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11月9日讯(记者 涂胜)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记忆。作为游子,最深的记忆里应该有城市的车站。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在外地工作的他们,依旧清晰记得第一次离开家乡去外地打拼的情形。
在深圳,深圳火车站是一个连接家乡和梦想的地方,在过去的40年里,无数人怀揣着梦想来到深圳,最先接触的就是深圳火车站……
建站百年 火车站最初仅有两条股道
“深圳火车站始建于1911年,至今已有107年历史,当时仅有两条股道,一个摆放了4条长凳的售票厅兼候车室,每天只有100来个旅客进出车站”,作为深圳火车站的现任站长,易剑波并没有亲眼见过深圳火车站建成初期的样子,但从车站的历史资料中,也能了解深圳火车站初成立的模样。“那时站内没有厕所,没有自来水,列车用水全靠人工打井水供给。晚上车站全靠煤油灯和蜡烛照明。”
左边第一张图为1911年10月15日九广铁路全线通车现场,右边两张图为参加通车典礼的中英嘉宾的活动场景
据了解,深圳火车站的建立与九广铁路的建成密不可分。1898年,香港与广州贸易频繁,港英政府与当时的满清政府商议达成协议,兴建一条连接香港九龙与广州的铁路,专营权归英方所有。铁路按地域分成中英两段,分别由中、英两国政府负责兴建。1910年10月1日,九广铁路(英段)落成通车;1911年10月15日,九广铁路(华段)建成通车。
左图为参加通车典礼的中英嘉宾在罗湖车站享用茶点。右图为首航列车通过时的场景
九广铁路(华段)建成通车后,深圳车站作为九广铁路(华段)最南端的车站投入使用,那时站名叫“深圳墟”,设在新安县(现深圳老街)。
中华民国初年的深圳火车站
中华民国时期的布吉火车站
深圳火车站距香港罗湖车站1.34公里,距布吉车站6.43公里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扫荡布吉
图为居民在车站欢迎解放军,背后可清晰地看到当时深圳火车站的站名“深圳墟”
上世纪50年代初的深圳火车站
车站经历5次改扩建 追梦者来了仍然“泪汪汪”
“当时深圳火车站周边的环境很差,都在搞建设,路都是黄泥地,和平路旁边还是农田”,1980年,16岁的叶迎春在父母的引荐下,在深圳火车站担任客运车间的客运员,她的父母及祖辈都是深圳火车站的员工,自己从小在火车站周边长大。
20世纪80年代的叶迎春(图中前排第一位)
深圳东站副站长叶迎春接受深圳新闻网专访。在调任到深圳东站前担任深圳火车站客运车间副主任
据叶迎春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深圳站经过5次改扩建,但到了改革开放初期,还只是十分简陋的三等小火车站。当时的火车站给众多南下追梦者的第一印象是“几间破旧的砖房,一排由茅竹搭盖的屋子……”
“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下了火车一看,周边都是黄泥地,树木都没有,推土机轰隆隆作响,很多人下车就两眼泪汪汪。”叶迎春回忆称,当时从外地来的人,很多都是住铁皮房或者工地板房里,冬冷夏热,还常遇水患,条件十分艰苦。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火车站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火车站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火车站客运服务场所
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车站鸟瞰图(图中大楼为新落成的罗湖口岸)
新站落成 深圳火车站新楼成为深圳一景
“刚来就遇到罗湖下暴雨,罗湖瞬间成为一片泽国,招待所的一楼床板都浮起来了,从火车站出入的旅客,必须提着鞋袜,踏着没膝深的水勉强行走。”曾任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的罗昌仁在《深圳口述史》一书中描述了1980年罗湖水患时的情形,当时他刚刚被任命为深圳经济特区主管城市建设的书记。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车站东广场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车站候车室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车站站台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车站站场
为了解决水患,当时深圳市政府先着手解决周边的排水问题,同时提出了把罗湖山搬走的方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90余万立方米的罗湖山消失了,而这些搬走的渣土正好也填高了深圳火车站周边的地势,后来新的深圳火车站大楼也是在此基础上兴建的。
建设中的深圳火车站新客站
深圳铁路新客站开工典礼
1990年6月,深圳市政府和广铁集团共同对深圳车站进行大规模改建,深圳新客站破土动工。1991年10月12日,深圳火车站新客站建成投入使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出席典礼并剪彩,邓小平为车站落成题写了站名,特意少写了一个“站”字。不仅将激励留给深圳站,也留给深圳,对深圳敢想、敢闯、敢干的超常规发展寄于了殷切期望。
1991年10月12日,深圳新客站落成。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出席典礼并剪彩。图为典礼盛况
