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欣繁(受访者供图)
监测800多个物种 参与制作1.5万个标本
8月8日清晨,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树影婆娑,微风习习。余欣繁身穿迷彩裤,戴上防护帽,将测距仪、红外相机等工具装进麻袋,准备驱车前往莲花山公园野外监测点,开始她一天的监测工作。
余欣繁是一名“90后”,拥有近十年的野生动植物监测经验。2014年,热爱大自然、学习生态相关专业的她来到监测中心站工作。从业9年来,余欣繁共监测了800多个物种,与团队成员制作了1.5万个标本。
她经常进行野外监测的地方是位于七娘山的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并在这里亲历了研究站首次记录到小灵猫和豹猫的故事。2022年12月2日,天气微凉,研究站及相关单位科研监测人员发现,七娘山的红外相机拍摄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小灵猫的活动画面,这是首次在研究站捕捉到小灵猫的影像记录。
8月14日,余欣繁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她和同事如往常一样查看拍摄资料。图像显示野猪、豪猪等较常见的野生动物,突然,科研监测人员看到一个往日从没有出现过的动物。影像画面显示,夜幕下,一只体长约90厘米的成年小灵猫在草丛中警惕地东张西望,俯身前行,蹦蹦跳跳,行动灵活。余欣繁表示,当时的心情又惊又喜。科研监测人员还在当天同一红外相机拍摄到画眉、小鸦鹃、黑脸噪鹛等野生动物。
深圳在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保有了丰富的区域生物多样性。余欣繁表示,野生动植物监测是一项“摸清家底”的工作,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她介绍,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新发现4种昆虫新物种,都是以深圳命名,分别为深圳四齿隐翅虫、七娘山安蚁甲、深圳突眼隐翅虫、深圳盘螱隐翅虫。
“这些作为区域的特有物种,具有独一无二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和研究价值。在水生态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在野外灭绝的唐鱼。”在余欣繁看来,越来越多野生动植物出现,充分展示了深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她期待着,深圳生物家底日益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