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命中注定的相遇
2003年初,非典来袭。
当时的我,还是一名新闻专业的大三学生,正好在晶报实习。在正式接触关于非典的采访之前,内心还是挺紧张的,作为官方媒体会怎样介绍非典?如何减少市民惶恐?
2月11日,深圳特区报发出《我省部分地区发现非典型肺炎病例》首篇报道。之后深圳报业集团多家媒体开始集中发力,仅仅在4月份,《晶报》就发出了有关“抗非”的百余篇重要报道。此后,更是推出了《非典时期的话剧——我的眼睛为什么饱含泪水》特别策划共8个版,以7幕话剧的形式反映动物的悲欢离合,反省人类的环保意识。一幕一个故事,看完之后心情悲伤又激荡。
在这场与病毒博弈的交锋中,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引导功能体现无遗。人心不慌了,我的“心意”也坚定了——认准深圳,毕业后,我要在这里奋斗青春。
转眼18年过去了,幸运地见证了深圳在朝气蓬勃中日新月异,也愈加感谢当年那场“命中注定的相遇”。 (邓媛)
2004 |从香蜜湖地铁站上车
2004年12月28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正式通车!从此,深圳城市交通进入了“地铁时代”。
回想地铁刚开通的那一天的心情,依然真实而激动。
刚好12月26日是好朋友生日,我从学校赶回深圳参加聚会,无心插柳,却意外见证了这一历史重要节点。好友所住的小区并不在地铁沿线,但为了“尝鲜”,我们查了一下周边的地铁站,发现香蜜湖地铁站离得最近,于是在地铁开通当天,我们步行两公里,专程跑去搭地铁。
从香蜜湖进站,坐到终点世界之窗,又重新坐回来,一路都很开心。那天,许多深圳市民也都赶来搭乘首班地铁,创下国内地铁开通首日客流量最高纪录。当时,对深圳市民来说,坐地铁还是新鲜事。
香蜜湖站,是我乘坐的深圳地铁的首站,想不到从此结下了缘分。毕业后,我顺利来到深圳,加入晶报,地铁所在站点便是香蜜湖站,这个站点,也成了我搭乘最多的站点。 (赖良青)
2005 |宵夜
2005年,我大学毕业来到深圳工作,刚入职时的岗位是夜班编辑。当时每天凌晨一两点才下班,一位姓吴的主任经常会组织大家去宵夜。吴主任的腋下总是夹着一个钱包,里面全是现金,看上去像个大老板(后来他真的转行做了老板),有他和钱包在,宵夜的底气就很足。那时大家还年轻,新闻业正处在黄金期,吃宵夜也显得格外有劲儿,记得有一次在新闻路上吃鸡煲,一直吃到听见了鸡叫,天快亮了才散去。
因为养成了吃宵夜的习惯,部门不组织,回家也要整点儿。家附近有个烧烤摊,摊主是重庆人,烤出来的东西很入味。摊主的老婆负责打下手,那时正怀孕大着肚子,每天笑眯眯地招呼客人。后来孩子出生,摊主夫妇边做生意边带孩子,凌晨的街角,一边是烟雾缭绕,一边是食客的喧嚣声和婴儿的啼哭声。再后来,烧烤摊搬家了,一次偶然路过,又碰到了他们,烧烤的味道多年未变,而当初还在襁褓中的孩子,已经长成了大姑娘,穿着校服,在深夜的街头,与父母一同留守在小小的烧烤摊…… (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