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故事 079 期 | 深圳的42个瞬间
2022-08-26 16:51
来源: 晶报app

元故事 079 期 | 深圳的42个瞬间

人工智能朗读:

1991 |来自蛇口的“佳丽彩”彩电

1991年,我还在兰州上高中,那是一个冰箱、彩电、洗衣机还被称为“三大件”的年代,家里换了彩色电视机,自然是大件事。我兴奋地围着爸爸,看他拆箱、安装。

“爸,这是哪生产的?”

“深圳。”

我又看了看包装箱,品牌:佳丽彩,产地:深圳蛇口工业区。

深圳啊,蛇口啊,听起来好高级。对一个远在内陆城市的孩子来说,深圳只是新闻联播里的一个地名,一个与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紧密相连的名词,却是一个与我毫无关系的概念性的存在。

接下来又听到爸爸念叨什么日本的生产线、质量好……很多早已记不清晰的细节,但是“深圳”就此以一个具体的存在,深深印在脑海中,第一次,我与深圳、与蛇口正面相遇。

10年之后,当我第一次踏上深圳这片土地,30年后,当我回忆起这段小往事,总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徐松兰)

1992 |我眼中的“春天的故事”

武汉大学桂园食堂门前的海报窗和阅报栏,就餐时间一向是人气最旺的——这是物质和精神食粮双双摄入的时刻。

那是1992年3月。对于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来说,不免有些焦虑。彼时,整体就业形势很不明朗,用当年郭富城的一句歌词就是:不知该往哪里去。

突然有一天——3月31日,橱窗里几乎所有的报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乃至本地《长江日报》都刊登了同一篇长篇报道——《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在深圳发表的谈话可谓振聋发聩: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要“防止左”;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也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和计划都是手段……这些话语所带来的冲击波动人心魄,在我几乎是在热血翻腾和浑身颤抖中读完了这些文字。而到最后,都会留意到“转自3月26日《深圳特区报》”的字眼,作者“陈锡添”的名字则刻进了脑海里。

此后,全国政经形势为之一改。仅在传媒行业,此前一直是个位数招人的长江日报社仅从武大新闻系就招了4人,而我有幸成为其一。后来我们明白,个人命运都是时代命运的个性演绎,我们都受益于那个时代及其“春天的故事”。

《东方风来满眼春》浓缩了我对深圳的所有想象。在去长报报到之前,我坐了一夜火车去深圳看了一眼——果真就只有一眼。在深铁大厦楼顶,我眺望了一眼目力所及的罗湖随即折返。又有了一个念头:这辈子要来深圳闯一闯。这是1992年的6月。

1993年10月,我南下深圳参与创办《深圳晚报》。2004年8月,在小平同志百年诞辰之际,陈锡添在深圳特区报业大厦“新闻眼”接受了我的专访。2012年9月,陈锡添在拙作《N面深圳》写上这段话:我们所说的深圳,至少包括三个概念:传奇深圳、现实深圳,以及梦幻般的完美深圳——这是一座城市恒久的梦想,也是一座城市持续向上的力量。 (胡文)

[编辑:周浩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