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

音频 | 百个家庭传家风·第三十五期

音频 | 百个家庭传家风·第三十五期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在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的展板上,醒目地写着“周恩来的10条家规”。有一次,彭德怀不许侄儿彭康志在结婚时用他乘坐的小轿车去接新娘,并劝侄儿的母亲:“不要搞这种排场,不要铺张浪费。以诚待客,为朋友不惜倾已所有——这在老舍看来,是天性使然

百个家庭传家风 | 第35期

一唱雄鸡天下白,

家风满堂神州传。

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上出现过

许多的名人志士,

他们恪守自我,严于律己,

不仅将家风传承给后人,

还深深地根植在中华文化脊梁之上。

今日传颂人

罗欣然

大家好,我叫罗欣然,今年11岁,来自深圳市龙华区潜龙学校六年级,目前担任学校大队委劳动委员。我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喜欢阅读、朗诵、书法,擅长二胡演奏。

在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的展板上,醒目地写着“周恩来的10条家规”。周恩来用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也要求自己的亲属当普通人。在周恩来心中,自己就是人民中的普通一员,在生活上要向人民看齐。

今天,我来为大家传颂周恩来的家风故事。

周恩来

点击收听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是个读书人,年轻时考中秀才,是“国学生”“主事衔”。因家道衰落,周贻能多年在外谋生,他乘性耿直,为人忠厚、诚实,对周恩来有一定影响。

周恩来生母万氏,其外祖父万青选原籍江西南昌,后来在清河县做了九年知县,全家定居清河。万氏性格开朗,办事精明干练,能识大体,善于调解矛纠纷,幼年周恩来耳濡目染,从中学到了许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方式方法。

周恩来用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也要求自己的亲属当普通人。在周恩来心中,自己就是人民中的普通一员,在生活上要向人民看齐。

在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的展板上,醒目地写着“周恩来的10条家规”,家规中要求:晚辈不可以丢下工作专程进京看望他,只能在出差路过时才能去看看;外地亲属进京看望他,一律住在国务院招待所,住宿费由他支付;一律到国务院机关食堂排队就餐,有工作的自付伙食费,没工作的由他代付;看戏以家属身份购票入场,不得享用招待券;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车了;凡个人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劳,自我服务;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说出与他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这10条家规,是周家晚辈根据周恩来平时对他们的教育总结出来的。周恩来没有写在纸上,而是写到了子孙后辈的心里。

今日传颂人

彭梦洋

大家好,我是彭梦洋,今年11岁,是深圳市龙华区潜龙学校六年级学生。我乐观开朗,兴趣广泛,喜欢阅读、打篮球、弹吉他。

彭德怀,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在他眼里,干部搞特殊化会拉开官兵之间的距离,只有节俭,才能做到上下一致。他还认为俭养性、奢败德,因此在生活上从来是以低标准来要求自己,并将不占公家便宜、节俭做人等作为家风。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彭德怀的家风故事。

彭德怀

点击收听

彭德怀,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在他眼里,干部搞特殊化会拉开官兵之间的距离,只有节俭才能做到上下一致。彭德怀认为俭养性、奢败德,因此在生活上从来是以低标准来要求自己,并将不占公家便宜、节俭做人等作为家风。

有一次,彭德怀不许侄儿彭康志在结婚时用他乘坐的小轿车去接新娘,并劝侄儿的母亲:“不要搞这种排场,不要铺张浪费。小车是公家的,我怎么动用它干私活呢?不能占公家点滴便宜。再有,这么搞,很不必要,会脱离群众。”康志的母亲听了他的话,从简办了儿子的婚事。

在住房上,彭德怀真正做到了勤俭而居。他居住在中南海永福堂,房子又窄又旧,侄儿侄女们来了,甚至没地方住,只好打地铺睡觉。管房子的部门在什刹海附近另找了一个大院子的住处,请彭德怀搬去住,侄女也劝彭德怀搬家,彭德怀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里房子多,应当给家里人口多的同志住。咱们家没有多少人,不用住这么宽。再说,住在中南海里面,门口有个站岗的就够了。搬到这里,又要搞个警卫班,那不是增加国家负担吗?”

严于利己,并将自己格守的原则用来要求自己的亲人,彭德怀坚持的不仅是他的家风,更是他为人民谋利益的初心。

今日传颂人

刘星妤

大家好,我叫刘星妤,今年11岁,是深圳潜龙学校六年级学生。我是一个活泼可爱、阳光风趣的女孩。喜欢阅读、朗诵、画画和舞蹈。

以诚待客,为朋友不惜倾已所有——这在老舍看来,是天性使然。这种天性,正来自幼时母亲的身教。儿时的艰辛生活、母亲的言传身教,都给老舍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直到晚年,老舍还保持着儿时的生活习惯。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老舍的家风故事。

老舍

点击收听

母亲马氏在老舍的人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舍的母亲是穷人,是一位出身农家的慈爱、坚韧、能干的满族妇女。她一生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在自己并不广阔的天地默默而顽强地承受着生活的重压。丈夫早逝,她独自挑起生活的重担,肩负起养育儿女的责任。在马氏的影响下,孩子们很早就学会了劳动、谋生,养成了勤劳、爱清洁的生活习惯,也继承了母亲热情好客、宽以待人的高尚品德。

儿时的艰辛生活、母亲的言传身教,都给老舍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直到晚年,老舍仍然保持着儿时的生活习惯,总是自己动手收屋子,自己取水浇花,把屋子打扫得像母亲在时一样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老舍穿衣不讲究,但很整洁,就连他的手稿也总是那么清楚、规规矩矩。母亲好客、热情、乐于助人的品德,使老舍从小耳濡目染,深受影响。与老舍接触过的人,无不为他那对待朋友的热情、诚恳所感动。

以诚待客,为朋友不惜倾已所有,这在老舍看来,是天性使然。这种天性,正来自幼时母亲的身教。1942年,马氏去世,流亡在外的老舍直到一年后才得到这一消息,悲痛之情难以抑制,几乎无法工作。怀念之余,老舍决意写自己的母亲,写出母亲的音容笑貌,写出她的慈爱和坚毅,但只写了两三千字,泪水就遮住了双眼,几乎再也无法往下写......

今天的家风故事就为大家播送到这里,

谢谢大家的聆听,

我们下期再见!

龙华她声音

声音君在这里等你们哦!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