建成后的深圳火车站占地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耗资2.2亿元。设计为东、西向站楼,东主楼楼高53.7米、长215米,地上11层。具备售票、候车、乘降、行包等各种客运功能,配备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电脑语音合成广播系统、电子售票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等先进的客运服务设施。与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深圳罗湖口岸紧密相连,成了联系内地与港澳的重要纽带,从一个边陲小站一跃成为一等客运大站。
深圳新客站东主楼。邓小平亲笔题字的“深圳”镶嵌在主楼中央。
深圳新客站东主楼
曾羡慕香港列车 如今为火车站发展感到自豪
“香港列车的车底线条很美,而且是全列空调车厢、全列软座,我们特别羡慕”,据叶迎春回忆,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广铁集团刚刚开通广九直通车,香港的列车会在深圳火车站短暂停留,与当时的香港列车相比,国内列车车厢环境和服务质量与其存在很大差距。
深圳火车站员工在邓小平题字前留念
“当时深圳火车站还没有‘软座’的概念,到80年代末才出现一趟列车挂一两节软座车厢的情形”,叶迎春称,当时旅客乘坐的基本都是绿皮车,没有空调,冬冷夏热,对长途旅客来说十分煎熬。“当时旅客的想法很简单,在当时的环境下,只要能买到票回家就行,也不管乘车环境”,据叶迎春介绍,当时很多人背井离乡来到深圳,到春运期间,他们都归家心切,为了满足旅客需求,春运期间车站还会加开一些“货车”(平时拉货)用来运送旅客,乘车环境比绿皮车还要糟糕。
20世纪80年代,叶迎春在深圳火车站担当客运值班员
近十年来,随着深圳火车站的不断发展,内地的列车速度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广深港高铁实现通车,深圳与香港的高铁连接,方便了深圳和香港的交流。
叶迎春已经不羡慕香港的空调列车了,如今为深圳火车站的巨大变化感到自豪……
深圳火车站开行第一趟和谐号,叶迎春(右一)和同事在列车前合影
90年代,广深线开行的列车为绿皮火车。图中站内指挥员引导列车
敢闯敢拼 深圳火车站多次第一个“吃螃蟹”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深圳这片土地,深圳火车站在改革开放的阵阵浪潮中,迎来了蜕变和新生。
“1980年的时候,深圳火车站每天始发的列车4到5对,春节期间也就加开4对左右,那时候车站没有‘春运’的概念”,叶迎春说,“以前只开广深线,到80年代末,车站陆续加开了很多到全国各省市的列车,陆续来深圳打工、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了,每到过年,火车站就人山人海。”
乘客检票上车
来深圳的人越来越多,旧的售票、检票、安检、广播等机制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1989年,我初到深圳火车站,当时主要还是人工卖票,效率很低,特别是遇到节假日的时候,排队很长,”原深圳火车站售票处主任李昱回忆称,每到春节期间,排队买票的队伍常会排到香格里拉酒店甚至到沿河路,周边的交通都要受影响。
深圳东站站长李昱接受深圳新闻网专访。李昱在调任深圳东站站长前担任深圳火车站售票处主任
到80年代末,人工售票仍是其主要的售票方式
1986年,深圳火车站首创了全路单机电脑售票
为了满足需求,深圳火车站在售票方式上创新,多次第一个“吃螃蟹”:1986年,深圳火车站首创了全路单机电脑售票,并在两年后实现全站联网售票,这在当时全国铁路系统中是走在前列的。随着电话的普及,全国铁路第一个电话订票也是在深圳火车站诞生;全国铁路第一家对团体票实行送票上门;全国铁路第一台自动售票机启用;全国铁路第一台自助验票机启用……
全国铁路第一台自动售票机在深圳火车站启用
新客站落成后,车站配备了最新的电视监控系统
车站推出行包保价抽奖办法
深圳北站快速崛起 深圳火车站思考自身的定位
2011年,高铁深圳北站投入使用,归属深圳火车站管理,深圳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2010年武广高铁开通,广州到武昌的票价是500多,我们当时就觉得怎么会有这么高的票价,500多票价怎么能有竞争力”,叶迎春笑着说,在高铁刚刚兴起的时候,她并不认为高铁有竞争力,后来她才慢慢觉察到,高铁和普速列车针对的是不同的消费人群,而自己曾经还停留在老观念上。
据叶迎春介绍,“深圳北站开站的时候,每天也就开行十几对列车,到后来越来越多,我们的员工就不断的去帮忙”。仅仅两年时间,2013年,深圳北站从深圳火车站分离,成为与深圳火车站独立的建制。“分开之后,深圳火车站从领导干部到基层员工,也有失落感的,看着北站这么高速的发展,客流不断的增多,我们也在想办法”。
“目前它主要是开普速的长途列车,以及广深间的城际列车,城际功能非常强大”,深圳市轨道办副主任陈强表示,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深圳北站的枢纽地位提升,深圳火车站不再是“一枝独秀”,但是它的交通重要性不能忽视,它仍然是深圳三大主客运站之一。
“作为普速列车,有些高铁到不了的地方,深圳站就可以发挥它的优势”,陈强表示,虽然乘坐高铁从深圳北到广州南只需要半个小时,但是由于广州南离广州中心区太远,大部分人还是更愿意乘坐深圳站的城际列车。
此外,他透露,目前在建的赣深高铁将与广深线接轨,深圳站将可以发送列车到赣深线上。同时,未来广深线与厦深线将规划建设一条联络线,对深圳站拓展列车线路也具有长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