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礼堂是在周恩来总理亲自筹划下建造的,筹建于1954年春,次年下半年完工。政协礼堂属苏式建筑风格,外型庄严、典雅、大方,内部厅堂华丽,是新中国较早的重要建筑。政协礼堂建成使用一年多后,周总理又忙于筹划建造人民大会堂等上世纪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钓鱼台国宾馆、华侨大厦、北京火车站、全国农业展览馆和北京工人体育场)。
政协礼堂的建成,不仅方便了政协本身开展各项活动,而且中央国家机关许多重要活动也在政协礼堂举行,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在此召开。60多年来,政协礼堂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走过的辉煌历程。
01
周恩来总理筹划建造全国政协礼堂
1949年底,全国政协机关成立,我们从中南海东花厅搬到王府井大街南口路东的三层小楼国际饭店办公,这是政协机关成立后的第一个办公地点。在国际饭店办公不到两个月,由于人员增多,搬到南河沿南口路西的怡园饭店。不到三个月,又搬到中南海东花厅办公。
1950年9月,全国政协机关与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互换办公地点,由中南海搬至西城区赵登禹路32号(现为太平桥大街23号)。这里原为清代顺承郡王府,建于顺治初年。民国后,入据北京的张作霖买下府第,成为大帅府,张学良曾在此居住。全国政协机关搬来不久,张学良的好友于学忠代表张家办理了卖房手续。顺承郡王府后被北京市政府定为市级文物单位。
1954年春,政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向全国政协常务副秘书长、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徐冰传达周恩来总理指示:要为全国政协建造一个大礼堂,能容纳1200人(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造价300万元)。随即,全国政协秘书长办公会决定成立政协礼堂建设小组。
这项工程实际上是受齐燕铭领导的,他主持召开了两次工程建设会议。
第一次会议,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建筑工程局、电业局,中央广播事业局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齐燕铭传达了周总理的指示,然后讨论了选址问题和各单位分工协作问题。关于选址问题,有的人认为这样重要的活动场所应建在长安街,我们认为既然是政协礼堂,还是建在政协办公地点为好。当时政协机关院子很大,从北面的麻线胡同直到南面的扁担胡同,约40亩地。最后还是决定在政协机关院内盖。考虑到礼堂建成后除政协使用外,中央和国家机关还会有一些重要活动要在这里举行,因此在设计方面要有翻译室和翻译装置。
第二次会议是讨论设计方案。方案为大会场分上、下两层,可容纳1300余人开会,几个休息厅都比较大。一楼设五个会议室,其中第二会议室可容纳200人开会。三楼有一个800平米的大厅,既可开各种会议,也可举办各种文娱活动。礼堂开设东、西、南、北四个门,北门正对着政协机关,南门是正门,南门外开一条马路。
由于建设政协礼堂是中央直接抓的项目,参加建设的各个单位都非常重视,派出了最著名的工程设计师和最优秀的施工队伍,所以政协礼堂的工程质量堪称一流。在礼堂建设期间,建工部副部长宋裕和几乎每天都要到工地查看。
在政协礼堂建设期间,全国政协机关100多人轮流参加义务劳动。在多方大力支持下,政协礼堂从设计到施工完成,前后一年多时间,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1955年下半年礼堂建成不久,总理来察看,他仔细看了一遍各厅室,看样子是比较满意的。
02
中共八大在政协礼堂隆重召开
1956年春,中共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和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到政协礼堂第一会议室,小平同志对我们说:“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要在政协礼堂召开,约有1500人参加,上主席台的有270人,这次大会米高扬要来,得给他准备个休息的地方,你们有什么困难没有?”我们听了以后,十分兴奋,当即回答:“没有困难,保证完成任务。”
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要在政协礼堂召开的消息激励着全体礼堂员工,大家都纷纷表示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大会服务工作,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为解决会场容量不足的问题,专门改造了座椅与主席台,我们从人员调配、安全保卫、会场布置、招待服务等各方面进行了精心的安排,还组织服务人员到外单位学习和操练。至于米高扬的休息问题,第一会议室是毛主席和主席台同志休息的地方,前厅好几个会议室,须穿过代表的休息厅,不好去。最后是把主席台西侧的道具间装修一新,临时作了贵宾休息室。这些问题的解决,邓小平和杨尚昆都表示满意。
