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15日在广州开幕,将分三期持续举办至5月5日。这次广交会是新冠疫情发生后第一次全面线下举办,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万商云集,折射中国经济活力加速释放。作为中国外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广交会因为其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被称为“中国第一展”。广交会全面复展将为全球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供应链创造新机会,在相向而行中分享中国市场红利,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
从“屏”到“面”共享商机
4月,万物生发。连日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迎来八方来客,出入境客流量持续攀升,日均国际客运航班近100架次;广州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往返香港中国客运码头航线正式试运营,出入境旅客将往来更密。
广交会开放魅力不减,万商云集盛况再现。对中国疫情防控实施“乙类乙管”政策后全面恢复的“中国第一展”,全球工商界反响强烈。超过220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报名;近50家工商机构将组团参会,其中不乏超过200人的大型团组;美国沃尔玛、法国欧尚、德国麦德龙等53家头部跨国企业参会。
首次启用新展馆,增设3个新展区、3个新专区;在三个展期内均设立进口展区……已走过66年的“老广交”不断增加“新成色”。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储士家说:“这是一届久别重逢的广交会。中外客商既可以延续三年来‘屏对屏’的联络,又可以重启‘面对面’的洽谈,共襄盛举,共享商机。”
60多年来,从首届广交会迎来19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到本届广交会吸引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广交会“朋友圈”扩大了10多倍。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使得广交会始终是中国面向世界开启的重要窗口,成为加强中外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从展会可以看出中国产业结构在升级
开展首日,展会举办地广州海珠区琶洲人潮涌动。
本届广交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展馆新、结构优、成色足是最大特色。面对国际贸易新趋势和市场新需求,广交会组委会增设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智慧生活、孕婴童用品、“银发经济”等题材,新参展企业超过9000家,其中不少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代表制造新势力新方向。
“新面孔”身手不凡,“老广交”也不甘示弱。
从产品升级到场景创新,从双品牌联动到数字化互动,作为广交会的常客,格兰仕今年继续推出扫码预制菜微波炉等新品,尝试现场烹饪体验、数字直播“实景”,全面加强与客商、消费者的互动与交流,用品质“种草”国际市场。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累计增速由前2个月的同比微降0.8%转为增长4.8%,月度增速从1月同比下降7%、2月快速增长8%再到3月提升至15.5%。随着商贸模式持续升级、“硬核实力”不断提高,中国外贸向好势头有望进一步延续。
品类齐全、质优价廉的“中国制造”一直为世界提供经济实惠的丰富产品。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说:“外贸的背后是产业。外贸的韧性、活力与转型的背后是产业经济的韧性、活力与转型。从广交会上参展企业结构、展品变化、新品发布,都能看到中国产业结构的创新升级。”
“大门常开”共享中国市场红利
广交会全面线下举办不仅将促进自身发展,也将造福世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能为各国优质产品提供广阔空间。
本届广交会进口展规模进一步扩大,首次在三个展期均设置进口展,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较疫情前增长50%。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508家境外企业参加进口展,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参展企业占73%。
作为中国三大美国商会之一,华南美国商会的会员占美中双边商业、贸易与投资总额的40%。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表示,今年,中国经济活动迅速反弹,商业、贸易与投资需求越来越高。广交会对中美商业关系至关重要,不同规模的美国采购商都能在此找到业务范围内合适的商品并获得良好销路。
新时代新征程上,广交会正努力打造成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促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
“办好第133届广交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复苏,都具有重要意义。”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说,对中国而言,广交会展位是企业走向世界的桥梁;对世界而言,广交会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供应链创造机会,也为他们搭上中国经济复苏和发展快车提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