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是深圳市新冠肺炎患者唯一定点救治医院,作为深圳疫情防控的“主战场”,该院在临床救治和科研攻关上累积了丰富的新冠患者救治经验。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卢洪洲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学防控疫情,绝不可以“躺平”,坚持科学有序的动态清零方式,一定会迎来云开“疫”散。
为什么绝对不可以“躺平”?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卢洪洲教授介绍,坚持科学防控疫情的原则,目前情况下,我们绝不可以“躺平”,必须坚持“动态清零”的方式。卢洪洲说,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染性极强,任何人都不可掉以轻心。他告诉记者,欧美国家经过了大范围的流行感染后,已有大量的死亡数量,剩下的人要么已经感染过或者是接种了加强针,所以病死率低。但我们国家没有经过这种大范围的感染,一旦“躺平”,短期内会有大量的人员死亡,所以现阶段必须要坚持“动态清零”。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卢洪洲教授
他介绍,作为深圳疫情防控的“主战场”,深圳市三院正在全力以赴开展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深圳市三院全体医务人员有信心做好救治工作。他说,信心来自于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民声实事的“用心用情”,也来自于深圳全市人民的“齐心协力”。卢洪洲表示,暂时的深圳“慢生活”,是为了尽快找出感染者,尽快集中救治,尽快让市民群众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他说,除了尽快接种疫苗,市民们仍需继续做好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三件套”等。他同时呼吁市民,除了做好自我防护外,更要积极配合深圳目前的防疫政策,认真配合深圳开启的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做到一个都不少。
深圳市三院收治患者的救治情况如何?
卢洪洲教授介绍,目前深圳市三院收治的患者均是奥密克戎感染者,而且跟香港此次传播的病毒基因序列是一致的。在这些患者里面,多数症状是非常轻的,甚至是无症状的,大约不到8%的患者有一些轻微的肺部症状。
他介绍,在2020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很多患者有严重的肺部病变,而且进展非常快,往往两三天之内就会出现呼吸衰竭。而现在的感染者,症状都是比较轻,且发生肺炎比率明显降低。
德尔塔感染出现肺炎者约占64.61%,奥密克戎感染者只有10%,且肺部CT显示肺炎较轻,病灶也多以下肺局部少量磨玻璃影为主,没有明显实变及病灶融合趋势。
另外,奥密克戎的病毒核酸转阴时间较德尔塔短。此前,深圳市三院已出院的90多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中,平均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18天;短于德尔塔变异株平均转阴的24.5天。但跟既往新冠病毒原毒株和德尔塔病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的儿童发热和消化道症状较重,转阴时间明显延长。
科学防控疫情,接种疫苗十分必要
“目前深圳市三院收治的患者中无重型和危重型病例,患者病情以轻型为主,主要症状为咳嗽、咽痛、发热。”卢洪洲院长分析,目前深圳收治的奥密克戎感染病例中无一重症的原因,跟广泛的疫苗接种是有关系的。“接种疫苗会产生一些保护性的抗体,对病毒有一定的中和作用,所以疫苗接种依然是我们一个最基本的策略。”
据了解,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曾对2020年初收治病人康复后进行了随访,随访结果显示病人体内的中和抗体对奥密克戎毒株仍有一定的中和活性,但是与针对原型毒株的中和效果相比,下降了6.71倍。
此外,通过两针和三针灭活疫苗接种人群的配对样本分析,发现接种第三针疫苗能显著提高接种者对不同毒株的中和活性,但是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中和活性仍然非常有限。
与首次感染德尔塔毒株患者相比,突破性感染德尔塔毒株患者(即接种疫苗或者感染过其它类型病毒后,又感染了德尔塔毒株)体内产生的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中和抗体效价,是首次感染患者的1.77-5.61倍。卢洪洲说,这些都提示了疫苗接种的必要性。
经过鼻腔冲洗的患者病毒转阴时间缩短
卢洪洲院长介绍,对于收治入院的患者,针对此次奥密克戎(症状)主要是在上呼吸道,很少会侵犯到肺部的情况,深圳市三院在临床上对患者采取了一个非常简单又有效果的办法——教会所有的患者进行鼻腔冲洗。对照研究发现,经过冲洗的这些患者,病毒转阴的时间大大缩短,住院时间也缩短了5天。
为了极大地方便患者掌握鼻腔冲洗的方法,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专门拍摄了普通话和粤语版《鼻腔冲洗视频》,深受患者的欢迎。卢洪洲院长建议,鼻腔冲洗方法简单实用又高效,不妨在其他地方也可以推广。
科技助力抗疫,为抗击疫情提供深圳特色的科学方案
通过科技创新助力疫情防控,深圳市三院一直在行动。卢洪洲院长介绍,在开展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过程中,深圳市三院一直坚持科技抗疫的目标,在临床、科研和药品研发方面加大科技攻关的力度。
最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12月,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清华大学、腾盛博药合作研发的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此前称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获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40 kg)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赵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