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发动140余名委员专家历时4个多月调研协商 为高质量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献策46条
2023-08-04 07:13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人工智能朗读:

市政协发动140余名委员专家历时4个多月调研协商 为高质量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献策46条

深圳新闻网2023年8月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国家赋予深圳的新时代历史使命,是深圳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深圳提升城市定位、实现跨越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2022年,深圳市海洋生产总值超过3100亿元,涉海企业增至近3万家。今年5月出台的《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提出了到2025年,初步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海洋战略新兴产业高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近期目标。

在深圳正驶入向海图强快车道之际,深圳市政协如何发挥优势,为深圳加速挺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献智助力?市政协以实实在在的履职成效作答。

2022年,市政协用了4个月的时间,深入开展“提升深圳国际航运综合竞争力”专题调研,最后形成两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报送市委,就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升国际航运综合竞争力等提出了大量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相关调研成果获市主要领导高度肯定,并在今年5月出台的《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此基础上,今年市两会期间,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提交的《关于强化海洋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利用的提案》交市委书记孟凡利领衔督办,并将“高质量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列入年度协商计划,由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牵头开展专题调研。

从4月开始,市政协发动全国、省、市、区政协委员、行业专家140余名,针对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重点工作中的港口航运、产业发展、科技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等内容,赴市规自、交通等部门,盐田、南山等区,深圳港集团、朗华集团等龙头企业,深圳国际海事研究院、深圳湾实验室等科研机构调研20余次,并赴香港运输物流局、和记黄埔码头等协商深港航运合作事宜,先后召开线上线下调研座谈会21场,累计250余人次参加线下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委员们结合政协界别活动、提案督办、社情民意收集、书香政协交流、“深聊会”活动等,深入调研,发现问题,探讨思路。历时4个多月,最终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提出六大方面46项具体建议。

8月3日,在市政协七届十三次常委会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专家们从港航、能源、科创、产业、对外合作、生态文旅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我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面临的困难和症结,也提出了既有前瞻性、又有可行性的意见建议。

找准突破口推动陆上高新技术“下海”

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副主任、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富海代表调研组作主旨发言时表示,深圳要实现高质量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必须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基于总体战略目标突出重点,强化聚焦,制定针对性的实施路径和具体工作安排。

“深圳要针对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总体战略目标进行细化分解,紧抓重点发展领域明确工作路径,避免‘撒胡椒面’式的工作推进方式。”王富海表示,深圳应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作为基础目标,扬长避短,基于现有科技创新优势与深厚产业基础,向海发展,与海融合,强化科技引领,集中精力提升深圳海洋硬实力。

而要避免“撒胡椒面”,就要选准突破口。王富海表示,深圳应在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能源等涉海产业的优势或特色领域中,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由企业整合金融、技术、创新等各类资源,带动产业的整体发展。另一个突破口是现代渔业。王富海建议深圳要推动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牧场,引领国际渔业合作。

在市政协常委、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看来,深圳信息技术产业优势明显,机器人、生物技术等相关产业发展迅猛。因此可以重点利用好陆地产业优势,积极推动陆上高新技术“下海”,大力培育发展高端海洋装备产业。

他提出,要支持深圳海洋大学和深海科考中心一体化顶层设计的战略决策,并行推进实施,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整体创新能力。要积极引入中国科学院、中国船舶集团、自然资源部等涉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海洋装备领域相关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重点实验室等落户深圳,同时以重大任务为牵引,形成高端海洋装备研发、生产的聚集区,提升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协同效率,促进高端海洋装备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樊建平还建议,设立高端海洋装备研发重大专项,围绕“深水油气开采”“深海采矿”“水合物勘探开发”“深远海风电”“深远海牧场”等重点领域的高端装备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国产化替代和自主可控。此外,应积极推动深创投、高新投等头部机构设立相关海洋产业基金,鼓励投早投小,加速高新技术成果“下海”和产业化。

