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嫌疑逐一攻破
41个小时侦破疫情
2020年“5·21”“6·14”疫情后,时隔半年,深圳再次出现本土病例。病例1的传染源来自哪里?传播链条又是怎么样的呢?这个谜团始终盘旋在陈志高的脑海中。
“1月7日8时30分,我们组织全市疾控机构流调工作布置会,从四个方向进行溯源调查,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基因测序溯源)、血清流行病学、数字流行病学、系统流行病学等方法,将四大嫌疑逐一攻破。”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冯铁建说。
嫌疑一:来自香港的入境人员(包括跨境货车司机),通过大数据比对,病例1与香港入境人员并无交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例1发病前14天并未离开过深圳,其生活轨迹较为单一。
嫌疑二:来自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抵(返)人员,包括解除隔离的感染者、重点人员,病例1并未与他们有过交集。
嫌疑三:从国外入境人员,包括直接入境深圳的人员(含感染者)以及隔离酒店工作人员、国内其他地区入境解除隔离后抵(返)深人员,病例1并未与他们有过交集。
嫌疑四:从国外寄达深圳的物品(包括冷冻食品、其他货品),病例1与从事境外冷冻物品行业工作人员没有接触,基本排除通过该途径感染的可能。然而,病例1从事国际货物供应链工作,近期有境外物品接触史。
新冠病毒病毒溯源显示,病例1感染的毒株为德尔塔变异株(AY.103进化分支)。经比对,该变异株与当前我国内地本土疫情、香港近期本土疫情、深圳近期境外输入病例感染的新冠病毒均不同源。
“境外物品这个嫌疑目标浮出水面,流调发现,2021年12月21日,一份物品从境外寄往深圳,当地的气温处于零下7摄氏度,33个小时后,病例1签收了该物品,当时深圳气温处于15摄氏度,相对比较低温。”冯铁建表示,在这份物品上,新冠病毒采样结果为阳性,且当时境外该地区流行毒株为德尔塔变异株(AY.103进化分支),与病例1感染的毒株100%同源。
综合分析,本起疫情为境外输入引起的本土疫情,暴露于境外新冠病毒污染物品引起感染的可能性大。
“1月6日晚上21时接到初筛阳性报告,到8日下午13时许分析出疫情源头,我们仅用了约41个小时。”冯铁建说。
值得注意的是,1月16日,深圳报告了首例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BA.2进化分支)的病例17,此为一起独立的疫情“0115”,暂未发现新增病例。经国家疾控中心和广东省疾控中心比对,病例17感染的新冠病毒只与全球数据库中北美地区上传较多序列的基因组100%同源。病例17主要工作是境外冷冻试剂收发货工作,1月12日接触和分拆了来自北美寄达的货品,未做个人防护,14日出现咽痛症状,15日核酸初筛阳性,本起疫情也是经由暴露于境外输入的新冠病毒污染物品引起感染的可能性,其病毒溯源正在进行中。
冯铁建介绍,新冠病毒传播方或主要是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物传人”仅为小概率偶发事件,且需要一定的条件,市民无需恐慌,疫情期间,接收境外寄送物品要佩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减少直接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