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

深圳市政协2021年首场“委员议事厅”开播,共绘观澜河最美发展蓝图

深圳市政协2021年首场“委员议事厅”开播,共绘观澜河最美发展蓝图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市龙华区碧道规划》中还提出以“水产城共治”为核心理念,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打造观澜河生态走廊。(原标题《观澜河生态再造 瞄准国际一流标准 市政协2021年首场“委员议事厅”开播,共绘观澜河最美发展蓝图》)

自古以来,名城与名河相互依托守望,成为一种亘古不变、魂牵梦萦的情节。

河流是城市的灵魂。在深圳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河流记载着历史、流传着文化,而在龙华,观澜河就是这样珍贵又亲切的存在。

观澜河是龙华的母亲河,全长14.2公里的观澜河干流构成了深圳“中轴血脉”。河流全域连接深圳南部高度城市化地区与北部景观历史资源集中地区,背负着“深圳品质中轴北延,丰富龙华水岸体验”的重大使命。在龙华区着力构建的“一圈一区三廊”区域发展格局中,打造观澜河生态走廊成为落实龙华区都市核心区城市定位、建设发展中轴的关键举措。

观澜河清湖人工湿地河段,水清岸绿。

面对龙华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历史机遇,展望未来,观澜河该如何对标国际一流,实现让城更“亲水”,水更“兴城”?如何推动观澜河沿岸山水风光与城市相交融、生态品质与文化活力互动发展?如何依托观澜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两岸崛起的一大批高新科技企业,打造独具龙华特色的新IP?

日前,由深圳市政协主办、龙华区政协承办的2021年首场“委员议事厅”聚焦观澜河,现场通过专家学者的“讲”、政协委员的“议”、市民群众的“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述”,齐力推动以国际一流标准打造观澜河生态走廊,为观澜河未来发展描绘出最美的蓝图。

市政协2021年首场“委员议事厅”开播,共绘观澜河最美发展蓝图。

聆听观澜河的故事 沉淀百年繁华再迎蝶变新生

“当年这里繁华似锦,是外国商品进入宝安、惠阳、粤北地区,以及内地商品出口国外的中转站,有‘小香港’之称,是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回忆自己20多年前在观澜河做资源调查时了解到的观澜河历史,龙华区政协委员、龙华区工信局副局长徐红丽感慨万千。

徐红丽表示,400多年前,名士邓坤来到观澜,看到河水滔滔渡口忙碌,两岸山清水秀、美不胜收,言“观水有澜”于是就取名为观澜,并在这里建了座寺庙。此后,随着从五华等地客家人的迁入,观澜河两岸日渐繁茂,就形成观澜古墟。客家文化、商贸文化在此交相辉映,到清末民初观澜古墟已发展成为深圳四大古墟之一,是清末宝安县(现深圳)最繁华的地区。此外,观澜还有“文化之乡”“侨乡”“革命老区”之称,人文特色和文化底蕴深厚,除赛龙舟、舞麒麟、打般灯、唱山歌等民俗特色文化外,还有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传统,延续至今。

观澜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观澜人,也滋养了河水两岸独有的文化。经过数代人的迁徙与变更,如今的观澜河也有了崭新的面貌。在龙华区政协委员、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作军眼里,改革开放40多年来,观澜河两岸已成中国乃至世界的智能制造中心之一,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企业,如华为、富士康、汇川技术等。但他指出,快速发展的同时,龙华人也交出了高昂“学费”。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由于环保意识缺位,观澜河遭到严重污染,河水由清变浊、到黑臭,经过十多年治理后目前已恢复至Ⅴ类标准,如要全面达到Ⅲ类水标准仍任重道远。“观澜河必须成为一条清流!它与深圳河在内的其他几条河流一道,关系到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付作军的话得到了大家的纷纷赞同。

深圳市政协委员、龙华区政协副主席王志毅说,观澜河经历了“鱼翔浅底——污黑发臭——水清岸绿”的曲折历程,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凝聚了市区两级政府的心血。自2016年以来,深圳市为河流治理累计投入超过1200亿元,仅观澜河治理就先后投入了174亿元,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水域消除黑臭水体。《深圳市龙华区碧道规划》中还提出以“水产城共治”为核心理念,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打造观澜河生态走廊。

提到观澜河如今的变化,龙华区政协委员、深圳市龙华区厚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马静有话要说。作为一个在观澜河边生活的老百姓,马静上周带着养护院的老人和幼儿园的孩子们来到河边,孩子们在岸边尽情嬉戏,老人们动情地说:“不一样了!水清了、树多了,天也蓝了!”此时,路边行人也为之驻足,大家以观澜河生态走廊为背景,留下了非常珍贵的照片。

“水是城市的灵魂,体现城市功能品质、代表城市文化品位、反映城市发展活力的各种元素往往汇聚于水岸,治水塑城应该成为共识。”在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富海看来,韩国首尔清溪川通过复原改造,恢复了两岸的元气,创造出具有商业、工业价值和发展生机的环境;英国伦敦金丝雀码头改造,让城市重焕新生,打造了伦敦新的金融中心和高端购物区;日本的水都大阪、中国东营的黄河水城,更是将水打造成为城市的重要IP。

