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金厢银滩
位于汕尾陆丰市的康佳半导体产业园。
2023年汕尾市开渔节暨海鲜美食文化旅游节。
深圳联合省内对口地区共同打造了“深圳与省内对口地区联合招商引资专区”。
4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布。回望过去四年的发展,深圳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不得不提及深圳的另一个突出亮点——对口帮扶协作与合作。
深圳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的同时,亦以先行示范区的使命与担当,自觉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大局,为对口地区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支持,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
汕尾作为深圳对口地区之一,已和深圳结下了十年的深厚情谊。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四周年之际,她将亲自讲述,深圳帮扶协作十年间,她的蝶变之路。
深圳新闻网2023年8月1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雅丽)8月18日,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四周年。
四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再次扛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在回顾深圳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巨大成就之时,我们也不得不提及深圳对口协作与合作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深圳与对口地区所结下的情缘:
——时间之久。自1990年,深圳接受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帮扶梅州市的第一份“任务书”开始,30余年来,深圳先后与广东省内、西藏、新疆、广西等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辖100多个县(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
——区域之广。从帕米尔高原到雪域藏南,从云贵高原到巴山蜀水,从革命老区到祖国边陲……深圳对口涉及的区域,覆盖面积近35万平方公里,约为深圳面积的175倍。1个深圳和“175个深圳”的共赢,亦是深圳先行示范的使命。
——情谊之深。30余年来,深圳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超过千亿元,实施项目超万个,选派干部人才近万人……深圳积极参与全国的乡村振兴工作,社会力量涌入各地,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合作之新。“新”,在于国内“飞地经济”的先行者,在于“圳品”帮扶模式的开创者,在于“耕耘者”振兴计划的推进者……借助自身优势与经验,深圳力量始终站在前沿,为对口地区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亦是深圳新一轮对口工作中的关键转变:从倾情帮扶协作到双向合作共赢。
今年年初,深圳率先迈开了与对口地区共探“反向飞地”发展的步伐;今年以来,深圳打造永不落幕的“精品展销中心”,率先探索政府牵引、企业抱团下沉二三四线城市开拓市场的新模式;在八月底,深圳即将与省内对口地区共同举行“1+4+3”联合招商大会……
一项项务实的举措中,可以看到,深圳在对口协作中注重双向合作的转变。如今,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深圳不再仅仅是单向的援助,而是与对口地区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共享资源和机遇的方式,共同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双赢的局面。
南海之滨,东风浩荡。一边是改革攻坚率先挺进“深水区”,另一边是集聚力量共腾飞。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不是一个深圳的蝶变,而是“175个深圳”的蓝图绘就。
数读·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十年成绩单
——打造“特区+老区”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深圳、汕尾一家亲,这份情谊始于2013年。十年前,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深圳开始对口帮扶汕尾。十年来,特区深圳不遗余力,建立了高层推动、部门互动、发展联动长效机制,四轮帮扶协作连起发展“直通车”,把特区直接建到老区家门口。
▶2013年,开始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2016年,进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时期;
▶2021年,圆满完成脱贫攻坚政治任务目标;
▶2021年,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23年,开启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工作。
十年间,深圳坚守“帮扶不图名、实干见真情”,围绕“汕尾所需、深圳所能”,用心用情用功开展全面对口帮扶协作工作。这十年,特区老区并肩前行,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中携手共进,打造出了特区老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先行示范。
▶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超100亿元;
▶促进社会产业投资1500亿元;
▶累计派出帮扶干部超1000人次;
▶推动落地产业项目180个。
山海为名,十年为证。十年时间过去,如今的汕尾,经济发展保持争先进位态势,经济总量全省排名连续实现突破,借力登高,乘势而上,实现自身飞跃发展。
▶2020-2022汕尾市三年经济平均增速6.2%、居全省第1位;
▶总量4年实现3跨越、排名升至全省第17位;
▶连续5年在广东省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成绩位居“好”的档次;
