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贝歇(Bernd Becher)与希拉·贝歇(Hilla Becher),1959年开始拍摄了日渐消逝的工业建筑,根据拍摄主题将不同功能、结构、特征、地域的工业建筑进行分类并加以归组,照片严格按照类型学进行组合。
类型学是近代考古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其方式是将同一门类的遗物,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分成类型,研究其发展序列和相互关系。1920年代,类型学摄影成为德国“新客观主义”运动的一大特色。
贝歇夫妇意识到了德国和欧洲重工业发生的结构性变化所带来的后果,那时,第一批工业设备已经停止运转,但没有任何一家国家机构认为自己有义务全面地记录那些在各地面临消失威胁的工业建筑,并将它们以图片的形式加以保存。
这些工业设施,如冶炼高炉、矿井、水塔对于伯恩·贝歇的童年曾十分重要,是记忆的一部分。
1975年,一个名为“新地形学”(New Topographics)的摄影展览在美国乔治·伊斯曼之家举办。这是一个影响了当代摄影走向的重要展览。参加这个展览的有罗伯特·亚当斯、刘易斯·巴尔茨、尼柯拉斯·尼克松等10人。而贝歇夫妇是惟一来自美国以外的摄影家。
1976年,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设立摄影系,贝歇夫妇二人进入摄影系授课,而后担任摄影系主任。他们的作品被认为是一种观念艺术,是纪实摄影的新传统,又是对类型学的研究,进而被看作是拓扑学的图像文本。
贝歇夫妇的工业构成摄影延续了50年的历史,成为一种独立的客观摄影。他们最为重要的贡献就是以其关键词“工业考古学”为建筑摄影创建了完全不同风格的类型学。
贝歇夫妇却反潮流地选择了用大画幅相机拍摄的直接摄影传统。他们尽量排除光影对比所产生的视觉情绪效应,强调阴天拍摄,这样的实践方式使之与同时代的主流摄影实践拉开了距离,表明了他们将保持的边缘性姿态。
希拉·贝歇曾说道:“人们往往认为纪实摄影不是艺术,而这种观点是谁决定的?事实最终将证明不存在任何一种方法来指明摄影艺术的标准。因为任何与拍照相关的事情都可能成为艺术摄影。”
在贝歇夫妇的创作初期,这些建筑与伯恩·贝歇出生的地区齐根(Siegen)特有的木框架房屋一起,成为他们摄影记录计划的起点。他们按照功能、建造时期、地区特征和不同的建筑材料将这些建筑相互区分,力图展现建筑在形式审美上的差异,使得当时一度被忽视的工业建筑在风格上的多样性清晰可见。
贝歇夫妇后来的一次采访中被问到: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在50年代后期如此专注于纪实摄影时,他们的回答是:基于历史的纪实摄影的传统。如今看来,当年数千幅作品不仅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反而是非凡的成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当年的纪实文本,逐渐演化成一种外在的构成形态,愈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具有深沉的力量构成,呈现出逼人的信服力,同时具有独特的品味。整个系列的作品而且具有惊人的内在的逻辑力量。
“贝歇学派”(即杜塞尔多夫学派)的最早出现是在1988年一个名为“伯恩哈德·贝歇学校”的摄影展期间——“贝歇学派”起始于此,当时引发起国际艺术界开始对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摄影系投入强烈的关注。而我们现在概念意义上的是“贝歇学派”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间形成了一种艺术现象:一个共同学派之下的创作团体,他们其中不断地更新着在艺术市场上的奇迹,并因此被全世界所追捧和传播。
对同一样本进行采样和以相同手段记录下来。他们本着摄影最本质的特性—记录性和证据性,透过拍摄人建造的建筑以及遗弃的建筑,深入探讨了工业时代下人们的变化以及人类的本性问题。
我们像科学家一样,将我们的主题归类分组,就得到了不同的组以及不同的现象。他们从未消失,遍布世界各地。存在一种特定的类型,对于高炉、提升吊塔或水塔具有典型意义。这些典型就是文化传统中特有的标准和形象。我们仔细地观察并拍摄了它们,将照片像一部百科全书或辞典一样组合在一起。这一切我们已做了50 年。
——希拉.贝歇
来源:摄影的资料库、智得
大芬美术馆
大芬油画村文化发展中心
唯一官方公众号
- E N D -
欢迎转发至您的朋友圈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以关注我们
联系邮箱:dafenop@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