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光明科学城拉满大湾区注意力
2023-05-04 17:22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乘势而上,光明科学城拉满大湾区注意力

评论员 胡文

以“光明·筑梦未来”为永久主题、“创想”“起航”“逐梦”为年度主题词的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在完成为期两天的会议议程后圆满闭幕。本届论坛采取1场主论坛+9场平行论坛+3场配套活动的形式,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三大学科领域,吸引国内外35名院士嘉宾和涵盖“政产学研用资”超过3000人的多元主体齐聚一堂,共议科技前沿发展趋势、共商创新引领责任使命。

2023年,是科学自我赋能,成就无时不在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年份。以Chat 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时代,不打一声招呼,席卷而来。与此同时,算力、算法等与科学及科技相关的专有名词,一夜之间变成了通用名词——这便是科学和科技的魅力。从这一点来说,无论是2018年深圳决心并开始建设光明科学城,还是继而决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高端交流平台的光明科学城论坛,均可谓正逢其时。本届论坛的年度主题词——“创想”“起航”“逐梦”恰恰为2023年做了最好的注脚。如今回望,更为当年前瞻性的决策感到自豪。深圳,再一次站在了时代的风口。

开放交流是探索科学前沿的关键路径。这是提升光明科学城集聚度、显示度和影响力的关键所在。为此,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年上半年举办高水平的光明科学城论坛,旨在汇聚国内外高端智力资源,让科技、教育和产业界精英人士充分交流,策源创新思想,携手提升大湾区原始创新能级。为此,本次论坛设置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研讨大会、生物成像设施与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论坛、新材料科学论坛、第四届工程生物创新大会、第三届国际脑科学前沿与产业大会、新型科技信息服务支撑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坛、深港澳协同创新论坛、大科学装置规划建设运营创新论坛、光明科学城建设和发展论坛等9场活动。

光明区行政区域156.1平方公里,光明科学城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约占整个行政区2/3。这决定了,深圳必须将光明科学城和光明区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建设和发展。

2018年4月深圳决定建设光明科学城,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以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片区为先行启动区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五年来,深圳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为目标,举全市之力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目前,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其中2所大学校区或过渡校区正式启用,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所省重点实验室、11个科研平台加快推进。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逐步完善。包括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空间规划纲要以及市政府关于支持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已经出台实施,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即将出台。光明科学城发展建设有限公司挂牌运作,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建、运、转”机制建设迈出关键一步,光明科学城发展蓝图逐渐显现。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深圳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等三大学科领域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平台。目前,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设施将于今年投入使用。超算二期已开工建设。精准医学影像、特殊环境材料等设施将于今年启动建设。“鹏城云脑Ⅲ”列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学基础设施规划。

创新资源和创新载体进一步集聚。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机构相继入驻运营,中山大学·深圳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深圳理工大学(筹)过渡校区正式启用、永久校区加快建设。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正式挂牌成立,深圳医学科学院及深圳湾实验室永久院区一体化规划建设稳步推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实现高水平运行。国家智能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正加紧向国家申报。国际科技信息中心上线科技文献服务,国际最前沿六大数据库已实现全市域覆盖。

此外,落地在光明区的深圳科技馆新馆今年底即将完工,将成为全市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科技文化交流以及科普教育一个新地标。今年光明区还计划打造10个课外实践培训基地。科学家谷、科学公园、科学城体育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人才街区等一大批具有科学元素的设施工程正在规划建设。科学元素、资源要素在光明集聚,科学基因、科学精神亦在深圳持续生长。

光明科学城作为深圳全面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创新平台,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打造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新力量的责任。

深圳不断完善光明科学城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速汇聚国际一流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载体。完全可以相信,通过本届光明科学城论坛的举办,光明科学城可望迎来新智慧、新科技和新动能的强大注入,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编辑:梁煖 周锦春] [责任编辑: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