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由中国交建承建的深圳地铁8号线二期工程顺利完成列车热滑试验,标志着该工程即将进入综合联调、试运行阶段,为年内实现高标准、高质量开通试运营迈出了关键一步。据悉,该线路将成为年内深圳开通的唯一一条地铁线路。
这是中国交建在深圳轨道图上勾画出的又一段壮美线条,也是中国交建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体现。“十四五”以来,中国交建咬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持之以恒建设“科技型、管理型、质量型”世界一流企业。截至2023年,中国交建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63位,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18连A”。在深圳,中国交建与深圳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同行,为深圳的“双区”建设注入动能。
敢闯敢拼的“后来者”:八年时光,承建7个项目
作为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中国交建拥有骄人的履历:世界最大的港口设计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公路与桥梁设计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疏浚公司、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公司、世界最大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设计公司;亚洲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公司、中国最大的高速公路投资商。从港珠澳大桥到深中通道,再到遍布全国和全球的大型港口、高速公路和桥梁隧道,人们都能看到这家世界级建筑企业的雄阔身影。
在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进程中,中国交建也曾是重要的参与者——1979年,就是中国交建在蛇口那声开天辟地的“开山第一炮”,吹响了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号角,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
但是在深圳轨道交通市场上,中国交建却是不折不扣的“后来者”——当中国交建于2015年底首次中标地铁项目时,深圳第一条地铁已经开通11年,和“对手”相比,经验上的短板愈发明显……回忆那段艰难时刻,中交的建设者们用“极不适应”形容当时的窘迫局面。
但是,困难并没有让交建人退缩,反而让他们以更大的动力投入深圳这片改革的热土。“经济特区是率先遇到困难、率先暴露问题的磨砺之地,也是鼓励创新探索、欢迎大胆改革的发展热土。在特区遇到问题,就要用特区的方式解决。要改,要变,要调整模式,要重建团队,要拿出适应特区要求、特区标准的模式、路径、办法。原来‘单打独斗’甚至简单整合资源的思路,必须彻底改变。”中交深圳工程局党委书记、总经理杨发克说。
2015年,随着2号线三期、8号线一期两个项目中标,中国交建正式成为第五家进入深圳轨道交通市场的大型央企,以大城市、大交通为基础,完善了业务地域领域的布局。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中国交建积极适应深圳市场,成立管理平台公司,强化参建单位协同,加大管理力量、理顺管理流程、理清管理边界、落实管理措施,一个运行顺畅、统筹有力的中交一体化管理体系完全成型,带动整个建设团队“杀出重围”。
这是一个现代版的“后来者居上”故事:2018 年 4 月,参建的中交二公局首台隧道掘进机单月掘进546米,创造了深圳地铁掘进纪录;2020年10月,2号线三期、8号线一期顺利开通运营,结束了盐田区不通地铁的历史,助力了深圳“东进”战略纵深推进;2021、2022年,中国交建在业主单位年度评比中,连续荣获城际铁路综合优胜单位等殊荣,多次荣获考核第一名;2022年11月,6号线支线建成投用,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完善,成为新时代轨交跨城协同发展的典范;2023年7月,8号线二期项目顺利实现无尾工热滑,将成为年内开通的唯一一条地铁线路。
将近八年的时光,中国交建在深圳轨道交通市场由最初承建2个项目,合同总额42亿元,成长为承建7个项目,合同总额266亿元的“主力军”。在深圳这片以开拓、创新、速度著称的改革热土,中国交建也谱写了一曲雄浑壮阔的改革发展之曲。
攻坚克难的“逐梦者”:圆满完成“地铁施工博物馆”线路
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发展为深圳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中国交建深谙这一点,也将高质量贯彻至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以高质量的轨道建设为深圳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助力。
在已经开通运营的8号线一期深外高中站,毗邻深圳外国语学校与两个小区,熙熙攘攘的人流诉说着这个“民生大站”的繁华,而在当初的施工中,这条被业内人士称为“地铁施工博物馆”线路,因为沿途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对中国交建而言甚是不够“友好”。
覆土小、地层差跨度大、断面高、开挖难度大、施工通道有限、渣土材料进出困难……面对一系列“硬件”上的困难,设计人员和决策者们通过近1年的论证和勘察设计,最终敲定了明暗挖结合的车站型式,既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工程造价又完美解决了场地和环境问题。但即便如此,深外高中站的暗挖大断面也长达145米,最大开挖宽度达到21.6米,开挖断面达365平方米,成为当时深圳最大的暗挖车站。
既是又大又硬的“骨头”,又是不可轻易扰动、否则后患无穷的“豆腐块”——中交建设团队最终选择采取双侧壁导坑法,将大断面化整为零,分隔成九宫格小断面进行开挖作业的施工方法,最终在24小时不间断作业的情况下,这支队伍历时413天,开挖土石方约5万立方,历时166天,完成二衬混凝土浇筑约1万立方。最终顺利完成开挖施工,未发生任何险情。2019年12月7日,深外高中站圆满封顶,该项目也入围参加了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2020年隧道工程奖项的年度工程奖评选。
