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YOUNG | 梦想,在冰面“横冲直撞”
2022-01-29 15:15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榜YOUNG | 梦想,在冰面“横冲直撞”

人工智能朗读:

榜YOUNG

深圳,光荣与梦想的热土;

特区,拼搏与责任的潮头!

一批又一批正值青春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踏上这片热土,怀着满腔激情,为这片土地注入奋斗、创新、拼搏的基因。

今天,越来越多年轻的人,带着梦想和能量来到这里,将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为深圳特区带来更多可能性。

奋斗的青春,让每一个人都是最独特的“榜YOUNG”!

致敬青春,致敬所有的奋斗者!

2021年12月,深圳昆仑鸿星冰球气膜馆,齐雪婷在给一群学生上冰球课。在散发着寒气的白色冰场上,她穿着一件印有中国国旗的红色外套,手持细长的球杆,俯身在冰上疾速滑行,放眼望去就像一个红色的火球,温暖、明亮。

10岁开始打冰球,12岁种下奥运梦想的种子,17岁进入中国国家女子冰球队。在与冰球结缘的日子里,齐雪婷为国家队征战数十次,包括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她实现儿时梦想的时刻。

2021年,35岁的齐雪婷因伤退役,她将以国家体育馆赛事工作人员的身份,继续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也是我热爱这个项目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01 

奔赴奥运,从深圳再出发

2021年12月30日晚,深圳昆仑鸿星冰球气膜馆里回荡着清脆的击球声。五六个小孩聚集在冰场的西北角,跟齐雪婷学习射门。

站在冰上,齐雪婷弯着腰给学生讲解,随后拿起球杆在冰上滑行,示范击球的动作。回到起点后,齐雪婷开始喊口号,让学生们挨个上前尝试。远远望去,这些孩子个头不高,从上到下“全副武装”,就像是迷你版的专业球手,在冰上自如行走。

“对!”看到学生规范了动作,射门成功,齐雪婷用球杆连续敲打冰面,作为鼓励。

在冰球场上,球杆是运动员不可缺少的“武器”。但运动员不能用球杆伤害他人,也不能发泄情绪,否则会被判犯规。除了击球外,球杆还有另一个用途,当球员们戴着厚手套无法鼓掌时,便会用球杆敲击冰面或板墙,这是冰球运动特有的礼仪和表达方式,也常是冰球赛场上超“燃”的一幕。

而这一幕,也曾在南国深圳上演。着眼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切实推动“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2017年11月18日,国家女子冰球队正式落户深圳龙岗。以国家队为班底组建的深圳昆仑鸿星和深圳万科阳光女子冰球队,从2017至2018赛季开始参与加拿大女子冰球联赛(CWHL),主场就设在深圳龙岗。

2017年夏天,齐雪婷到达深圳,潮湿和闷热,是这位哈尔滨姑娘对深圳的第一印象。受到伤病影响,当时的齐雪婷在国家青年女子冰球队担任教练,比赛进行时,她站在场边,给队员提供指导。

2019年,齐雪婷收到备战冬奥的复出邀请,“能够参与奥运是一个完美的梦想”。那一年,齐雪婷33岁。她加盟深圳昆仑鸿星万科阳光女子冰球队,从零开始,逐渐恢复各项训练。

齐雪婷加盟深圳昆仑鸿星万科阳光女子冰球队,担任队长兼主力后卫。

2019年5月,加拿大女子冰球联赛(CWHL)停摆。深圳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自2019/2020赛季开始,加入俄罗斯女子冰球联赛(WHL),齐雪婷担任队长兼主力后卫。征战2019/2020赛季的WHL联赛期间,深圳昆仑鸿星万科阳光队共有六位球员入选全明星东部队,齐雪婷、刘智新两名中国球员是首次入选世界顶级职业联赛全明星。还有一件谁也没想到的事,这个赛季的总冠军,由首次参赛的深圳昆仑鸿星万科阳光队获得。

这是中国冰球运动史上的第一座世界级职业联赛冠军奖杯。在齐雪婷看来,这个冠军来之不易。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已不再像年轻队员那么疯狂,但是在职业联赛里,内心仍会控制不住地激动,“因为世界对中国冰球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2021年,齐雪婷因伤病复发退役,但她仍在延续自己的奥运梦想——她将在国家体育馆,以队陪监督的身份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去服务奥运,也是我热爱这个项目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深圳昆仑鸿星万科阳光队获得2019/2020赛季俄罗斯女子冰球联赛(WHL)总冠军。

02

梦想开始的时刻

冰球运动发源于加拿大,1920年被列入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到了1924年的夏蒙尼冬奥会,冰球正式被划入冬季奥运项目。而女子冰球要稍迟一些,直到1998年长野冬奥会,才被划入冬奥项目。那一年,齐雪婷12岁。

