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开通!14号线的这些低碳环保新面貌
2022-10-20 08:45
来源: 深圳地铁

即将开通!14号线的这些低碳环保新面貌

人工智能朗读:

提到深圳地铁14号线

宝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今天老铁想从

节能环保、减震降噪的角度

给宝们介绍这条宝藏线路

(是不是很期待~)


14号线已于10月18日

完成了三权移交

工程由建设阶段正式转为试运行阶段


无论从规划设计

施工建设还是运行管理

始终都在为实现节能目标而努力

为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环保,线路在建设过程中,应用了渣土分离、光伏发电、枢纽蓄冷、环保控制、减震降噪等新工艺、技术,打造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线路。

14号线内景展示


文明施工新法宝

渣土也能“变废为宝”

14号线的施工过程应用了全国首台中心螺机式EPB/TBM双模盾构机,既能完成软土地层和极端上软下硬地层掘进,又能满足长距离超硬岩地层掘进的多功能性需求,为线路施工稳步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14号线在文明施工上

也有新“法宝”


通过在项目现场设立

盾构渣土资源化

利用智能化装备系统

彻底改变了

传统盾构渣土直接外运弃土的方式

实现“变废为宝”


不仅如此,14号线采用的新型渣土处理系统占地面积更小,处理能力更强,以六约北站为例,如采用传统设备仅可实现1200方的处理效率,设备占地面积却要800平方米,而新型设备的渣土处理能力直升至1400方,设备占地面积仅为470平方米。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智能化装备系统不仅能够实现泥水有效分离、杜绝渣土对土壤的污染,也实现了效能的增强,又将渣土变废为宝二次利用,避免了渣土堆放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此外,该项目还获得了国际隧道协会2021年度“超越工程奖”。

施工设计新结构

“无声运营”更舒适

无人驾驶

对地铁轨道的精度、质量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为配合无人驾驶技术,14号线引入了板式无砟轨道,使得现场施工更加安全便捷,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铁施工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结构发展方向。

14号线在车站范围内采用了一体化新型轨道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在物理性上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减少列车行驶时造成的振动和噪音。

该结构

不仅会为乘客提供

更加舒适的公共候车乘车空间

也为长期在车站内

驻守的地铁工作人员

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光伏系统新应用

为黄木岗枢纽提供“绿色支持”

14号线

串联了岗厦北、黄木岗

大运三大交通枢纽

实现线路与多条地铁线路高效换乘

其中

黄木岗枢纽

应用了先进的光伏技术

黄木岗枢纽是全地下工程,白天也需要大量动力照明用电,十分契合光伏技术日照时间发电量高的特点,可以减少光伏系统对储能环节的依赖。

黄木岗枢纽光伏整体采用分布式低压侧联结方案,于出入口、出地面电梯厅、枢纽玻璃天窗等区域安装碲化镉薄膜电池,主要提供枢纽内常亮的公共区域照明,兼顾分体空调、防盗卷帘、热水器等部分的小动力负荷。

该系统的年发电量约为37.96万度

年减少碳排放量3.052

可节省标准煤120

减少硫化物排放0.8

为该枢纽打造集体育、医疗

教育、商业办公、居住于一体的

综合型中心区提供了“绿色支持”


智能环控新方案

枢纽蓄冷项目省电更省钱

在深圳“谷峰电价差”的政策引导下,14号线采用智能环控系统运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手段,对地铁照明灯具、通风空调系统做出智能化有效管控,并通过实施枢纽蓄冷项目,充分利用峰谷电价差,利用冷水机组将夜间的低价电力储蓄起来,自动规划通风空调最优、最节能的运行方案。

地铁四期工程

仅通过枢纽蓄冷项目这一种节能技术

就能每年节省17.5%的系统运行费用

静态投资回收期可缩短约1.6

全寿命周期可节省运行费用约3千万元

10月底

这趟开往绿色生活的地铁

将正式开启旅程

“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节能理念

也将随着车辆到达沿线每一个角落

未来

可以让宝们感受到

“轨道交通让城市更美好”的绿色新风

[编辑:朱语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