观澜河生态文化走廊的规划建设,说明龙华已经走上了治水塑城的转型阶段,这也为观澜河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深圳市政协委员、中营都市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北京大学教授陈可石提出,观澜河能成为龙华的城市文化和生态主轴。对标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罗马的台伯河等案例经验,他认为,应该对观澜河两岸的城市建设、生态建设、文化旅游建设和产业发展统筹规划,“一河两岸”应该成为龙华城市最精彩的部分。

共绘观澜河生态走廊蓝图

打造水城产共融有机载体

鸟鸣婉转、鱼游恣意……如今的观澜河畔,四季“有故事”,帧帧“有美景”。那么未来,观澜河的生态环境会是怎样一幅景象呢?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工和高层次领军人才朱闻博也参与规划了这条观澜“碧道”。

观澜河河岸和河床的高差很大,导致河流不够宽敞,这也是碧道设计最大的难题。如何有针对性地设计更为通畅的水岸综合体?朱闻博指出,一方面,要沿河道两岸设计纵向通行系统,方便人车来往。另一方面,设置横跨河流的交通体系,善用桥梁。同时,沿着水边打造慢行系统,结合城市更新的理念,打造一个真正立体、通畅的水岸综合体。在他看来,未来,观澜河将有更科学、更智能的水环境治理体系:更高标准的水安全系统、更高保障的水质水量、更高品质的水空间系统,让观澜河处处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河流的治理非常重要,河流的规划设计方案是河流未来发展的一个起点。”陈可石指出,要从城市设计层面出发,设计完备的、具有国际化水准的规划设计方案,让观澜河生态廊道发展成为龙华未来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议题。将观澜河开发建设成为像新加坡河对于新加坡、泰晤士河对于伦敦这样的城市名片。

  2020年7月,市民在岗头河汇入口处戏水。

提到打造城市名片,观澜丰富的文化资源可谓得天独厚。“观澜河生态走廊应该成为深圳乃至大湾区的生态名片、都市活力区的关键元素——集绿色休闲娱乐文化健康商贸创新创业等于一体的生态与产业有机融合的载体。”王志毅表示,观澜河生态走廊的建设和运营应充分运用基于5G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走廊将成为数字龙华的体验和应用示范载体。未来,观澜河将建成弹性雨洪管理等生态治理场景,以及多彩光影碧道、全息交互水幕、水感涂鸦巨幕等生态休闲场景,营造人、水、景趣味交互的都市滨水体验,打造出更加智能的城市“新陈代谢”系统和更具韧性的“三生共融”环境,为建设数字龙华,打造数字经济先行区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

“产业与生态齐步走,未来的景象才会更美丽!产业要反哺环境,宜业要优于宜居,把河道两岸留给优秀的创业者。”付作军激动地说,由于历史教训,观澜河今后在产业布局方面要排除任何污染因素,着力点应放在产业结构和价值链方面,即增加服务性企业比例,引入新业态公司,适当降低纯制造比重;立足高端产业链,引领高质量发展。观澜河两岸,则重点布局知识型、创意型企业,体现科技龙华、创新之城;河堤中间布局茶文化馆、咖啡厅等,供创意者或游人洽谈、休闲;最下层为亲水绿道,供人嬉戏、运动。

“观澜河的这张未来蓝图一定是以人为本的。”王富海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其认为,生态环境、产业文化、水岸设计、设施配套等各方面,可能还都只是蓝图中“形”的部分。而“神”的部分,应该是将观澜河打造成城市生活的集中地。依托水的存在,打造不同场景,满足城市人在生活中对野趣、休闲、交往、文化等多个层次的需求,让城市生活最精彩的部分向观澜河沿岸集中,让观澜河的正向效应从岸边辐射到整个城市。

梦想照进现实

塑造深圳中轴“血脉”

有了美好的愿景和发展蓝图,观澜河规划和发展如何更好更快地落地?

“设计方案的高度就是观澜河未来发展的高度。”在陈可石看来,规划设计方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根据不同阶段来进行修正和优化的。观澜河的文化特征一定要体现出龙华的人文历史和地域特征,要有原创性、地域性和艺术性。此外,在推动龙华区观澜河生态廊道建设和未来5年、10年、甚至20年的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希望大家持续关注、不断推动这项议题,让观澜河能够像塞纳河、泰晤士河、清溪川、新加坡河和芝加哥河一样,成为世界瞩目的成功案例。

