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科技融合,非遗的“星光”将更好地照耀我们
2022-02-15 08:30
来源: 晶报

与科技融合,非遗的“星光”将更好地照耀我们

人工智能朗读:

今又元宵。

作为一项国家级非遗,元宵和年轻的深圳相遇,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

今天,深圳市第十四届“欢乐闹元宵”非遗展演展示活动暨2022年非遗“沉浸式虚拟直播”将在南头古城展开。

这个活动的名称很长,内容也很丰富——不同于以往,它将以实时沉浸式虚拟直播间为载体,融入3D视觉效果,通过灵活调度的虚拟镜头,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深圳非遗的风采。

这是一场富含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非遗与前沿视觉科技的亲密结合。随着不同非遗项目的展现,整个画面也会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令人仿佛穿梭于不同的异次元空间,时而置身于扰攘热闹的集市,时而置身于清风拂面的荷花池畔。

据了解,此次参与展演的非遗项目包括凤凰单丛茶制作技艺、杨氏旗袍制作技艺、彩书瓷、古建筑木艺、紫砂壶制作技艺、岭南时令甜品制作技艺和传统奶茶(麦氏)制作技艺等。活动尾声,还将实地表演国家级非遗沙头角鱼灯舞——“沉浸式虚拟直播”,无疑将进一步拉近古老的非遗与现代人的距离。

当然,对非遗而言,要获得真正的生命力,光“拉近”还不够,还需要“融入”。

非遗来源于生活,今天,也必须更多地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事实上,现在的年轻人对非遗文化并非没有兴趣,然而长期以来,非遗往往以被保护的姿态出现,和社会公众尤其是年轻人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渠道,因而吸引力不够。

也就是说,只有让非遗“活”起来,它才能火起来,甚至重新成为社会的一种新时尚。

当然,对于非遗,我们需要传承的是它的文化核心,形式上可以也应当不断予以创新。比如,过去剪纸的图样是梅兰竹菊、福禄寿喜,如果现在用同样的手法剪高楼广厦、智能机器人乃至元宇宙概念等现代元素,可能有助于进一步减少人们与非遗之间的心理隔膜。

很多人未必知道,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年轻大都市,深圳不仅以高科技和时尚潮流著称,还继承了堪称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代表了城市的纵深记忆。很多人未必知道,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年轻大都市,深圳不只意味着高科技与时尚潮流,还继承有堪称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目前,深圳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162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28项、市级24项、区级103项。

这中间,有可以听的非遗,比如用600年前大鹏所城内独特语言“军语”演唱的山歌《大鹏山歌》;有可以看的非遗,比如疍家人婚俗、沙头角鱼灯舞;有可以吃的非遗,比如下沙大盆菜;有可以用的非遗,比如甘坑客家凉帽制作技艺……非遗里藏着一个不一样的深圳,这样的古典深圳与现代深圳一起,构成了更真实的深圳。

近年来,在元宵节举行盛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已成了深圳的一个文化保留节目。除此之外,如何让非遗更好地与科技融合,在传承中创新;如何通过市场化运作来激活传统民间技艺等,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朱光潜说,过去如那漆黑的天空,惟有人类创造的思想艺术如星光闪烁其间——非遗,也可以看成是这样的“星光”。

有意味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关于非遗的。加强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对共建人文湾区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期望深圳做全国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先行者、引领者,让非遗的“星光”更好地照耀城市,照耀我们的现代生活空间。

[编辑:黄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