技术创新的“实践者”:首次用机械法完成联络通道施工
中国交建高质量的轨道建设还体现在,他们不断地以技术创新攻克施工中遇到的难题。
作为在轨道交通区间隧道中重要的防灾设施,联络通道是隧道内的逃生通道,地铁隧道中每600米就要设置一处。而深圳地质情况较为复杂,溶洞、富水砂层、“上软下硬”地层多发,联络通道施工难度很大。如何寻找到安全、快捷、经济的施工方法实现地下空间联通成为了中交建设者们下定决心进行攻关的问题。通过与业主单位的深度沟通,根据实际需求,中交的工程师们依托自身优势、着眼行业发展,组织开展机械法联络通道技术的研发。
2022年12月15日,随着最后一环管片就位,由中国交建承建的深圳地铁8号线二期大梅沙站-小梅沙站盾构区间机械法联络通道顺利实现贯通,这是深圳地铁首次运用新工法完成的联络通道施工。该技术作为深圳市在地下工程领域中的一大创新,将为深圳市轨道交通优质高效完成联络通道施工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该技术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地下工程向非开挖化、全机械化迈出的重要而坚实的一步,对推动深圳市轨道交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绿色环保的“捍卫者”:主动融入深圳城市建设理念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深圳,这一点更是明显。
“深圳蓝”“深圳绿”,早已成为深圳的城市名片。它的背后,是深圳始终坚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城市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目前,深圳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绿色“种子”在各领域开花结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绘就了靓丽“底色”。
承建深圳轨道交通八年来,中国交建也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使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融入当地城市建设理念,建设绿色地铁。
在6号线支线的建设过程中,中交建设者引入盾构渣土环保处理系统,通过对盾构渣土多级筛分,将渣土处理成黏土球、大石块、砂和泥饼,并将泥浆脱水干化、尾水循环利用。对从渣土里分离出来的碎石和砂经过配比用于盾构注浆,脱水泥饼改良后可以用于地铁车站基坑顶板回填。避免了地下施工阶段,盾构渣土外运带来的大量人力、物力消耗和运输过程中的扬尘等环境影响。
在风景秀丽的小梅沙景区,由中国交建承建的深圳地铁8号线二期项目启动了“花园式”工地建设,积极投入防噪音绿色施工大棚、自动喷淋系统、自动冲洗设备、自动噪音检测设备等环保设施,获得政府和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
在沿线青山绿水环抱的深惠城际大鹏支线,中国交建引入了渣土筛分厂、盾构施工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等环保设施,高标准做好绿色文明施工。2023年8月,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在深圳召开工程建设绿色建造经验交流暨现场观摩会,中国交建深惠城际大鹏支线项目作了题为《倡导绿色低碳施工,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150余名来自全国的工程建设企业科技、质量、技术及节能环保等相关业务的负责人、绿色建造专家对大鹏项目进行了现场观摩,对其绿色施工建造和信息化管理给予了充分肯定。
如果说如期高品质开通展现的是中交施工能力,那么做好环保建设就展现了中交的责任担当。
以人为本的“守望者”:让产业工人住有所居、心有所安
产业工人是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只有让他们安居乐业,才能确保队伍的扎实稳定,也才能保证深圳轨道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2018年,中国交建在6号线支线创建了深圳地铁首个施工实操实训基地,为电工、电焊等钢筋加工作业的各类联动操作培训提供了硬件基础,技术工人在多媒体教学中心结束理论教学后,通过实操训练与考核,能够更完整、系统地掌握地铁建设施工的各项技能。“我想多学点东西,以后走到哪里都不怕。”参与项目建设的彝族青年木色尔地,曾因家庭贫困而辍学,面对项目给予的稳妥细致的工作安排和安全培训教育,他兴奋地说。时至今日,由中国交建承建的深圳轨道交通项目都会为产业工人提供技能培训,安排标准化的住宿环境,定期组织观影、体育等文体活动,让产业工人住有所居、心有所安。
“深圳的发展,不仅意味着市场机遇,更意味着创新突破的宏大空间和澎湃动能。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优势、战略优势,我们完全有可能将自身的改革与探索进一步深化,形成更加成熟、有力,更加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和中国交建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重点项目、重要区域、重大市场运营管理模式,在为城市发展贡献更多中交方案的同时,也能为中国交建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与做法。”杨发克说。
2023年,中交建设者在深圳的多个区域践行着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发展,在盐田区,他们正全面加速8号线二期建设步伐,用行动向深圳人兑现“乘着地铁去看海”的承诺,力争年底实现高品质开通;在光明区,他们在优质高效地建设6号线支线二期,进一步助力深莞一体化提速;在龙岗区、坪山区、大鹏新区,他们全力推动大鹏支线建设,推动深圳都市圈互联互通步伐的升级提速。中交建设者已然成为深圳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风正帆悬,未来可期!
(李冰心、吕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