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在手 终身有效 深圳将试水建立“技能银行”
2022-09-22 07:14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一技在手 终身有效 深圳将试水建立“技能银行”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9月22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通讯员 石紫嫣)近日,我市印发《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工作方案》,计划通过实施七大工作措施,建立覆盖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记者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我市现面临培训项目与产业发展匹配不够、培训资源供给不足、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计划将从以下方面助力培育技能人才:建立普惠性培训补贴机制、实施“卓越技师”培养计划、试水建立“技能银行”、建立境外职业技能证书“白名单”制度……

据了解,这也是落实《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的重要举措之一。预计至2025年底,全市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40%以上。

真金白银发放多样化培训补贴

据悉,《方案》鼓励院校、培训机构、用人企业、行业协会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按照谁承担培训成本谁申领补贴的原则,按规定向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发放培训补贴。

深圳将建立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普惠性培训补贴机制,将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服务社会民生需求的核心职业(工种)纳入补贴范围,根据市场需求、技术含量、培训成本等因素动态调整培训补贴标准。

建立技术工人需求动态监测分析体系,编制发布急需紧缺技术工种目录,将紧缺工种的补贴标准上浮30%。围绕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新业态、新职业等领域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实施“卓越技师”培养计划。为各类就业重点群体提供项目制免费技能培训,针对不同阶段劳动者精准实施差异化政策。

引导社会资源加入大培训格局

《方案》要求,聚焦先进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加大公共实训基地投入,探索多渠道投资方式,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全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的布局和功能定位。

同时支持职业、技工院校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优势,扩大社会培训规模,公办职业、技工院校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收入在合理扣除直接成本后,可按不超过60%的比例提取用于补充单位绩效工资,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之外单列管理。

《方案》指出,加强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多元主体培训资源共建共享,高标准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培养载体,打造“政府引导、多元参与”的大培训格局。

试水建立“技能银行”公共服务平台

《方案》要求建立个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存储个人信息、学习经历、技能证书、竞赛获奖等信息,实行一人一档、终身有效。

探索搭建集成职业培训、技能评价、求职推荐一体化“技能银行”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完善岗位需求发布、优质课程链接、技能评价考核、培训补贴政策推送、就业岗位自动推荐等功能。同时配套制定技能学分认证、积累、转换标准,对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得的学分、证书、工作经验等技能进行认定,推进职业技能提升与学历教育学分贯通。

积极开展粤港澳职业技能培训合作与交流,鼓励引进港澳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同设立职业培训机构,支持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加强与港澳知名院校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在有条件的区域引进港澳或境外技能评价组织,面向三地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建立境外职业技能证书“白名单”制度,加快深港澳三地技能人才评价标准、规则、机制衔接对接。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编辑:王睿]
推荐阅读
  •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深圳是最适合海归创业的城市,没有之一 2025-04-13 15:15

    在2014年深圳在硅谷举行的一个招商大会上,我发现深圳的公务员不仅宣讲深圳丰富的人才和产业政策,更关键的是,他们还会在会后一对一面向每个团队去了解、理解你的技术,分析相关技术在国内得到应用和推向市场的可能性,尤其是深圳能够帮助我们打造什么样的应用场景和产品。

  • 深圳建成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载体354家 2024-12-17 07:27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深圳市终身职业技能培训颁奖活动上获悉,目前全市累计建成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载体总量354家,带动各类职业培训量超过15万人次,初步构建服务全产业链、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