为了争取更多的训练时间,齐雪婷经常到冰场附近的小餐馆吃午饭。一天中午,她走进餐馆,坐在距离电视机不远的位置,一抬头就能看见左上方的小电视。当时正值长野冬奥会,电视里播放着女子冰球比赛的现场直播。

12岁的齐雪婷年纪小不太清楚奥运会是什么,“它可能只是一场比赛”;又想,如果将来能代表中国队去参加这样的比赛,那得有多好。她计算了一下:

奥运会四年一次,1998年我是看比赛;到2002年我还太小,应该也没戏;最理想的应该就是2006年,那个时候我是20岁,按照运动员身体机能来讲,20岁会是一个很好的状态。

1998年长野冬奥会,中国国家女子冰球队获得第四名,创下中国女冰历史最佳战绩。2003年,随着一批老队员退役,国家队需要补充新鲜血液。17岁的齐雪婷如愿入选。

1998年,12岁的齐雪婷在哈尔滨训练冰球。

齐雪婷的生活完全变了样。国家队要求每天三练到四练:早上6点起床,出一次早操;上午进行一次冰上训练,有时候加一次陆地训练;午休过后,下午再进行一次冰上训练。而像齐雪婷这样的新队员,通常还会在早操前或者晚饭后加练。

训练、吃饭、睡觉,集训的日子里,齐雪婷每天都在循环这三件事,“那种训练强度是之前完全没有体会过的,当时我们常开玩笑说‘精神快不行了’。”

一次午休,齐雪婷吃完午饭回到房间,倒头就睡。没过多久,她突然惊醒,匆忙起身穿上衣服,准备出门。舍友看齐雪婷不对劲,问她“怎么了?”;齐雪婷回了句“到点训练了”。舍友才发现她是在做梦。

齐雪婷年纪小,平时大伙都喜欢逗她玩。她们等齐雪婷穿好最后一件衣服快出门的时候,才把她叫住。齐雪婷发现真相后,脱掉外套接着睡。

在国家队里,齐雪婷担任后卫,既要防守,也要协助前锋进攻。但齐雪婷个子小,身高仅有一米六,在身材上没有优势。她要超越别人,只能靠自己额外的训练和付出,“我要在速度、技巧,包括对战术的理解上,都要好于其他人,这样我的机会才能更大”。每天早上,齐雪婷常比队友提前一小时起床,练习个人技术。

后来,齐雪婷对抗能力强,速度快,对战术和比赛场面有快速解读的个人特点,给许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国女冰主教练布莱恩·伊达尔斯基(Brian Idalski)曾这样评价齐雪婷:“在我见过的运动员中,只有她和拉蒙雷克斯姐妹可以做到不断射门。”

拉蒙雷克斯姐妹是美国女子冰球队里的一对双胞胎,她们曾在平昌冬奥会的决赛当中连续打入关键进球,帮助美国队击败加拿大队,拿下20年以来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2005年,19岁的齐雪婷参加全国冰球联赛。

03

反击

2004年11月14日,是中国女冰永远忘不了的日子。

这一天,中国女冰迎来冲击2006年都灵冬奥会的最后一场资格赛。此时,齐雪婷距离儿时的梦想也仅一步之遥。在本场比赛前,中国队先后战胜了法国队和挪威队,并以净胜球的优势力压本场对手瑞士队,列小组第一。只要打平对手即可进军都灵。

比赛最后时刻,双方战成2∶2平。距离比赛结束还剩4秒钟,场上出现死球,裁判吹哨了,可场外计时裁判没有停表。就在中国队欢呼胜利的时候,瑞士队教练提出质疑,经过商议,裁判把计时器倒退了10秒重新开始。开球后6秒,瑞士队利用这个“额外”的6秒钟打入制胜一球,阻止了中国队进军都灵。

比赛结束后,中国姑娘们站在冰场上,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所有人都哭了”。而这“黑色6秒”,成为中国女冰永远的痛。

这种痛是一种与梦想擦肩而过的遗憾,也是一种警醒。

之后我们要求自己,只要没有听到比赛结束的哨响,你就不能停止比赛。

齐雪婷说。

齐雪婷(左)与对手争球。

2008国际冰联女子冰球世界锦标赛复赛中,比赛进行到第三局17分钟后,中国队1:2落后德国队。几乎所有观众都认为中国队将以四连败结束本届世锦赛之旅,并以东道主的身份降入A组。但中国女冰在最后三分钟上演了“惊天大逆转”,以4:2的比分赢得比赛并成功保级。

“到这一场比赛的时候,‘黑色6秒’的经历,就变成我们战胜对手的一个武器。”齐雪婷说,在之后美国和加拿大的比赛中,加拿大球员还互相鼓励说“要向中国队学习”。

在齐雪婷心里,这是一种中国女冰精神,“不管在多么艰苦的环境和默默无闻的条件下,只要是这个团队的一份子都不会放弃,一直战斗到最后。”

