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1月10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从中国方案到全球行动,从《武汉宣言》到深圳担当……连日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各项议程推进,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和华侨城湿地获评全球首批“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深圳以城市生态新名片亮相国际化舞台。COP14期间,将在深圳建立的“国际红树林中心”,也释放出更多重要信息。
深圳两获全球首批“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
11月9日,COP14日内瓦分会场,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获国际湿地中心授予全球首批“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全场响起掌声。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承载着城市重要的生态、文化、游憩、科普等功能,被市民亲切称为通向大自然的“深圳湾的小钥匙”,于2016年揭牌成为市级湿地公园。这里是濒危珍稀候鸟黑脸琵鹭的重要越冬地,近年来也频频出现20余年未见的欧亚水獭、豹猫、小灵猫等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2019年,由福田区政府牵头,福田区教育局、福田区科学技术协会、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红树林基金会四方合作推出“福田区中小学湿地教育项目”,引领中小学生走进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成效显著。
作为COP14的重要边会,11月9日,“CEPA湿地教育与保护论坛”在深圳、武汉、日内瓦连线同步举行,分享了《湿地公约》CEPA新策略、国际湿地教育网络全球动态、湿地教育中心行动计划等。
在中国CEPA实践及经验分享环节,华侨城湿地也喜获国际湿地中心授予的全球首批“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
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校长孟祥伟分享了基于深圳实践的中国湿地教育优秀案例。华侨城湿地最早为深圳湾天然的近海与海岸湿地,后因城市建设填海,形成面积约68.5公顷的内湖区,拥有约5万平方米红树林湿地以及众多原生动植物。2007年,受深圳市政府委托,华侨城集团管理了华侨城湿地,逐步建起一座“城央滨海生态博物馆”,2014年创设中国第一家自然教育学校,2016年3月成为深圳首批市级湿地公园,2021年揭牌成为深圳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筹建工作
COP14期间,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联合国环境署、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湿地国际等机构指导下,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在日内瓦主办了“面向2030/2050年的全球红树林”边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在边会上致辞。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胡元辉透露,在深圳建立的“国际红树林中心”,作为《湿地公约》框架下的专业技术平台,将加强与其他世界性或区域性红树林保护组织的联系,建立技术服务和知识交流的实体,积极开展合作性协同行动,以满足《湿地公约》在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上的需求。
深圳红树林基金会创始会长王石在会上倡议,依托“国际红树林中心”搭建的合作平台,建立跨区域的国际红树林保护与合作机制,促进全球红树林研究、交流、合作和能力建设。目前,深圳红树林基金会正谋划设立国际红树林保护专项基金,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全力支持“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为全球红树林保护和治理作出更大贡献。而随着“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将成为国际多边环境机制的全球枢纽之一,并将加快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国际湿地公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红树林基金会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雷光春说,“国际红树林中心”不只是中国与多个缔约国政府间的决策,更需要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深圳是一座联通全球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与相邻的香港米埔内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都具有国际重要性。深圳红树林基金会一直积极参与国际红树林保护与交流。相信“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圳建立,能为全球红树林保护提供巨大便利性和强有力支撑。
据了解,按照市委常委会部署,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高标准编制《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35年)》,全方位提升深圳湿地保护治理水平,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好一张崭新的城市“生态名片”。深圳不仅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筹建工作,还将全面开展红树林保护技术交流、信息共享、监测评估和援外培训,为各缔约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服务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