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分享 | 枯山水:在石筑成的无水之庭,看见了奔涌的江河湖海

分享 | 枯山水:在石筑成的无水之庭,看见了奔涌的江河湖海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枯山水是与自然共生的庭园、安抚心灵的道场,对于造庭者和观赏者而言,皆是一场修行。

均匀铺开的大面积白砂,上面是一圈圈有序分布的纹路,再点缀一些被沙纹围绕的低矮假山,这大概就是多数人对枯山水的印象了。这种空旷到连鲜活植物都甚少出现的园林造景,让大家给脑海里的日本人形象再刻一笔:嗯,他们果然就是喜欢极简。

不过真正让我对枯山水燃起好奇心的,是一位叫@yukikawae 的ins博主。他在自己的ins主页里分享了许多关于枯山水制作的过程和纹样,视频没有bgm,安静得只余沙耙划过细沙的声音,让工作一天的脑子得以安静下来,溢出屏幕的禅意也吸引了众多粉丝,开始去探索在日本流传千年的枯山水文化。

@yukikawae 的ins主页

源自水墨画 兴盛于禅宗

枯山水又称假山水,镰仓时代也称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园林独有的一种造景形式。历史文献里最早有记载枯山水的,是日本平安时代所著的《作庭记》:“于无池无遣水处立石,名曰枯山水”,不过当时也仅仅是指“无水之庭”,算是后来枯山水的雏形。

真正让枯山水独立成园林派系的,还是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影响。

《Sand Garden》浮世绘里的枯山水

桥本兴家,1958

其一是它和中式园林一样,都受到了水墨画的影响。不同的是,中式园林讲究“移步换景”,参观者当进入园内,穿梭于亭台楼榭间,宛如画中游;日式枯山水只需观者驻足静态欣赏,以砂代水、以石代山,将留白和写意发挥到极致。这要得益于南宋时期的文人画、水墨画被当时游历的僧人带回日本本土,禅僧们从画中获取灵感,开始利用本土容易取得的白砂和石头,建造出类似于水墨画的枯山水作品。

高台寺波心庭的工人在排石造景

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二个影响,是在镰仓时代末期,源自中国的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兴起。此前的日本园林与中国一样以水为主,但受限于地理因素,日本国内水资源缺乏,加上禅宗修行者追求苦行及自律精神,于是以往的池泉庭园开始被摈弃,转而使用一些如常青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

足立美术馆枯山水庭园

到了室町时代,枯山水的发展到了鼎盛期。彼时的幕府势力衰弱,国家政权落入武士阶级手中。在极其拥护与信奉禅宗的武士阶级推崇下,日本的禅宗僧院开始变多,禅道的发展迎来了巅峰。枯山水也逐渐从寺社园林走入武家和皇家园林,并逐步与真山水分离开来。著名的京都龙安寺石庭和大德寺庭院便是诞生于这个时期。

龙安寺石庭

大德寺庭园

以砂为水 以石为山

按类型划分的话,枯山水可以分为六种。

平庭式枯山水,在平坦的土地上建造的庭园。

平庭式枯山水

龙安寺石庭

准平庭式枯山水,在平庭式的庭园中造小山添加变化。

准平庭式枯山水

大德寺庭园

枯池式枯山水,利用石头组合成没有水的枯池。

西本願寺対面所庭园

枯池式枯山水

枯流式枯山水,用砂纹及小石表现流水的庭园。

枯流式枯山水

大仙院方丈東庭庭园

筑山式枯山水,活用斜坡表现瀑布与流水。

筑山式枯山水

天龙寺庭园

特殊形式枯山水,只有白砂或其它不属于上列任何种类的庭园。

特殊形式枯山水

银阁寺向月台

可以说,枯山水就是由石构成的。这里的石并不是单指成体积的大块石头,小到砂砾样的碎石、大到一人高的立石,不同大小的石头在枯山水中都有不同的定义与应用规则。

应用最广泛的石,就是被用来大面积覆盖庭院、直径小于1cm的碎石,在枯山水里它们被称为砂。砂作为水的替代品,是枯山水庭院中最重要的核心,自然界中的江河湖海都要由它们来呈现。我们常见到的枯流式枯山水就是把砂用得最灵活的一种。

