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7月26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实习生 刘施尧)疫情期间,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如何做好防护?疾控专家提醒市民,主动亮码测温,全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下车后应做好手卫生。
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前,市民应主动配合防疫措施,戴口罩、扫场所码、测温,如果体温或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报告出现异常,要及时向工作人员报告,切勿瞒报或谎报,以免造成公共健康危险。等候乘车或者上车时,市民应尽量与他人保持一米距,有序上下车。乘车途中,市民尽量不喝水、不进食,乘坐时应尽量避免过多接触扶杆、车门、安全拉手等公共用品,如果触摸过这些物品,不要直接用手接触口、眼、鼻,乘坐后还应及时对手部进行清洁消毒。出现打喷嚏或咳嗽症状时,切勿摘下口罩,避免飞沫在公共场合传播。搭乘具备开窗条件的公共交通工具时,可适当进行开窗通风,避免形成密闭空间。
下车后,市民应尽快洗手,对手机、背包、钥匙等可能外露在公共场合的随身物品及时进行消毒。疾控专家呼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市民应尽量避免搭乘人流量较大的交通工具,尽量选择错峰出行。
推荐阅读
科学实验告诉你 哪种口罩更防霾 | 科普时间 2024-01-02 19:55再结合《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 2626-2019)、《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18664-2002)和《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 19083-2010)等标准对口罩的技术要求,建议可选择标有KN95或N95(过滤非油性颗粒物最低效率为95%)、FPP2(最低过滤效率94%)的口罩。
在深圳,看世界——深圳新闻网推出全新“2+9”多语种版本 2023-06-10 19:27…此次优化升级和“2+9”多语种版本建设,能够进一步为居住在大湾区乃至海外的国际友人提供更加贴心、周到的多语种信息资讯服务,更能够聚合深圳的国际传播资源,构建全域全民国际传播大格局,更好地讲述、传播深圳故事。
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过好“五一”,这些动作不能少 2023-04-30 16:12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印发《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将佩戴口罩的各类场景分为“应佩戴”“建议佩戴”和“可不佩戴”三类,为公众科学佩戴口罩作出权威指引。
日媒:日本基本结束口罩防疫措施 过半民众仍愿佩戴 2023-03-14 10:08虽然日本政府有意恢复疫情前的状态,但共同社的全国电话舆论调查结果显示,56.8%的人回答“将与此前一样佩戴”,在东京都内的商业街和交通工具中,人们像之前一样戴着口罩。
澳门27日起室外不要求佩戴口罩 2023-02-27 07:54应变协调中心表示,在一般情况下,所有在室外地方逗留的人士不要求佩戴口罩,若进入医疗机构、长者和康复院舍的人士(住院病人或居住院舍的服务使用者除外)、公共交通工具(的士除外)的司机和乘客,则仍须继续佩戴口罩;…
市疾控专家呼吁市民科学佩戴口罩 2022-11-24 07:33哈工大(深圳)“口罩志愿者”人次破千,师生守好防护“第一关” 2022-09-27 15:07今年4月以来,在哈工大(深圳)教学楼下、主干道旁,一批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上岗成为“口罩志愿者”,引导广大师生养成自觉科学佩戴口罩的良好习惯,并向未佩戴口罩的师生派发口罩。
勤洗手 戴口罩 1米距 疫情期间儿童防护这样做 2022-09-13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