深圳新闻网

文博会

深圳非遗丨一项诞生于草原,却被江南女子带到深圳的技艺

2022-01-25 17:31 来源:文博会

人工智能朗读:

动物一旦死去,皮革便也死了

是皮雕艺人给了它第二次生命

因为皮雕艺人的雕刻

给皮革注入了新的灵魂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这项可延续生命的

深圳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皮雕技艺

皮雕技艺有着"软浮雕艺术"之称,是一种利用皮革可延展的特性,在经过植物鞣制的皮革上雕刻、挤压出层次鲜明的纹饰的传统工艺。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未经加工处理过的本色植鞣革进行创作。植鞣革也称皮雕皮、树膏(糕)皮,具有吸水变软、可塑性强、易整型等特点,最适合做皮雕工艺品,区别于通常所说的皮革。

中国是具有皮雕工艺文字记载的最早国家,早在先秦时期的手工艺专著《周礼·考工记》列出的三十多种手工艺就有《攻皮》工艺。《管子·五行》:“出皮币,命行人修春秋之礼于天下诸侯。”

除了皮币,前面一期提到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皮影戏的道具也是皮雕的一种,出土各个朝代的牛皮雕花甲胄、马鞍、皮囊、皮靴等牛皮雕花文物是这一文献的有力佐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皮革进行更为复杂的加工,还融合美术,镶嵌等工艺,使其在艺术品中脱颖而出。皮雕工艺繁复、涉及到的工具几百种,更要求根据不同的图案和质地选取合适的染色工序。

皮雕技艺创始人为蒙古科尔沁部落的恩和金(1640年—1678年),第八代传承人胡海平(1983年—)师从第七代传承人李思沁(嘎瓦)(1965年—)。

非遗传承人胡海平是有次回内蒙古探亲时,被当地的皮雕艺术深深吸引,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回深后,她凭借绘画的扎实功底,自学皮雕艺术。期间遇到了蒙古族皮雕工艺美术大师李思沁(嘎瓦),老师被胡海平刻苦钻研皮雕技艺、恢复广东传统皮雕技艺的恒心所感动,收为徒弟。

后来,胡海平在草原风格皮雕艺术的制作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在作品上呈现出岭南文化特色、时尚中国风、多元民族风等多样化的特色,并在皮雕染色的技艺上大胆突破,在皮雕上首创大漆雕刻、青铜、金漆木雕等技法,作品线条精美细腻,色彩富贵艳丽,极富立体感,具有雍容华贵的艺术魅力。

▲胡海平作品《禅龙》于2016年参加亚太文化节

目前该作品被温哥华美术馆收藏

▲胡海平作品《桃夭包》荣获2019年

中国(大连)国际文化旅游产业交易

博览会“金牡丹杯”文化创意大赛金奖

经过多年来传习,胡海平的皮雕技艺既传承了嘎瓦老师的游牧民族的传统雕刻技法,又吸收多年来在广东地区所收藏的皮雕老物件的拼贴、彩绘等工艺和岭南文化的纹样特点,手力和眼力均有大幅度提高。作品形成了深圳皮雕技艺的独特风格。

美好的作品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打磨的,皮雕技艺是一个耐性活,只有真正热爱皮雕的人才能乐此不疲。从选料,到裁皮、打湿、印花、雕刻、敲打、染色等等工序,用到的工具少则几十种,多则近百。每一个细小的图案和纹理都是要经过成百上千次的捶打和磨练才能完成。

深圳皮雕技艺从选皮料开始,坚持用原始的制作工艺,在皮的湿度控制、雕刻的深度、色彩的晕染程度、油脂度等多道工序严格把控,确保纯手工的制作可使皮雕艺术品呈现出灵动、圆滑、舒适而富有温度的感觉。

皮雕技艺通过新一代匠人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从工具配备、设计水平到雕刻技术都在稳步提升。相信未来皮雕技艺会有越来越多的传承人,得到越来越多人喜爱!让非遗重新进入日常生活,成为有趣的“潮玩”。

皮雕艺术是中华传统艺术领域

的一块美玉

它的每一刀都融入了

匠人的想法和心血

皮雕之美,如此美轮美奂

值得我们所有人去珍藏和赞美

-end-

聚力建强 奋进新征程 第十八届文博会艺术与设计馆专家策划会在深召开

10片争霸春节档?再等等,变数还在路上

多彩鹏城 | 大鹏新区:打造“八个文化” 绽放山海之魅

来源 | 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非遗促进会、深圳广电《深圳非遗》 、文博会

整理丨深圳艺文惠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长按图片中的小程序码

点此进入“文博会+”

了解更多,请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