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26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黄文 陈龙辉 王宇 刘轶轩 见习记者 魏羽辰 实习生 邓昕童)今天,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2周年的日子。42年来,年轻的深圳砥砺奋进、守正创新、锐意进取,风雨兼程。如今,这座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2.5岁的城市,朝气蓬勃,锐气十足,意气风发。从五湖四海汇聚于此的年轻人,把自己的梦想、青春和汗水深深融入深圳,使得这座城市充满无限活力和希望,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青春故事。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本报选取了在深圳奋斗的5位普通年轻人,听他们讲述自己的青春故事,看他们与青春深圳一起奋力奔跑的勃发英姿。奋斗,正青春,圳青春。
金融行业从业者、户外运动爱好者朱元彧:
与深圳一起奔跑共同成长
我从事金融行业15年,曾在业内“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中,连续7年获得“区域销售团队”第一名。能获得这些成就,离不开同事同行们的支持和自己的付出,也归因于我的一颗热爱长跑的心,正是这颗心支撑着我一路走来。在漫漫长跑途中,我总能不断地理清工作中的繁杂思绪,实现自我成长,同时也将城市每日的变化尽收眼底,见证深圳的发展。
长跑的习惯,我坚持了20年,它带给我的,不仅有好的身材,还有更加清晰的头脑和健康的体魄,这为我的金融从业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每天下班以后,我都会在家附近的香蜜公园进行10公里的长跑,这段时间里我会将一天的工作在脑海中进行梳理、反省和再计划。
在我看来,保持运动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也是对工作负责。销售工作,状态的好坏会影响客户的信任度,也会影响工作成绩。因此,我常常提醒同事们要加强锻炼,保持最好状态。在部门团建的时候,我也会选择和同事一起长跑,或者尝试新的体育运动。在我的影响下,他们也踊跃加入长跑行列中来。
作为一名户外跑步爱好者,深圳的变化和发展对我来说是显而易见的。2011年,我刚来深圳时,香蜜湖路还没有拓宽,在道路上奔跑并没有那么便利。如今,我感受到的切身变化是:深圳的环境越来越美,绿道、公园数量更多,体育场馆的多元化正丰富着人们的运动选择。我现在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预约场馆运动,也可以在跑步过程中逐渐感受“山海连城”“一脊一带二十廊”的城市生态变化。爱运动、常运动,已经成为深圳市民的生活新常态。
因为对跑步的热爱,我加入了跑团,结识了很多和我有相同爱好的朋友。在这群同样热爱奔跑的人里,大家的状态永远是那么年轻、那么积极向上。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至今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在42年的岁月里激流勇进,直到今日仍然时刻加速、时刻进步,这和这座城市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城市气质密切吻合。
深圳是我的福地,我在这里开拓了我的事业,建立了我的家庭,我每天奔跑在这座城市的绿道上,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美好,这让我觉得和深圳是在共同奋斗,一同成长,而这也会激励我保持着快速奔跑的节奏,继续努力工作,健康生活。最后说一句:“深圳,我的城与爱,生日快乐!”