“要强化全程设计的概念,坚持动态维护,久久为功。让观澜河地区成为‘活’的城市空间,成为龙华人共同的城市记忆。”王富海抛出自己的观点,“目前正在推进的环境治理和生态走廊建设相当于先做大‘公约数’,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沿岸功能安排、公共设施配套、空间治理措施与市民需求变化的互动,及时在规划实施中针对市民需求去‘做加减法’。”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河”。观澜河穿城而过,是龙华区天然的中轴线,同时河道纵深自带立体感。付作军建议,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把观澜河打造成一个绿色的、立体的大型城市中央公园,以体现既宜业又宜居的新都市核心区风貌。龙华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得有合理的业态加持,这个合理的业态就是“数字化”。对此,他还提出,要围绕观澜河生态走廊,驱动左右两翼“梅观创新走廊”和“龙澜制造走廊”,全面建设“数字经济、数字城区、数字治理”三位一体的数字龙华。

在这样的发展理念下,如何以国际一流标准打造观澜河生态走廊?王志毅认为,观澜河生态走廊规划建设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统筹协调,还要放在更高的角度更广的视野下来考虑。同时,在组织、法律、制度设计上也要对标国际,可以学习借鉴莱茵河的治理经验和做法。一是要加强跨层级、跨部门的协作配合,既包括政府和政府之间的、也包括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互补合作,比如可以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委员会)负责制定行动计划、作出科学决策、提出年度评估报告、向公众通报治理成果等。二是可以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企业成为环境治理的主体力量,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不断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对标深圳‘双区’建设要求,未来的观澜河治理将以水质持续提升和碧道建设为主线,围绕‘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态廊道、智能的数字驿道、绿色的产业链道’,建成国际一流的集安全、生态、休闲、文化、产业于一体,有温度、有记忆、有故事的生态走廊。”深圳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彬斌也踊跃地与委员们互动。站在全市顶层设计层面,赵彬斌提出未来观澜河生态走廊建设重点措施。

首先是安全的行洪通道,使观澜河干流整体达到2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其次是打造健康的生态廊道,对水质进行管控,对流域实施统筹管理和精准调度,合理调配各种补水资源,实现河道水质长制久清,进而形成生物群落多样,生态结构稳定的健康河流生态系统。

借力数字龙华,打造智能的数字驿道,观澜河将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打造数字孪生流域,推动实现全流域水量水质精准调度和设施设备一体化管控。建设多功能智慧驿站、科创展厅等驿站展馆,增强公众知水乐水的幸福感和体验感,实现水务业务更高效的运营、更科学的管理和更优质的服务。

在打造绿色产业廊道方面,以碧道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打造运动观澜、智慧观澜、文化观澜、古韵观澜和生态观澜5个主题段,形成特色鲜明、纵横贯通的滨水廊道, 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标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水产城共荣、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典范,实现“碧岸连天无尽道,观水有术在其澜”。

打造观澜河文化旅游IP

让游客期盼住在观澜河边

一条河流的再生,能有效地预见其孕育出的城市的重生。同样,人、文、产、城融合发展,才能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新名片,聚焦如何成功打造观澜河文化旅游IP,众委员和学者也群策群力。

“如果有一天,游客来到深圳,订酒店第一时间就想住在观澜河边,让观澜河和芝加哥河、新加坡河一样令人向往,那我们观澜河生态走廊的打造就成功了。”陈可石提出,我们要对观澜河的未来抱有足够的想象力。

“每条河都有自己的脾气和属性。观澜河丰富的历史传统文化,就是自身独特的IP。”徐红丽提出,观澜河要打造属于自己的3个专属IP,分别是国际龙舟赛、观澜古墟活化和数字化及未来场景的实现。让市民了解中国文化、理解观澜河岸人的心情和对未来的向往。让商业文化重新在这里兴盛、客家文化在此跟商业文化交相辉映。还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通过数字技术、虚拟场景、交互辅助系统等,让市民跟历史交融,成为文化传承者、自愿参与者。观澜河也能成为彰显中华文化特色、链接全球资源、宜居宜业宜游的观澜国际文旅新名片。

历久弥新的观澜文化赋予了观澜河深刻的内涵。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黄立敏也站起来回应各位委员。“大家的畅想和对未来的设计估计很快成为现实!”黄立敏说,目前观澜河设计方案已规划设计了科技馆、展览馆,针对废弃的污水处理厂能不能改造成公共文化空间、展览空间,古墟和码头怎么活化等,也都在规划设计中。观澜河改造完成后,一定和百姓们生活息息相关,真正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马静也提出建议,加强观澜河沿岸生活配套设施、商业配套,同时结合社区活动建立“保护生态宣教阵地”,打造室外“自然馆”,成为“生态文明学堂”,组织多样性多层次的百姓,尤其是少年儿童共建共享生态花园。

作为坐落在大湾区东岸城市中轴上的生态走廊,将观澜河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生态水廊,是为了更深入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是全城人民所共同期待、追求的目标。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历经百年沧桑的观澜河必将再次迎来往日的繁华与辉煌,成为深圳水产城融合的城市金名片。

(原标题《观澜河生态再造 瞄准国际一流标准 市政协2021年首场“委员议事厅”开播,共绘观澜河最美发展蓝图》)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