▶在广东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深圳市连续4年名列珠三角9个地市前茅,汕尾市名列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7个地市第一名。
亮眼表现折射深圳辐射带动能力。近年来,在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统筹部署下,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指挥部与各驻县工作组、驻镇工作队倾力倾情为当地引要素、造环境、招企业、落项目,精准发力形成了一批优质产业集群,营造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利局面,助推汕尾全面接轨深圳、深度融入“双区”。
扎实推进产业有序转移 厚植产业发展根基
2008年因共建产业转移园结缘、2011年因开启“飞地经济”改革试验合作、2017年起因深汕特别合作区“结亲”的深圳与汕尾,积极实践“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等共建模式,掀起共建产业园区热潮,再次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开辟了“湾区一体、深汕同城、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目前, 深圳与汕尾产业共建已形成“1+4”产业园区的格局,截至2023年6月底,汕尾市“1+4”产业园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329个,其中半数以上来源于深圳(180个),比亚迪、康佳、华侨城、天贸等一批知名大企业落户汕尾。
▶截至2023年6月底,汕尾市“1+4”产业园区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20.64亿元;
▶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473.32亿元;
▶规上工业增加值537.28亿元;
▶全口径税收116.6亿元。
沿着深汕高速疾驰而下,一座座现代化厂房在汕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拔地而起,信利玻璃TFT玻璃基板、比亚迪二期、天贸电池二期等一系列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投产。
借助产业转移的东风,汕尾制造业正加速升级。在探索“深圳总部+汕尾基地”模式的过程中,汕尾正围绕深圳市“20+8”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集中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和飞地产业园建设。
▶深圳支持汕尾高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
▶推动陆河县和海丰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先后获批省级高新区;
▶将陆丰海洋工程基地纳入罗湖区共建产业园区范畴;
▶打造全产业链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百亿集群;
▶大力推动深汕合作拓展区规划建设,融合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打造市级产业共建园区和飞地产业园新标杆。
不仅如此,汕尾还通过在深圳南山区建立“反向飞地”——汕尾创新岛,与深圳双向互动,推动两地创新与产业转化的相互交融、优势互补。
▶截至目前,汕尾创新岛已入驻企业(创新团队)42家,培育初创科技型企业11家。
▶其中已申请汕尾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资质7家;
▶孵化港澳项目2个;
▶引进科技研发人才88人;
▶完成发明专利等各项科技成果总计184项。
引入深圳的优势资源和科技力量后,对口地区的产业发展仿佛打开了一个个“锦囊袋”。在此背后,是深圳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参与“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到老区投资兴业和捐资捐物,带动人气回归,振兴革命老区的坚定步伐。
▶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指挥部累计带动乡贤、企业等投资建厂项目300多个,固定资产投资超500亿元;
▶引进万科集团投资近1亿元在陆丰市下埔村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项目入选“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十大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基础牢 发展新果惠民生
行走海陆丰大地,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结下的果实随处可见。一条条“深圳路”、一座座“深圳楼”、一个个“深圳项目”,见证了深圳对汕尾的深厚情怀;帮扶干部的每一次进村入户“拉家常”、常问候、听民声、解难题,都定格下特区人民对老区群众的真挚情谊;招商引资、金融帮扶、科技赋能等多种帮扶举措全面开花,充分展示了深圳倾力支持汕尾,“真金白银投入”“真心实意付出”“真抓实干攻坚”的担当作为。
十年来,
▶深圳累计完成县镇公路、机耕路、村道等路网改造200多条700多公里;
▶修建改造自来水厂10多家;
▶铺设自来水管500多公里;
▶修建水利灌溉工程30多个,覆盖农田5万多亩;
▶修建党群服务中心107座、文化广场(公园)20余座、养老院10多个、农村公厕400多个、垃圾处理和排污设施1000多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以来,瞄准汕尾教育、医疗卫生、道路交通、人居环境等民生领域,积极改善民众生产生活条件,助推汕尾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在乡村振兴美好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深圳楼”“深字号”公园广场等民生项目在汕尾“遍地开花”,对口帮扶协作成果惠及广大老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医疗方面
▶深圳投资16亿元建设深汕中心医院,开业不足一年即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出资8亿元援建的深汕中医医院正在建设中。
▶此外,还累计投入医疗帮扶资金超2亿元;
▶改扩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160多所;
▶提升改善及新增病床数1720个;
▶推动6家医院结对帮扶协作,建立健全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机制;
