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诗于画 用世界语言传播中国传统水墨画
1971年,周艺文出生于湖南岳阳洞庭湖边的一个农村家庭,在那个物质资源匮乏的年代,书籍陪伴周艺文度过了大部分的童年时光,尤其是各种连环画,“看连环画的时候,我也会自己编一些小故事,并把它画出来。”
周艺文。(受访者供图)
“电影中,一个画家背着画夹,走遍千山万水去写生,那一瞬间,我觉得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如今仍残存在记忆里的几个电影片段在当时极大地激发了少年时期的周艺文,令他疯狂地爱上了画画。
但当时的农村条件有限,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美术启蒙就是红白喜事等场合出现的门神、年画、僧侣等宗教艺术,还在上初中的周艺文凭借一双巧手,参与了其中的不少创作。
也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十一二岁的周艺文画了一幅国画《邻居》,骑着自行车去参加了县文化馆举行的画展。县文化馆的文化专员巢善宝看过画后,对周艺文大加赞赏,主动提出要对其进行指导。从那之后,周艺文每周都会骑车四五个小时去找巢老师接受美术指导。到了大学,周艺文有幸师从一代花鸟工笔画大家李天玉,学到了很多传统国画技艺,对其日后的艺术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
周艺文在绘画创作中。(冯牧原 摄)
周艺文的作品。(受访者供图)
周艺文坦言,从小写诗画画,洞庭湖给了他生活的滋养。“小时候我跟父亲在洞庭湖的万亩草原放牛,住在一个芦苇搭的房子里,每天能看到各种鸟类在眼前飞过,然而,突然有一天打猎的人来了,鸟铳打死了上千只鸟,鸟的羽毛在天空中飞落,这个画面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创作环保题材画作时便画上了羽毛,既代表对自然的敬畏,也希望人间是温暖的。”羽毛也成了周艺文画作中的一个精神符号。另外两个精神符号也是如此,“樱桃”代表甜蜜和幸福,后疫情时代的“绿马”则给人一种奔腾、向上的感觉。
尽管工作繁忙,但周艺文对美术的热爱不减,人到中年,他挤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来画画,他将其童年情感、洞庭湖生活转化为绘画语言,使作品有了鲜活、生动的当代生活气息。“我的美术创作是对美好情感的诉求,希望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作品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远离丑恶,净化心灵,倾向于美善的意境,是我的美术追求。”周艺文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