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开幕式现场。 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光明科学城启动区。 朱洪波 摄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5月4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刘云惠里) 4月28日,以“光明·筑梦未来”为永久主题、“创想”“起航”“逐梦”为年度主题词的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在完成为期两天的会议议程后圆满闭幕。
本届论坛采取1场主论坛+9场平行论坛+3场配套活动的形式,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三大学科领域,吸引国内外35名院士嘉宾和涵盖“政产学研用资”超过3000人的多元主体齐聚一堂,共议科技前沿发展趋势、共商创新引领责任使命。
这场为光明科学城“量身定制”的论坛,不仅是一次规格高、内容丰富的科学盛会,更是光明科学城发展建设成果的展示窗口,通过搭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高端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光明科学城集聚度、显示度和影响力。
创新动能汇聚
“原始创新策源地”加速成型
“‘大科学时代’离不开先进的科学装置。要着眼国家层面进一步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大科学装置的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的集群效应,打造多学科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以实现技术变革,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在本届论坛的主论坛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发表主题演讲时呼吁。
在深圳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负一楼,一个“强壮”的机械臂正在把使用过的动物笼具精准夹住,并迅速抬起、翻转,将笼具放置于清洗台,敏捷地完成了笼具的擦拭、清洗、消毒等步骤。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楼,11台自动化功能岛区正在紧锣密鼓调试。功能岛区里的机械臂熟练地把多个生物试剂和样品放进微孔板,实现高通量操作,由此将科研人员的双手从繁复的实验中解放出来。
作为开展基础研究的利器,这两大设施,是光明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重头戏”,也是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级大型开放原始创新策源地的缩影。
身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和核心承载区,光明科学城肩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破题先行的重任。目前,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光明科学城加速聚集。创新载体方面,大设施、实验室、研究型大学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机构相继入驻运营。创新要素和创新人才汇聚光明科学城,将释放出巨大动能。
本届论坛上,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正式入驻光明科学城。此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面向全球发起共享邀约。
“大科学装置还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即公益性。”论坛开幕当日,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主任冯圣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据介绍,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已在光明科学城开工建设。未来,世界各地的科研院所、企业、个人都可通过网络预约,使用该大装置开展技术创新,让科研成果有机会落地为产品。
产业转化加速
“科研经济先行地”雏形已现
科学研究,既要仰望星空,也要俯瞰大地。这离不开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
自规划起,光明科学城就承载着推动产业成果转化的使命。在光明科学城规划“一心两区”里面,其中“一区”就是产业转化区,面积15平方公里,按照规划将建设生命科技、科学与科技服务、国际研发与先进制造业“三大总部经济集聚区”。《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也明确赋予光明科学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的战略定位。
在论坛开幕的前一天,国内首部科学城专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该份文件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提出多项制度安排,例如支持设立在光明科学城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成为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探索建立职务科技成果专门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等,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除了科技攻关以外,“产业发展”是本届论坛的又一大板块。不止步于共议科技前沿发展趋势,论坛还设置了不少产业和应用大会,如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研讨大会和第三届国际脑科学前沿与产业大会,同时还邀请了投资机构代表,通过论坛这一综合性高端交流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产业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位于光明科学城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在国内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打通了从原始创新到推动创业发展的创新路径。“楼上”科研人员开展原始创新活动,解决基础科学问题,支撑产业进行核心技术攻关,“楼下”构造产业孵化空间,为合成生物类初创企业提供拎包入住的共享实验平台及智库支撑,通过创立融汇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双环耦合”的“双五位一体”高效运行模式,创造性地让“穿白大褂的”和“穿西装的”在一栋楼里,有效打破科学与产业孵化的时间与空间壁垒,探索性地形成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在空间上有机融合的一体化平台。
本届论坛还发布了2023深圳十大合成生物创新成果。其中大部分从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中孵化,是“沿途下蛋”模式的最佳“作品”。随着越来越多的“蛋”进入产业园区开启新的孕育历程,新的产业形态逐渐形成乃至集聚,科研经济先行地雏形已现。未来,光明科学城还将建设公明、凤凰、马田、玉塘“四大先进制造业园区”,重点打造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5个未来产业。
嘉宾推介“出圈”
“创新人才集聚地”万众瞩目
在本届论坛的主论坛上,深圳医学科学院(筹)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以《光明科学城的医学科学研究——打通基础与临床的一些探索》为题演讲时表示,光明科学城不仅有诸多重大设施,还有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筹)、中山七院等“产学研一体化”载体,营造了对生物医药发展极为优越的环境。她相信,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在深圳、在光明的发展具备人才优势,她亦有志参与其中,推动光明科学城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学科技战略研究智库。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学明在主论坛作主题演讲时介绍,其团队正在深圳推进一项先进光源计划——深圳中能超导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计划。据介绍,新一代超导加速器技术能够使每秒的激光脉冲达到100万。他希望通过这一先进光源计划,在极紫外-软X射线波段能够真正产生世界上最亮的光源,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好的平台,如明亮的灯塔照亮科研探索之路,吸引更多科研人才前来深圳逐梦,共筑一流科学城。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亦在主论坛上点出:包括光明科学城在内,深圳已建立很多科技合作平台,这些合作平台可以推动创客发挥相关作用,而深港两地进一步深化创客合作,这对国家的战略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不但国内著名科学家、港澳高校学者、知名科学城及机构代表云集本届论坛,国外科研领域高层次专家也纷纷将目光投向光明科学城。出席嘉宾当中,瑞典MAX IV国家实验室工业委员会主席伍尔夫·卡尔松此前专攻同步辐射源和其他X射线源的开发研究,目前担任综合粒子设施项目科技委员会主席职务,将在光明科学城进一步开展学术研究。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光明科学城发展之快令人惊叹,其未来引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