八大会议就要闭会时,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告诉我们,毛主席说这次会议礼堂同志很辛苦,他要在会议结束的时候见见大家。由于主席活动安排很紧,抽不出时间单独接见。后来经我们与叶子龙商量,确定散会时在毛主席退场经过的地方,让近200名工作人员等候主席接见。当毛主席面带笑容,一边走一边挥着手说“同志们辛苦了”的时候,大家都拥着毛主席走到北门厅,很多人都哭了,那个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使我终生难忘。
03
三年困难时期的政协礼堂
政协各委员会、工作组普遍采用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提出的“神仙会”方法,实行“三不”,即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使委员解除思想顾虑,畅所欲言。一时各工作组、学委会、联络委员会组织的各种座谈会、联谊会、学习会、双周讲座会,形式新颖、议题广泛,委员们踊跃参加,政协礼堂各会议室场场爆满。有些活动不得不安排在礼堂的东西大厅,甚至二楼前厅,连三楼大厅也常常不得不用屏风隔起供两三个小组开会。
1959年底至1960年春,全国政协常务副秘书长、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张执一根据中央有关领导的意见,着手在政协礼堂筹办文化俱乐部。在那几年困难时期,政协礼堂的工作搞得十分红火,文娱活动方面更是多姿多彩,吸引了许多委员和一些党外人士来礼堂参加活动。定期活动有:每周末一次舞会,每两周末一次电影,每两周搞一次各个剧种的晚会。不定期的活动有:小型文艺演出,一般在三楼大厅,常常以茶座形式出现,主要是请一些名角演折子戏;举办“笑的晚会”,是侯宝林委员的杰作,参加活动的委员都可以讲笑话,大家讲的笑话经侯宝林委员润色,就变得有滋有味。刘斐常委(原国民党桂系高级将领,1949年8月起义)就是“笑的晚会”的积极参加者,他每场必到,他讲的笑话,也常使人忍俊不禁。
在三楼大厅还举办过一场“女高音歌唱家张权音乐会”,这是政协礼堂建成后第一次为个人举办的专场演出。张权在反右斗争中被错划成右派,20世纪60年代初当得知她从东北劳改回到北京时,总理指示在政协为她举办专场音乐会。那天当张权来到礼堂时,总理亲自接见她,并握着她的手深情地说:“张权同志,你受苦了!”张权同志一下子泪流满面,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在政协礼堂,工作人员的服务是一流的,不管到政协来活动的人政治面貌如何、意见观点如何,都一视同仁。如当时被视为“异端”的梁漱溟,尽管他在直属组学习会上的发言屡遭批判,他仍然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学习完了就在二楼前厅打太极拳,服务员送茶倒水,对他照顾得很周到,有时候没有学习活动,他也照来不误。有一次,罗隆基在东厅开会,散会时,张执一同志对他说:“你不是爱跳舞吗,三楼有舞会,你怎么不去跳呢?”罗回答:“我是一个右派,谁愿意和我跳呢?”张执一指着我对他说:“你没舞伴,让苏林云给你找。”我当即给他找了一个舞伴,那天他跳得尽兴而返。
在三年困难时期,党和政府通过人民政协把温暖送到政协委员和其他党外人士心上,不少委员把政协当成了自己的家。
历史回顾
政协礼堂见证了许多重要活动
▲1957年5月15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政协礼堂开幕,毛泽东和与会的外国代表们握手。
▲1957年12月,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政协礼堂开幕,毛泽东接见与会代表。
▲1956年11月11日,首都各界在政协礼堂举行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大会开始前举行酒会,图为周恩来和外宾们在酒会上。
▲1957年9月24日,印度尼西亚前副总统哈达博士应邀在全国政协发表演说。图为周恩来陪同哈达博士及其家人进入政协礼堂。
▲1980年1月1日,全国政协在政协礼堂举行元旦茶话会,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此后,在政协礼堂举办新年茶话会成为惯例,延续至今。
▲1984年1月1日,全国政协在政协礼堂举行新年茶话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1989年3月28日,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和出席七届政协二次会议的各地政协主席在政协礼堂举行座谈会。
▲1992年1月1日,全国政协在政协礼堂举行新年茶话会。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2003年1月1日,全国政协在政协礼堂举行新年茶话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2013年1月1日,全国政协在政协礼堂举行新年茶话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2014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全国政协在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信息来源:中国文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