抢抓海洋能源产业“风口”发展海上移动电源

市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立刚表示,目前我市海洋经济发展规模偏低,但未来海洋能源产业具备较大增长空间。“我市海洋能源产业发展要素比较齐备,投资、装备制造、研发都聚集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科研院所。因此,立足深圳、面向海洋,搭平台、聚要素、重创新、强转化,合力打造全新活力的深圳海洋能源产业体系,是我市加速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高立刚指出,无论是极地、孤立海岛以及深海空间驻留的能源安全保障,还是碳中和背景下大型商业船队和海洋钻井平台的低碳能源供应需求来看,核动力海洋应用都极具市场前景,建议将海上移动电源技术示范项目和产业化应用列入市里海洋产业予以大力支持。同时,要紧抓深远海风电规模化发展趋势,利用在深投资和技术平台,推动产业加快发展。此外,还应推动和粤东、粤西地区城市就海洋能源发展,深入开展战略合作。

深港穗港口协作共同参与全球海洋竞争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深圳、香港、广州三大世界级港口,但由于缺乏整体上的分工和协作,制约了发展能级、影响力等方面的提升。

“应充分利用组合港建设这一契机,强化构建深圳、香港、广州之间乃至大湾区各市之间在海洋领域的合作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深圳的科技创新优势、香港的海洋现代服务优势、广州的基础创新和空间资源优势,推动建立湾区海洋产业联盟及常态化合作平台、海洋资源和信息共享平台,引导深港穗通力合作,共同参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和竞争。”王富海建议。

盐田区政协常委,盐田国际董事总经理、深圳港口协会会长岑启成提出,把握“深圳东进”及“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深圳东部和香港两地的天然深水航道自然优势和港口物流产业优势,优化整合深圳东西部国土空间规划,推动深港两地政府在深圳东部和香港的接壤特定区域设立“深港合作国际物流枢纽示范区”。他进一步指出,“示范区”视作“境内关外”,实现两地体制机制衔接、要素互联互通、产业体系共商共建共享。而这一计划可以分步走,率先推动“深圳盐田-香港葵青”组合港的建设,巩固提升航运枢纽地位。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分院副院长、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则建议,在建设海洋中心城市过程中,要补齐国际海缆登陆点的短板,推动深港共建海底光缆+国际海洋数据交换中心,建设运营全球领先、自主可控的海底光缆骨干网,打造超低时延、超大宽带通信枢纽,全面提升通信网络能力。

推介“深圳经验”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治理,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调研组认为,深圳应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以经济合作为纽带,率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海洋相关领域的合作。

王富海认为,可以充分利用深圳在滨海地区开发建设、城市更新、填海造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能力,推广协助其他国家城市进行和平开发、共同建设。“城市建设集成了房地产、土地开发、建筑、投资、管理等众多产业类型,是深圳产业当中的隐形冠军,规模大、辐射能力强。将其作为‘授人以渔’的重要手段进行推广,可提升深圳影响力,提高在国际海洋事务上的话语权。”

随着人类沿海开发活动的增加,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滨海地区已成为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区域。王富海认为,深圳可抓住滨海地区生态防灾建设需求,将其作为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事务的关键突破口,探索保障沿海地区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解决方案,协助各地共同打造滨海生态防灾体系,形成体现“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构建全球海洋治理命运共同体。

打造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让深圳“桅杆如林、游客如云”

深圳向海而生,但在市政协委员、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裁决处副处长高洁看来,深圳离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还有不短的距离。为此,她建议深圳打好“设计开发+品牌营销”的组合拳,实现“桅杆如林、游客如云”。

高洁建议,要完善太子湾母港建设,综合设计周边海洋文化生活圈,支持邮轮公司开发更多航线,推动邮轮免税政策创新出台,在大鹏新区规划建设邮轮母港,探索与香港建设邮轮组合母港。同时,建议尽早建设游艇专用口岸,优化出入境审批流程,打造国际游艇自由港,并以此带动新能源船艇制造和维修、海上旅游站点互通、滨海商圈配套等产业链升级发展。

高洁还提出,深圳应加大水上运动的品牌营销,继续擦亮和推广“中国杯”帆船赛这张名片和招牌,从中积累国际赛事经验,包括口岸通关、船舶登记、保险融资等领域的创新,及时固化和营销推广,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国际水上赛事,展示深圳青春活力的城市形象。

此外,高洁建议积极发展全民海洋运动,打造更多水上运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让海洋文化融入城市生活,丰富城市生活的海洋元素、海洋氛围,“让星辰大海成为深圳人的美丽乡愁”。


[编辑:黄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