▶派出深圳医务人员540多人次;
▶接收汕尾进修医务人员700多人次;
▶联合深圳团队开展线上线下业务培训77场;
▶培训汕尾医疗卫生技术人员3700人次。
教育方面
▶深圳出资5亿元援建的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是粤东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双一流”大学和“211工程”大学扎根办学的校区;
▶累计投入基层教育帮扶资金超3亿元;
▶新建、改扩建学校50多所,增加学位3万多个;
▶引导26对学校结对开展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协作;
▶派出深圳支教教师294人次;
▶挂任市、县、镇学校校长、主任20余人次;
▶接收汕尾进修教师350人次。
乡村蝶变满目新 振兴路上阔步行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命题,深圳汕尾两地聚焦“五大振兴”“九大攻坚”任务,统筹规划、挂图作战,实现乡村美丽蝶变。
▶深圳助力对口帮扶的陆丰市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搭建科技兴农交流平台,扩大科技特派员团队帮扶作用,引导开展海产养殖课题研究;
▶引导当地农业银行发放助农金融贷款2.15亿元,惠及64家农企643户农户;
▶创新提出“股票树”合作模式,实现荔枝跨境电商出口RCEP国家零的突破;
▶助力打造“冬养汕尾”生态旅游品牌;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的“汕尾样板”在全省推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老区的沃野上,乡村振兴示范村珠落玉盘,成为网红打卡点;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串珠成链,引领农村新风貌。
▶捷胜镇军船头村当选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海丰县可塘镇仓前村荣获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广东首个“蜜蜂小镇”落户陆河县新田镇;
▶新山村、晨洲村、下埔村等项目被2021年省乡村振兴现场会议列为优秀示范点并向全省推介建设经验。
深圳大力开展各类消费帮扶,推动更多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升级,农业产业园向高阶发展,更多农产品,走出老区的地头,摆上特区的餐桌。
▶深圳助力陆丰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打造海丰莲花山茶等5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巩固拓展海丰油占米等10个省级产业园优势地位;
▶相继遴选海丰丝苗米等153款产品申报深圳“圳品”;
▶124款产品获得深圳“社区好产品”,11款跻身深圳消费帮扶好产品“100强”;
▶助力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161个,其中田墩村油柑列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名单;
▶组织汕尾农企300余家次参加深圳市各类交易博览会等大型展会23场次,销售金额超4.5亿元;
▶2022年汕尾农副产品销往深圳金额超11.85亿元。
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开启之际:双向奔赴 深汕携手再起新征
“双向奔赴,互利共赢”是深圳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汕尾工作的最显著特征,从以往的单向帮扶到如今的双向帮扶协作,协作两字之差的背后,折射的是合作思路与模式的重要转变。6月11日,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指挥部指挥长戴斌在采访中表示,新一轮帮扶协作工作将在深圳和汕尾的深入合作、互利互赢的基础上,在产业的有序转移、园区的共建共治共享等方面精准发力,为两地的高质量发展和协调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持续推动园区共建,打造产业转移主平台,是双向合作的重要路径之一。
深汕合作拓展区(以下简称拓展区)位于汕尾市海丰县城西北部,毗邻深汕特别合作区,拥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区位优势,深圳汕尾两市将拓展区确定为深圳—汕尾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该区也被纳入汕尾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范围内。
拓展区规划面积112.5平方公里,采用“一区两园”布局,两园即天星湖智造产业园和金山科技产业园。天星湖智造产业园将全面承接新能源汽车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金山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拓展区作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全面衔接,正在推动深汕合作的强大势能从深汕特别合作区外溢至整个汕尾。
如果说,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把“特区”搬到了汕尾“家门口”;那么,深汕合作拓展区则要把“特区”搬到汕尾“家里面”,全力打造“特区带动老区”“老区支持特区”的全国示范样板,树立区域深度合作先进典范。
在此基础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发展合作模式,是双向奔赴更深层次的要义。
不得不提的是,“汕尾创新岛”的建立,则让汕尾在深圳拥有了一块“研发飞地”,两地就此共同打造“双向飞地”模式,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推动了双方创新与产业转化的优势互补,为深汕“研发飞地”释放出强大的新动能。
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开启,深圳、汕尾两地干部承载着十年的情谊,携手共谋蓝图,书写下一程的篇章。可以预见的是,深圳、汕尾两地将集中资源,在产业导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上持续深化合作。在深圳支持下,汕尾还将深化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协同共建、产业项目梯次布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通。
如今,汕尾正迎头赶上,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