2008年,依然是11月14日,中国女冰时隔四年再向奥运会资格发起冲击。她们的对手是日本队,之前的交手战绩,中国队输多赢少。齐雪婷说,当时日本队带了上百名观众和媒体来到比赛现场,似乎随时准备宣布他们要进入2010年冬奥会。中国女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不仅来自对手,也来自她们自己,“如果这次我们仍然没有进入奥运会,面临的可能就是这个项目今后的生存问题。”

据中青网报道,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中国队取得第4名。即便是这样的佳绩,也很难抵得过现实——当时中国的冰球主要在东北地区开展,开销大、不易出成绩,冰球成为各地主管部门裁减的优先项目。这一上世纪80年代兴盛的项目在十几年间迅速收紧。

但那天晚上,中国女冰顶住了压力,中国队2:0战胜日本队,昂首挺进温哥华冬奥会。2010年,24岁的齐雪婷代表中国出征温哥华冬奥会。

当我站在奥运赛场上,看着满场的赛会标志,那种感觉是一辈子难忘的:我终于圆梦了。

齐雪婷在温哥华冬奥会赛场。

04

冰球进南国

对运动员来说,伤病永远是职业生涯里最大的敌人。2011年哈萨克斯坦亚冬会上,齐雪婷在比赛中受伤休克,被担架抬出场。两年后,齐雪婷受到伤病影响,选择退役。

“虽然当下我不能打球了,但我还是可以做跟冰球相关的事情。”

从事冰球运动多年,齐雪婷看到中国女冰长期处于青黄不接的状况。“申奥之前,中国的女冰队伍只有大约两百人,可是当时,美国、加拿大的女冰队伍已经达到六七万人。”齐雪婷说,由于后备人才不足,可供选择的队员十分有限,队伍的整体水平往往会随着人员调整出现较大变化。

2013年,齐雪婷回到哈尔滨担任市青队的教练;2016年至2019年,齐雪婷相继在国家青年女子冰球队和国家女子冰球队担任教练。“我希望把我学到的专业知识传递给更多年轻队员,为中国女冰培养后备力量。”

24岁的杨丽莹是国家女子冰球队的一员,自2013年进入专业队开始,就跟着齐雪婷学习冰球。她曾在微信朋友圈写道,“一直言传身教的齐教练用行动告诉我,无论是什么身份都不影响你为热爱的事儿而努力,要做就做好。”

齐雪婷给年轻队员讲解战术。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和国家实施“北冰南展西扩东进”发展战略的推进,冰球运动不再是北方的“专利”。

“要想更好地发展冰球运动,还是要向更多人普及。”在齐雪婷看来,从北向南一路发展,有助于壮大冰球运动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储存后备力量提供更多人才选择。

在南方地区,大部分人对冰雪很陌生,“很多人对冰球运动完全不了解,有的人甚至以为冰球是用冰做的球”。不过,齐雪婷对在深圳推广冰球并不担心。

齐雪婷说,深圳不仅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也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接收能力会更快。“因为陌生,所以好奇;因为好奇,所以他们更想去尝试”。

齐雪婷还记得,中国女冰初到深圳进行冰球比赛时,现场观众有好几千人。可能是因为对冰球运动很好奇,也可能是受到竞技比赛的影响,观众都十分热情和激动,即便到比赛结束后,不少人还坐在看台,等赛场上的球员全都离去了,才逐渐起身离开。

齐雪婷在深圳为中国女冰加油。

2021年,齐雪婷投入到更多冰球推广活动。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展览博览会中,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亮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分会场,齐雪婷向市民讲解了冰球知识,以及冰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在深圳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开设冰球课,齐雪婷作为老师给大学生们提供专业的指导。她还参加过"不再孤独冰球队"的公益课程,借助冰球运动帮助自闭症小朋友开口表达……

一次冰球课后,齐雪婷跟一位学生家长聊天,得知这位家长曾在2017年带孩子到体育馆观看了冰球比赛。那时,国家女子冰球队落户深圳不久,冰球比赛刚走进深圳这座南方城市,而齐雪婷还在国青队担任教练,“这可能就是一种缘分”。

“如果冰球在南方城市发展起来了,这项运动将来肯定会在国内发展得更好。”齐雪婷感慨道,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出品人 | 陈寅

总监制 | 丁时照

制片人 | 蓝岸

监   制 | 陈建中

策   划|刘思敏 徐雅乔 邱伟斌

采   写|陈雯莉

拍   摄|孙钰胜

剪   辑|孙钰胜 徐潇宇(实习生)

设   计|平安琪

[编辑:王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