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杨森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为人民生活添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聚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坚实根基。
砥砺十九载,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见证中国文化产业日益枝繁叶茂、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断迈进,成为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引擎、文化交流互进协调发展的开放平台和展现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中国文化的靓丽橱窗,搭建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坚强阵地。
(从2004年到2023年,文博会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图为往届文博会现场。深圳商报记者 韩墨 摄)
作为经济特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在文化强国建设中肩负着为繁荣发展党和国家文化事业开路探路的崇高使命。办好文博会,深圳上下一心、尽锐出战,精心谋划、大胆创新,一场国际范十足、烟火气旺盛、经济味浓厚的文博盛会蓄势待发。
本届文博会,规模规格再创新高,格外受人瞩目。预计有3596个政府组团、企业和机构参展,第十四次实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嘉宾云集鹏城,把握的是“势”,看重的是“时”,关心的是“事”——
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全国各地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乘势而上,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经营主体信心不断增强,铆足干劲“拼经济”形成强大社会共识,“消费提振年”主题明确——此“势”不可挡也。
进入新发展阶段,现代服务业对于一、二产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越发明显。当前,实体经济亟须文化产业赋能增值,以实现转型升级,获取更强大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全球走出疫情阴霾,国际文产交流蓄势待发,文化产品采购、销售需求旺盛——此“时”不可失也。
文博会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展会,在这里可以看到最新文产动态、潮流和思想。文博在创意之都深圳举办,同样也让观察者兴趣盎然——近年,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文化成果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强而有力,特别是今年来,多部文化佳作刷屏,城市文明领风气之先。文产该怎么干?深圳为什么能?带着问题思维,一站式看文博,定能收获满满——此“事”半功倍也!
本届文博会,平台展示交易功能更加完善,产业助推能力再上层楼,系列活动“永不落幕”。今年,依托文博会平台,一系列交易促进、产业招引、消费促进等活动将会举办,可以说,为企业找市场、解难题、谋发展、寻思路、觅人才,深圳拼尽“全”力——
“全链条”打通产业堵点。文化产业项目交易,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需要有力配套。本届文博会,跨要素融合、跨行业融合、跨平台融合一齐上阵,为文化产业提供政策、金融、人才、科技等全方位要素支持,各区分会场也将介绍各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转化的惠企政策。厚植良好的营商环境土壤,文化产业在深圳得到蓬勃发展,借助文博会窗口,全球更多文化企业也将看到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景,继而选择扎根深耕。
“全过程”切实惠及民生。激活消费潜力是文化产业高增长的关键,高质量文化产品挖掘出消费潜力,文化消费的增加最终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产业与消费息息相关,今年是国家“消费提振年”,文博会更是充分将文化消费作为展会重头戏,推出包括“文博会消费季”在内一系列文化消费促进活动,通过直播带货等群众喜闻乐见方式,刺激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能,让消费者在“买买买”“玩玩玩”中体验快乐,也让文化产业获得发展的持续动能。
“全载体”展现最新趋势。深圳是创新之都也是创意之都,今年文博会,“文化+科技”依然是“流量密码”。文化与科技融合,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延伸文化产业链,集聚大量创新人才,是大有前途的朝阳产业。文博会预热阶段,AI数字人、元宇宙、裸眼3D、人机接口等近期火热的科技概念文化产品均已浮出水面,今年,文博会将首设数字中国展区,全方位展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技术、最新创意和最新成果值得一看。科技承载文化内涵,文化赋予科技灵魂,今年文博会将继续为参展方、观展方提供更宽广的眼界,让大家在深圳看见未来的文化图景。
(第十九届文博会将首设“数字中国”展区。图为往届文博会上的数字展品。深圳商报记者 韩墨 摄)
引领和推动全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本届文博会的第一主题和首要任务十分明确。期待即将开幕的第十九届文博会聚焦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新要求,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开新视野、提供新动能和新机遇,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期待每个人都能在这场盛会中收获满满,共享这场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