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河四十载 同心向未来 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精彩走过四十年
2022-12-16 08:10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治河四十载 同心向未来 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精彩走过四十年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河朝霞》 作者:张嘉恺

一河水脉,奔流不息。一条深圳河,让深圳、香港两座城市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这条深港界河,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有故事的河流之一。

从1982年开启谈判开始,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已然走过四十个春秋。深圳河从水患横生、污染严重,变身今天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河流。

今年,恰逢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归祖国25周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深圳河也将扮演新的角色,承担更大使命。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谈判治河达共识

深圳河,古称“罗溪”。明朝中后期,深圳河有了官方称谓“滘水”。

鸦片战争之前,香港和深圳一直隶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政令一统。1898年,英国和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深圳河成为深港之间的界河,深圳河的名字第一次出现。

深圳河,发源于梧桐山牛尾岭,自东北向西南流入深圳湾,全长37公里。界河长度为22公里,流域面积312.5平方公里,深圳一侧占六成,香港一侧占四成。由于河床狭窄,河道蜿蜒,加上海潮影响,洪水宣泄不畅,历史上深圳河两岸经常洪涝成灾。随着两岸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20世纪80年代受灾损失逐年加大。治理深圳河不仅成为两岸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成为深港双方政府的共识。

1982年4月,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工程谈判正式启动,双方组成联合工作小组。1986年9月,双方代表签署《关于深圳河第一期防洪工程的意向书》。但此后因工程完工后边界管理问题未能达成一致,谈判工作陷入停滞。经过双方的不懈努力,1992年6月,深港两地恢复谈判。1994年9月,联合治理深圳河一期工程实施计划终于获批。

携手治河促发展

历经13载艰苦谈判,1995年5月19日,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一期工程正式动工。1997年4月18日,一期工程提前一个月完工,成为献给香港回归祖国最具意义的礼物之一。从1995年到2017年,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先后开展了四期工程建设,治河长度约18公里,完成投资约20亿元。

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一期工程主要对料壆和落马洲两个弯段裁弯取直,使水流更加顺畅,以减轻排洪压力。二期工程于1997年5月开工,将罗湖桥以下一期工程之外的其他河段拓宽,挖深,构筑河堤,兼顾生态补偿。三期工程于2001年12月开工,将罗湖桥以及罗湖桥以上到平原河口段,拓宽挖深,改管建桥,并对罗湖铁路桥、罗湖行人桥、文锦渡桥、东江供水管等跨境设施进行改建。2013年8月,四期工程开工,2017年7月完工,主要解决深圳河上游防洪问题,保障莲塘/香园围口岸的使用安全。

在工程建设中,深港双方特别注重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节省了工期,降低了造价,还实现了良好的环保效益,多次被水利部、广东省评为水利样板工程、精品工程。治理后的深圳河,河道宽阔顺直,堤岸连绵整齐,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经受住了多次超强暴雨和台风的考验,大大降低了洪涝灾害对沿岸经济和两岸发展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通过联合治理,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特色鲜明的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对深港两地的合作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生态治河向未来

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四十年历程中,“生态优先”的理念贯穿工程始终。2002年,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工作小组职权范围扩大到同时处理干流深圳河污染事宜。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深圳河流域这一开发建设最早、发展最快、人口和建筑最为密集的区域,生态环境发生质的飞跃,“十三五”期间,深圳河干流水质达到自1982年以来的最好水平。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翱翔的场景重回深圳河。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宏伟蓝图的徐徐展开,前海自贸区蓬勃发展,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快推进,深圳河南北两岸的深圳和香港,未来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共治一条河转向共建一个湾。踏上新征程,深圳河也将扮演新的角色、奔赴新的使命。

[编辑: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