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猝死赛跑,“救命神器”跑出的深圳速度 深圳凭借AED已救回54人
2022-08-24 08:11
来源: 深圳商报

与猝死赛跑,“救命神器”跑出的深圳速度 深圳凭借AED已救回54人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24日讯(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袁斯茹 实习生 梅子君)2019年4月8日早上,深圳地铁一号线,一辆列车正开进桃园站,车内有人着急地拍打着车厢玻璃。车厢门一打开,原来是有一名男乘客晕倒在地。地铁工作人员立刻拨打了120,同时初步判定这名乘客是“呼吸心跳骤停”。在等待救护车到来时,地铁工作人员对他进行心肺复苏。有一位保安则马上跑到不远处,拉开了装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盒子。

这是急救操作中的一小步,却是深圳甚至全国急救史上的一大步。

经过AED除颤配合心肺复苏,晕倒乘客恢复了心跳。救护车随后赶到,经过急诊ICU抢救,他的生命体征恢复了平稳。

这是深圳自2017年启动“公众场所配置AED项目”并在全市公共场所铺设AED以来,这台“救命神器”第一次发挥作用。截至2021年底,深圳AED装机量达到了14158台,平均每10万人80台,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一。“AED意味着,急救不再局限于医疗卫生系统,普通市民都可以参与其中。”近日,深圳市急救中心主任周强告诉深圳商报记者。

“赛跑”中的数字节点

与死神赛跑,有一些关键的数字节点。

“黄金4分钟”几乎是所有急救知识中的第一课,即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患者,4分钟内进行复苏,有半数可被救活。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每天约有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现象的人,90%以上发生在医院外。要与死神赛跑,在救护车奔赴现场之前,心肺复苏和AED除颤,几乎是把握“黄金4分钟”的唯一办法。

在此背景下,深圳急救中心开始思考,如何在急救空窗期下,提高患者生存率。2017年,“深圳公众场所配置AED项目”正式启动,计划首批在市内公共场所铺设500台AED。

“开机,取出电极片,开始除颤”,在深圳讲了无数堂公益急救课,深圳市急救中心急救导师郑永辉将这套流程重复了无数遍。“机器本身操作没有难度,难的是如何让没有医学背景的人克服内心的迟疑,迈出急救的第一步。”他告诉记者。

先从快速掌握急救知识做起。为此,深圳急救中心琢磨出一套“4步流程法”。首先,确定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第二,呼叫晕倒者并观察其还有没有呼吸;第三,如果确定没有呼吸,立刻拨打120并寻找附近的AED设备;第四,AED配合心肺复苏,进行现场施救。

郑永辉说,安装在位于八卦岭的深圳市公益救援队附近的那台AED,在今年1月和3月,分别救回了两位在楼上公司上班时倒下的人。

而在深圳急救圈中,还有一个数字所有人都能脱口而出:54人。这是截至2022年7月31日,深圳市配置在公共场所AED成功救治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人数。

“大胆”的决定

深圳市急救中心主任周强有个习惯,每次到外地出差,出机场或者火车站的时候,都会停下来看一看当地的AED设备。其中,如何取出AED引起了他的关注:有些设备需要扫码才能取出,有些是砸窗取出,有些则干脆锁上了。

“人命关头,怎么能浪费时间在这些繁琐流程中?”经过一番考虑,周强提出,深圳的AED盒子只用封条封住,拉开即能取用。为保障安全,在机柜上设置了警报器,而机器本身带有电子围栏。

这个大胆决定一开始并不被理解。周强表示,为什么很多酒店退房时,不再需要查房了,是因为管理人员算过账,雇人查房的成本比可能丢失物品的成本要高。而他心里同样有一笔账:在设备可能丢失,和为救人命而多争取到的几十秒钟中,应该选择后者。

不仅是在取用设备的细节,在整个AED的铺设和推广中,深圳也是国内首批“吃螃蟹”的。

2017年,急救中心提出在公共场所铺设500台AED的申请,立即得到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报批,2019年市政府将其列入年度重点民生项目。而真正推行起来,起初遇到了各种阻力。

周强回忆道,那时急救中心经常面临“灵魂三连问”:设备丢失了怎么办?AED真能成功救人吗?施救过程中产生责任纠纷怎么办?他深知,一定要让大家从知道到会用、再到敢用。

于是,深圳急救中心一边普及AED知识,一边为大家参与急救注入强心剂。

首先是2017年起,急救中心定期组织公益培训课程。作为讲师之一,郑永辉表示,随着急救意识逐渐深入人心,目前每次放出课程安排,不到两分钟就被抢完。

而在法律保障方面,《民法典》第184条明确:“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规则,被称作“好人法”。此外,2018年10月1日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急救条例》,也创新性提出了“现场紧急救护免责”的规定,给予施救者最切实的保护。

投身急救工作30年,如今,周强的日常工作中多了一项:每天早上9时,准时打开AED管理平台,查看深圳各台设备的情况。他表示,只要是能定位、会自检、带操作屏幕的机器,都能接入急救中心搭建的这个平台,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作、启动了几次除颤、工作后分析报告,都能随时查看。

“拿起来,听它说、照它做,就这么简单。”他多次称赞国产AED的人性化。

[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