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3月2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区情况多样,群众需求多种,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才能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
罗湖区南湖街道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居民心中“人气极高”,是退休老人李泳棠和老伴日常的“打卡地”。“天天来,活动特别多,我们老两口也不觉得孤单了。”在深圳,打造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仅是增加更多资源和服务,还要把中心升级成为群众排忧解难、愿意来经常来的家。
群众的满意,是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升级党群服务中心只是一个方面,社区干部还线上线下主动联系群众,“往外跑”“敲开门”,在最能体现民生情怀的地方,拿出绣花功夫为民解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群服务中心有家的味道
党员群众愿不愿意来、是否经常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检验是否服务好群众的指标之一。
罗湖区南湖街道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位于幸福万象大厦底层,当记者走进中心时,家的味道扑面而来。这里打破传统办公场所模式,开放式设计搭配原木及浅色色调,加上功能清晰的区块设置,整个党群服务中心营造成一处“易进入、可互动、能共享”的开放式“居民会客厅”,难怪居民喜欢来。
早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之初,社区就让居民全程参与。“大家逐渐意识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个老百姓说了算的阵地。”渔邨社区党委书记李竞说。
社区居民议事会、跨境儿童专享计划、渔邨之光文明大讲堂……在党群服务中心,居民群众关心的愁事、难事、烦心事,通过共商共治得以解决。
例如,因小区红线范围界定问题,港逸豪庭、裕安花园两个小区一度闹得不可开交。社区党委将居民小组、业委会和物业公司请来“共商渔事”功能区开展协商议事,最终圆满解决了两个小区之间的纷争。
拆掉柜台,社区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近;完善功能,居民办事环境越来越温馨;贴心服务,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在坪山区马峦街道,坪环社区将办公空间压减了50%,服务群众场地占比提升至80%。在龙岗区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建设了8000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60多间功能室、100余项便民服务全时段开放,10余个社会团体和谐共融,11万居民群众共享多彩服务。
“只有坚持需求从群众中来,服务到群众中去,才能让社区服务离群众更近更贴心。”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党委书记郑阳介绍,去年8月,社区工作人员注意到一对母女在党群服务中心舞蹈园地停留许久不愿离去,原来小女孩特别喜欢舞蹈,但她是个特殊儿童。“我们找了一家特殊儿童艺术培训机构,安排老师专门指导授课,让这个人群在党群服务中心也圆梦成真。”正是这种热心细心的服务精神,让群众更愿意来、喜欢来、经常来。
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事务繁杂,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才能理解群众多样诉求,走出治理新路径。
位于光明区马田街道的薯田埔社区,流动人口多、建筑密度高、场所管理难,治理和发展一直是棘手难题。“我们探索了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红色小分格’新模式,群众服务细、应急处置快。”薯田埔社区党委书记李进波介绍。
薯田埔社区共划分11个分格,平均管理人口4000人以下,街道下沉966名工作人员到格里,从机关选派99名在编干部担任小分格指导员。此外,208项简易处置任务纳入小分格治理事项,打破部门壁垒,这样就实现了“人人都是消巡员、平安员”的工作机制,在小分格上将矛盾消灭在萌芽阶段。
去年10月,小分格党群理事会上,一位群众提出城中村电动自行车停放乱、充电难的问题,理事会随即将问题上报到了社区党委。社区党委根据小分格摸排的情况,配置近500个充电桩、1500个停车位,获得居民点赞。
“只有紧密联系群众,才能让居民群众看到我们、认识我们。”龙岗区坂田街道第五园社区党委书记王震认为。第五园社区分为七个责任网格,社区党委班子成员“一人一格”挂点联系。“社区党委委员每天穿上印有姓名和手机号码的红马甲,在小区亮身份行走,大忙小忙随手帮,拉近了与居民群众之间的距离。”
行走过程中,社区成功发动78名积极热情的居民党员担任楼栋长,实现“党员包楼栋”全覆盖,每栋楼下公告楼栋长姓名、联系方式和服务清单,居民有诉求可以24小时联系反映,“有问题找支部、有困难找党员”成为居民的流行语。
“服务就是要做到群众心坎上。”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下沙社区党委书林东全说。“我们建立了微信群直接联系到群众。他们在微信群中‘随手拍’,值班人员‘马上办’,并实时反馈处理结果。就算是夜里一两点,我们都能做到有人‘接单’。”为了避免问题回潮,社区每处理完一个问题,就拍摄成小视频,推出“老莫讲安全”等系列视频栏目,深得社区居民喜爱。
“群众看得多了、想得深了,心中就有了一杆秤,社区工作也好做。”林东全感慨地说。
服务群众“在线”更“在场”
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基层干部不但要“在线”,更要“在场”,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少坐办公室,要走出去,主动作为。
“我们坚持班子带头,让为民服务由‘打开门’向‘往外跑’。”坪山区马峦街道坪环社区党委书记王振说,社区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对社区7个村1.8万间出租屋1179家门店挂图包干,每周至少抽出2天时间走出去,包巷包户包店联系群众。
“我们都变成了‘户外工作者’。”王振笑着介绍,社区干部在行走中发现的问题,实行销号管理。例如,去年开学季,社区干部在行走过程发现,群众对校园周边秩序和交通安全问题投诉密集,随即邀请社区“两代表一委员”、区街挂点领导,以及城管等部门,现场听取群众诉求,协调解决。不到1个月,相关部门完成10个学校周边公交站台微改造,增开3趟公交班次,新建风雨连廊2处,增划机动车位50个、非机动车位500个,群众期盼得以系统解决。
“要服务好居民,社区党委必须主动作为‘敲开门’。”龙岗区布吉街道龙岭社区党委书记苏如珊这样形容。在龙岭社区,居民可以到社区内的龙岭学校看书、跑步、攀岩,令人羡慕。苏如珊告诉记者,社区和学校共建的故事要从2015年说起。“那时候龙岭学校门前坑洼不平,遇到暴雨时,积水都能没过低年级孩子的腰,我们主动联系区职能部门,为学校改造道路,解决了积水、交通问题。一年后,学校改扩建噪音大,周边居民投诉不断,我们又急学校之所急,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做工作,并帮助学校在开学前顺利完工。”她回忆说,一件件小事打动了学校,敲开了心门,当社区向学校提出将活动场地向居民开放,学校立马答应了。
这种“以真心换真心”双向奔赴的做法,让社区一一敲开了辖区内医院等10个单位的大门,敲开了115名党员的家门,“大家一起为社区建设出力,形成了社区党委统筹领导下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苏如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