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故事 079 期 | 深圳的42个瞬间
2022-08-26 16:51
来源: 晶报app

元故事 079 期 | 深圳的42个瞬间

人工智能朗读:

1993 |人生的航船驶向深圳

第一次知道深圳,是15岁的时候,那一年,父亲去深圳出差,回来后跟我们聊起了他眼中的特区。“那里很多高楼,最高的国贸大厦,顶楼还有一个360度旋转的餐厅!能看到整个城市,真现代!”

“深圳”二字再度闯入眼帘,已是6年后的1993年。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毕业实习,去北京?上海?还是留在南京?当我深陷选择困难症时,一封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书信从遥远的深圳飘落到南京大学新闻系72#邮箱。

那是我初中同桌文莉的来信,一个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的高材生,毕业后踏上了改革开放的热土——深圳。

“深圳是一座会让你不断进步、变得更加优秀的城市”,追求完美主义的她,觉得深圳很符合她的调性。

文莉的来信促使我下定了决心,在她的帮助下,我来到深圳特区报文艺部实习。

实习时,跑得最多的是深圳大剧院。那时的演出很多,老师们也乐得让我多锻炼,像“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这样的重大活动,也让我去担纲采写,由此我也采访了李谷一、徐沛东、吕思清等众多艺术家。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报纸版面上的铅字,兴奋和满足感油然而生,更惊喜的是,实习结束时,竟然还领到了将近1000元的稿费!对于我一个穷学生来说,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那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 (姚宇铭)

1994 |世界杯、滩涂、茶餐厅

那一年的6月17日,我踏上了东往广州的火车。我清楚地记得那天,因为那是美国世界杯开幕的日子。

投奔深圳的单位之前,我并没有经历过面试环节。只是在深圳的同学帮我投了份简历,就接到了招聘单位的召唤。由于火车大晚点,到了广州,我已经联系不上我的同学。糊里糊涂上了一辆开往深圳的中巴,又糊里糊涂地在南头关被赶下了车。我并不知道过了边检,还可以上同一辆车。于是几乎被裹挟着上了另一辆开往深圳火车站的车。

在火车站旁一个简陋的小旅馆安顿下来,已是凌晨时分。电视上播放着世界杯的揭幕战,但我一点也看不进去。

第二天一早,终于联系上的同学打车过来接我去位于南山的单位报到,经过深圳湾,同学指一指窗外说,“你工作的这个地方山清水秀的。”那个时候,深圳湾还是一大片海,滩涂还只是滩涂,野草恣意生长。

报完到,同学把我领到一个茶餐厅,那是我从未见过的餐饮方式,电视机上播放着以前在录像厅里才能看到的港剧,我突然很认真地跟同学说:“我一定要留在这个地方。”(陈绮宁)

1995 |在火车站第一次见到“老外”

1995年的夏天,小舅带着我,从衡阳出发,坐了一夜绿皮火车,到深圳来找当时还是他女朋友的小舅妈。下了火车,我撑着睡眼,懵懵地跟着小舅走在人群当中。一个身材高大的外国人,而且是黑皮肤的外国人,穿着笔挺的西装,迎面朝我走来。那个镜头深深地刻入了我的记忆。在我成长的小镇,许多人终其一生也不可能见到外国人,而八九岁的我,竟然见到了。

那个晚上,小舅带我在布吉一家玩具厂门外等下班的小舅妈。路上很黑,不知是刚下过雨还是怎样,小舅妈从工厂走出来的记忆镜头,是昏暗且潮湿的。那时候,我并没有想过,往后自己会和深圳有什么纠葛。

10年后,因为志愿填得不好,心不甘意不愿地跑到深圳上大学。来的时候,每天都想着离开。毕业后,深圳那么自然、那么“不计前嫌”地成了我深爱的第二故乡。 (罗丹)

[编辑:周浩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