“造云社”艺术机构及“慕达赫利”设计公司联合创始人付强:
我在深圳探索更多的“艺术+”
“探索艺术创作的多重可能”——是我源源不竭的创意根基。我叫付强,一名30岁的平面设计师,也是一名艺术创意人。大学毕业后从平面设计师起步,随后开启艺术创业,把艺术探索发展为团队的核心工作。从求职者到创业者的转变,得益于深圳这片潜力型艺术绿洲,它带给了我非常多的惊喜与机遇。
我喜欢艺术是与生俱来的,从小对事物的视觉感受通常都能转变为:点线面、色彩构成、透视原理这样的美术基础,我认为这些都是存活在我身体里的“艺生菌”。此外,我还有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启蒙导师——我的父亲,我从小就得到他系统性和创意性的引导。
23岁那年,在英国取得平面设计硕士学位之后,我选择来到深圳开启自己的设计创意之路。先是在雅昌文化集团参与了中国集邮总公司、北京故宫博物院、刘海粟博物馆、流动美术馆、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大型项目予艺术展览的策划与设计;随着对更多前沿艺术形式的向往,随后加入了深圳绽放文创,在这里参与了“神秘敦煌文化展”“Game On游戏展”“招商局历史博物馆”等大型项目。
参与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活力澎湃的深圳;看到了信息化、数字化赋能艺术,为打造“设计之都”的深圳给予的支持;看到了一个更高维度的多元化深圳,也更深切地体会到深圳对高品质文化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旺盛。也从这个时候,我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思考如何为这座新兴的超级城市带来更多的文艺气息。
2021年初,我与几位同仁联合组建了具有策展能力和创意设计的团队——“造云社Cloudmind”艺术机构及“慕达赫利ModaHolic”设计公司。我们策划了一系列的“艺术+深圳本土文化”艺术展,例如《像素沙井》历史及当代影像展、《睇戏》粤剧主题艺术展、《非刻版印象》系列专题展,让视觉传达更具多维度的感官理解,让艺术帮助传播深圳本土历史、传播大湾区的非遗文化。
为慈善与公益项目赋能是我们今年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我们与宝安区图书馆联合举办了“我们不一样的朋友——拥抱星星的孩子”艺术联展。以艺术作品为孤独症特殊群体发声,呼吁社会大众关注、接纳这些儿童。在这个项目中,我以艺术家的身份受邀参与了艺术创作。
在未来,我计划将艺术创作延伸到深圳具有特殊代表性的科技领域,希望通过“艺术+科技”的互动,拉近大众与艺术的距离,在深圳这座青春之城,在科技的加持下,让艺术变得更加有趣,更具温度,“青春深圳,无远弗届。”
深圳市高级中学龙岗学校教师庄美琪:
深圳对有教育情怀的年轻教师来说是梦想之地
奋斗的深圳,永远充满朝气。近几年,深圳教育正大踏步向前发展。对于我这种有着教育情怀的年轻教师来说,深圳真是一个梦想之地。
9月,深圳市高级中学龙岗学校就要开学了,这是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在传统四大校区之外开设的第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很荣幸能成为这所新学校的新教师。虽然深圳市高级中学龙岗学校是一所新学校,但是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开学前,学校专门组织新教师课程试讲,考察新教师教学水平。
试讲前一天晚上,我反复阅读试讲课文《岳阳楼记》,去感受这篇文章。有了初步感知后,我便开始挖掘文章的重难点以及切入角度。在确定了教学框架后,再利用网络上的名师公开课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
8月24日,当我站在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的讲台上,将10分钟的试讲课程顺利展开时,坐在课桌前的副校长和教学处主任给我投来了肯定的目光,也增强了我对于接下来教学的信心。
3年前,刚到深圳成为一名教师,我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常常显得手足无措,甚至回家偷偷掉眼泪。在几年经验的积累下,家长越来越信任我,学生也很喜欢我,这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是一个教师的幸福所在。
深圳教育也在大踏步向前发展。近些年,深圳学位建设大提速。虽然新学校增多,但各个新建学校都在想尽办法做到“办一所优一所”。以我们学校为例,集团选派了优秀的管理团队及骨干教师来校进行前期筹备。市内还选调知名特级教师、学术专家、学科带头人等高端人才组建了专业突出、敢于创新的名师队伍。学校还招收毕业于“双一流”高校的本科及硕士青年教师。我们备课组的研讨氛围也很好,我经常向老教师请教,相互交流课程内容,进行集体备课。
“双减”政策后,我真切地察觉到学校教育更倾向德育、美育的方向均衡发展。现在,学校会布置一些特色作业,例如做家务、做饭等。有的学校甚至在天台开辟一块菜地,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劳作。
可以预见,深圳教育的未来是广阔而美好的,能成为其中的一分子,我觉得十分荣幸。“感受美好,传递美好,深圳生日快乐!”