枯流式枯山水会在铺设好白砂之后,用带锯齿的沙耙作为工具,在砂上犁出不同形状的砂纹,枯山水里它也有个专属名字——菷目,以此比喻流动的河川或是岛屿周围的海流。不同的砂纹也有着不同的寓意,常见的有涟纹、波纹、涡卷纹以及其它纹理。

涟纹分为直线与曲线两种,直线代表平静的水面,小幅度的曲线则表示平静但有涟漪的水面。

涟纹

波纹相比之下要丰富许多,有蜿蜒波纹、曲水波纹、流水波纹、菊水波纹、汀线波纹、立浪波纹、纲代波纹、片男波纹、大波纹、山波纹、青海波纹、海波纹这12种。这些砂纹有曲折、蜿蜒的行径路线,从远处看就像水流冲击岸边的波涛一样,一高一低、错落有致。砂纹蜿蜒的幅度代表着波浪的大小,其中纲代波纹由竹编的图样发展而来。青海波纹则是通过丝绸之路从波斯经由中国再传到日本的图样。据说这个纹理表示平静的大海,象征着海的恩惠。

涡卷纹就是在枯山水里我们看到的,围绕石头一圈圈的砂纹,用来表示“山”周围的云海或水的涟漪,同时也会有独立的旋涡呈现在砂纹上,表示流水的汇聚之处。

其他纹理属于造园师根据不同庭院的需求设计出的特殊砂纹,井格纹、观世水、市松、狮子纹等。

砂可以看做是日本人对大海的敬畏,而庭园中用来调整平衡感的石头则是对山岳、岛屿的憧憬。庭园中单纯表示石头形态时,有“立石”、“横石”、比横石更贴服地面的“伏石”、上部平坦的“天平石”、山形石等叫法。单独被放置在白砂中的叫“舍石”,数个石块组合使用的手法,则被称作石组。

这里简单介绍两种在枯山水广泛使用的石组,三尊石组和须弥山石组。三尊石组是禅意造景的基础和王道。由三块石头组成,代表了三尊佛像,中央高一点儿的主石叫中尊石,左右略低矮的石头叫胁侍石。须弥山是佛教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央的山位,在须弥山石组里,中央会有一块最高的立石用来象征须弥山,四周围绕着用来表现九山八海的石块。

三尊石组

须弥山石组

在了解了这些枯山水的必备要素后,再去欣赏日式庭园相信大家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方寸之间,意犹未尽

如果去到日本想要参观杰出的枯山水庭园,除了前面分享的龙安寺、大德寺、普贤寺等传统寺庙,还有一位当代景观大师的作品一定要去看。他就是枡野俊明,这位日本国宝级造园大师,对枯山水能发展成日本主流景观并得到国际关注,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他更是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当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之一”。

枡野俊明

枡野俊明的作品继承并展现了日本园林艺术的精髓,准确地把握了日本传统庭园的文脉,其设计蕴含了浓浓禅意,又给人以清新沉静的气息,方寸之间,意犹未尽。他将设计园林当作禅修,将“内心的精神”通过造园艺术这种形式表现出来。

龙门庭

枡野俊明作品

他的代表作之一——“瀑松庭”,就很好的诠释何为“修行”与“禅意”。这座庭园以濑户内海景色与黑松为主题,分为有水和无水两个部分。有水的东侧,枡野俊明用阶梯状层叠的地形建造了一系列瀑布,丰沛的水流从高处落下,带来视与听的享受;无水的一侧,枡野俊明设计了一条供人通行的石板桥,它静静地悬浮在洁净的白砂上,似乎要将每一颗浮躁的心都引向宁静的归途,一如枯山水万籁俱寂的深沉。

瀑松庭

枡野俊明作品

可以说枯山水就是日本禅文化的具象化,如枡野俊明所说,日本人在无常中寻求内敛的风雅、高贵的简素,这些品质根深蒂固于日本美学。在庭园中发现光影变化、四季更迭、时光流逝,感受人与自然的共生,体悟到自然即无常。枯山水是与自然共生的庭园、安抚心灵的道场,对于造庭者和观赏者而言,皆是一场修行。

来源:日常对话文创美学

大芬美术馆

大芬油画村文化发展中心

唯一官方公众号

- E N D -

欢迎转发至您的朋友圈

参观时间 | Visiting Hours

9:30-17:30

17:00 停止入场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No entry after 17:00

closed on Mondays, excluding legal holidays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以关注我们

联系邮箱:dafenop@126.com

-当前展览-

(▲2020 · 第二届深圳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

(▲第九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