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
《人间滋味》
3月,春光正好
一间书房《人间滋味》线上共读计划
收到了许多优秀的来稿
作者Anny就向我们分享了
二读的内心所感所悟
即使是普通的食物
亦藏着文化最初的因子
垂涎三尺之时也不会忘记发人深省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二读《人间滋味》
作者:Anny
最早读汪老先生的《人间滋味》,要倒推十几年前,刚上大一那会。第一次离开家乡,便是两千里外,真的是见了大世面,单是学校那壮观的图书馆大楼就让人兴奋。
大学之前除了主要看学习类书籍,想看其他书都要坐船过江,去到市里的新华书店看,还没有阅读椅,得要么站着,要么坐地上,还得小心翼翼,毕竟是卖书的地方。现在一下子能找到这么多书,自然是很激动。学习之余,便到图书馆搜寻高中时期记录下来的,感兴趣而未能看到的书籍、喜欢的作者的作品。毕竟那时候能考上大学的农村娃,无论是学习的自觉性还是对知识的渴望都是满强的。
初读《人间滋味》,恋的是汪老笔下的美味。不到二十的年纪,胃口是极好,遇到可口的饭菜,只知道好吃,吃得畅快,哪里学得到汪老先生对食物如此细致的观察和用心的品味。而且每每看着书,心里就已经开始盘算着接下来的一顿要去学校哪个食堂吃,要点些什么饭菜。那时候,看《人间滋味》总没有细细看完过。
再看《人间滋味》,已是中年。静坐闲读,逐字品味,读到了汪老先生对待生活的从容、真诚,以及蕴藏在生活中的智慧和诗意。
《五味》章节:“北京人过去不吃蕹菜,不吃木耳菜,近年也有人爱吃了。北京人在口味上开放了!北京人过去就只知道爱吃大白菜。由此可见,大白菜主义是可以被打倒的。” 从食物升华到主义,好一个逻辑充分的推理,让人不禁莞尔。
《马铃薯》章节:“画完一种薯块,我就把它放进牛粪火里烤烤,然后吃掉。全国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种马铃薯的人,大概不多。”在这个章节里,汪老先生对下放到沽源,远离家人和朋友,冬天温度冷到零下四十度的艰苦没有过多具体描述,但却处处体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人心生向往。
《故乡的食物》章节:“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诙谐的自嘲,改编的诗句,仿佛看到了汪老先生那充满笑意的脸上,满是对故乡的自豪。热爱故乡,不论他是穷还是富,一枚小小的咸鸭蛋就可以。
……
文中诸多这样的精彩之处,就不一一呈现了。日食饭蔬,酸甜苦辣;人间滋味,喜怒哀乐。《人间滋味》值得三读。
关于汪曾祺的《人间滋味》
Anny的二读体会
你又有什么触动呢?
不妨来看看
“一间书房”领读人郝纪柳老师的解读
有些书需要有些阅历后再读,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的用意和苦心。对于许多人来说,寄托乡愁的办法就是去品自己熟悉的食物,因为那时才能对过去有一个切身体味,日食饭蔬里,尽是人间各种滋味,值得一品再品。
评语
日食饭蔬,酸甜苦辣
人间滋味,喜怒哀乐
哪一道才是你的菜?
扫描下方二维码
查看往期优秀稿件
- END -
本文作者:Anny
图片来源:千库网
编辑整理:福田区图书馆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