创博汇孵化加速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小夏:
助力孵化创业梦想,让港青和前海共成长
我是一位在深圳长大的“80后”。2013年,我和丈夫刘佳来到前海做跨境电商,当时这里正值“开天地”时期,这里热火朝天的建设情景,顿时让我产生了在此立业的想法。
从一片滩涂建设成如今的高楼林立,我们这批青年是前海成长的见证者。
多年做跨境电商业务,让我有了接触更多企业和创业者的机会。深圳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有着对接香港金融科技的先天优势,来自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的青年创业者有更多的机会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2018年,我和丈夫决定在前海办一家孵化公司,帮助港澳台创业青年投融资、打造和规划商业模式,这便是创博汇。
我们来前海近十年,从做跨境电商到帮助创业者孵化产业,在享受深圳和前海发展红利的同时,我们深信,未来港澳青年能够在前海接触更多国际化的优质资源。
目前,创博汇为来深的港澳台青年提供税务管理、专业技能认证等辅助服务,帮助创业青年快速了解前海的政策优惠,并在项目投融资方面给予支持。深圳一直以“三天一制度”的速度为香港青年“量身定制”政策,在人才引入方面也注重人才房、税收补贴等优惠措施,让港青更有力量大步向前。
深港融合,总会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近年来深港青年的商业交流和产业合作,让我有了更多“孵化梦想”的机会。曾经有两个香港“90后”找到我,希望能为自己的农产品做品牌升级。他们通过前海的资源支持,为自己的商业理念找到了后端市场,并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特别纪念礼盒中融入了深圳的元素,用文创表达对深港两地的深厚感情。
走在前海石公园,可以看落日余晖照进海面,浮光之中倒映着鳞次栉比的建筑。低密度建筑群给了奋斗的年轻人更多呼吸的空间,很多来自香港的同事都对这里的公园情有独钟。除了公园建设和建筑规划,未来前海将建设辐射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沿江高速、甚至直达中山珠海等地的“一小时交通圈”,这对于港澳青年融通大湾区、开拓内地市场有着重要意义,“深圳起步,走向辽阔与博大的未来,我爱深圳。”
留学英国的在读本科生蔡安嫒:
深圳的温度是我不懈奋斗的原动力
我叫蔡安嫒,是英国一所大学的一名在读本科生。我从小在深圳长大,所以对深圳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我的专业是刑事司法,与志愿服务关系不大,但是我一直热衷于参加各式各样的志愿活动,志愿服务仿佛已经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受疫情影响,我的大学生活基本都是在“上网课”中度过。由于中国和英国的时差,我的网课一般都在夜间进行,为了避免虚度光阴,我选择在白天参加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近几个月,负责核酸采样的工作人员需求量很大,我所在的福田区莲花街道康欣社区也在征召志愿者,我得知消息后,立即报了名。
防疫志愿者与普通志愿者不一样,防疫志愿者面临的工作更多、更杂、也更难,我们要在做好既定工作的前提下,处理许多突发状况。在做社区防疫志愿者的过程中,我遇见了很多人,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坐着轮椅的大哥。为了给有特殊需要的群体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社区的核酸采样点设置了优先通道,残障人士等群体可优先进行采样。我原以为优先通道的使用率会很高,毕竟谁不想节省一点排队的时间呢?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鲜有人选择优先通道进行核酸采样。一天,我遇见了这位坐着轮椅的大哥,看到他在那里排队,我走过去提醒他,可以使用优先通道,并表示我可以全程帮助他完成采样,没想到却被他拒绝了。
大哥对我说:“大家都是一样排队,如果我优先了,别人就要多等一会儿,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大哥的话深深地震撼到了我,原本以为大哥是需要帮助的人,没想到大哥却在不断地释放温暖。每个人都在用不一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善意。
表达善意,尽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我做志愿者的初衷,做志愿者也早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温度,感受到了深圳人的善良。而这种温度和善良,也成了我不懈奋斗的原动力,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待我大学毕业,我将会在深圳找一家律所上班,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帮助别人。此外,我一定会将志愿服务继续做下去,“与深圳共同成长,共享美好。”
统筹:徐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