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主持人手起槌落 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
2022-11-14 07:14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主持人手起槌落 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

人工智能朗读:

以福田红树林湿地为主的深圳湾,是东半球候鸟重要栖息地和南北迁徙通道上的重要“中转站”。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1月14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北京时间11月13日在中国湖北武汉主会场和瑞士日内瓦分会场圆满收官。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在<拉姆萨尔湿地公约>框架内设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决议草案》,随着大会主持人手起槌落,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内响起一片掌声。

该文件提出,欢迎中国和其他有意愿的国家共同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提案,将保护、修复、合理利用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作为其工作重点。决议鼓励所有感兴趣的缔约方、NGO、社会组织,以开放、包容、透明的方式,自愿参与中心的建立和运作,鼓励中心与全球其他红树林机制紧密合作、互相支持。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的国际红树林中心将设于深圳,这也是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

此前,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提出“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

11月8日,深圳市委常委会会议指出,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筹建工作,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好这张新的城市“生态名片”。

国际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席雷光春表示,中国提出要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这对全球的红树林保护修复、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也体现了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中的大国担当。

作为深圳市树的红树,是湿地重要物种之一,也是深圳精神的文化象征。全市现有红树林约213.62公顷,主要分布在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中国红树林博物馆)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深圳市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博物馆。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编辑:黄春才]
推荐阅读
  • 广东湿地、红树林总面积居全国前列 2025-02-05 09:41

    长期以来,广东将湿地保护修复作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以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提出打造“生态湿地、人文湿地、共享湿地、智慧湿地”,开展“小微湿地+”“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促进形成湿地康养、湿地旅游等生态支柱产业,…

  • 广东海丰湿地上演野生版真“鹮”传 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持续向好 2024-07-03 17:47

    下一步,广东将持续推进候鸟迁徙通道保护行动,稳步加强候鸟栖息地保护工作,全面加强候鸟等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网格化管护巡护,全面提升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高质量促进广东迁徙候鸟保护与恢复。

  • 签约央企:投资深圳共赢未来 2024-04-19 07:49

    希望在化工新材料、清洁能源、固废处理等业务领域展开更加深入合作,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以及产业链集成、生态圈聚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以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项目作为中国化学服务深圳、共建共赢的新起点,携手打造绿色智慧、安全规范、配套齐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