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刘琼
糕点界“初代网红”鲍师傅,因一张“从深圳往香港去的地铁上‘含鲍量’极高”的照片再次火出圈。
鲍师傅创始人鲍才胜也因此再度进入大众视野。8月25日,2023亚布力论坛第十九届夏季高峰会在深启幕,作为特邀嘉宾之一,鲍才胜的创业之路成为关注的焦点。
作为创业者,鲍才胜的经营之路既朴实又充满传奇色彩;在网红充斥的消费领域,鲍师傅一直坚守直营,既秉承传统手艺,又不断创新。面对流量、资本的诱惑,鲍师傅如何保持初心,却又不踏空时代红利?
在论坛开幕之际,读创/深圳商报专访了鲍师傅创始人鲍才胜。
“守艺”与“创新”——
不追潮流,品质为王
读创/深圳商报:鲍师傅从2004年创立至今,全国直营门店数已超过150家。烘焙这个领域,既是传统“手艺活”,又要面临“新消费”的冲击,鲍师傅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如何做到“守艺”与“创新”的平衡?
鲍才胜:烘焙行业的风尚变化是比较快的,每隔几年就会有新潮流,从早年间的韩式风、日式风、法式风,到前两年的新中式烘焙,潮流在不断地变化。
我发现,烘培行业有一个怪理论,5年洗一次牌,一成不变的,就会被洗出去。我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去打破这个怪圈,不去追求每一个潮流,而是去寻找各种潮流背后,消费者对烘焙行业最看重的本源。
其实,无论潮流如何变化,我们认为消费者对糕点的最根本需求一直是没有变化的——“糕点就是要好吃”,而糕点要好吃就得从3方面下功夫——“新鲜、食材、手艺”。这是我们多年来坚持的三大原则,也是鲍师傅在“守艺”与“创新”之间保持发展的根基。
新鲜体现在门店现做现卖,保留更多水分和风味物质;食材体现在用料过程看得见,更好食材做出更好糕点;手艺体现在30年经验传承,保证门店品质。
我相信,更好的原材料、更有经验的糕点师傅,就能够实现更好的口感,从而带来更多的回头客。如果鲍师傅的每个门店都做好这3方面,那我相信有一部分消费者会长期认可和支持鲍师傅。
“网红”与“长红”——
口碑就是“留量”
读创/深圳商报:作为烘焙界的“初代网红”,您如何看待“鲍师傅是网红品牌”这种大众定位?
鲍才胜:鲍师傅至今只有150余家门店,但这些年来得到了来自各方朋友的广泛关注,也有了“网红”的说法。面对这些超出鲍师傅门店能够承载的曝光度,我更应该保持低调做好实事。
比起成为“网红”,鲍师傅更希望通过坚持把糕点做好吃做放心,以此来争取到更多消费者的喜欢和支持,最终成为当地消费者广泛认可的“口碑老店”。我们的目标,不是只去赚点钱,我希望能做成百年品牌。
深圳商报:烘焙行业出“网红”容易,但要“长红”很难。鲍师傅如何保持对消费者的长期吸引力,将“流量”变“留量”?
鲍才胜:“流量”是消费者愿意第一次尝试鲍师傅的原因,“留量”是消费者愿意长期选择鲍师傅的结果。从“流量”到“留量”,最重要的是通过口碑带来的回头客。
很多朋友认为鲍师傅花了不少广告费用去获取“流量”。实际上,鲍师傅每年的广告费用一直不超过收入的千分之一。我们能在过去拥有一些“流量”,基本上是来源于消费者的口碑传播。
这些年来,鲍师傅几次相对比较大的“网红”事件都是消费者自发传播形成的。比如最近很火的“反向代购”话题,就是因为有消费者朋友发出了一张“从深圳往香港去的地铁上‘含鲍量’极高”的图片,由此而引发的热度和高关注度。
读创/深圳商报:鲍师傅在2013年出圈,2014年走出北京向各地扩张,并于2017年杀进上海,估值一度达百亿元。在此期间,鲍师傅陷入“打假维权”怪圈,在全国的发展也一度进入停滞阶段。在这场鲍师傅维权的“大考”中,您觉得能坚持下来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鲍才胜:“鲍师傅”三个字是消费者对我们品牌的重要认知,是我们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必须确保“鲍师傅”三个字能代表好的糕点品质,因此在早年我投入很多精力进行维权。
维权这一段,有很多媒体曾报道过我的相关经历。从2017年到2019年整整3年,我投入的是一场“品牌保卫战”。当时,正牌鲍师傅在全国的门店才几十家,但全国各地至少有1000家山寨“鲍师傅”。
幸运的是,在维权过程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身上的压力也逐渐减轻。目前,鲍师傅在维权方面的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
“资本”与“扩张”——
不打算IPO,不盲目拓店
读创/深圳商报:鲍师傅对于资本的态度,业内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鲍师傅因打假错过了融资风口;另一种观点则是鲍师傅对资本的热情不为所动。 鲍师傅是否有IPO计划?
鲍才胜:我们暂时没有资本方面的计划。鲍师傅取得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努力持续地把糕点做好。未来几年内,鲍师傅的首要发展目标是要不断培养出优秀的员工,去拓展新的高品质门店。
“资本”有它非常吸引人的地方,但是现阶段鲍师傅并没有能力去高效运用更多的资本。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鲍师傅接受更多的资本,其实是对资本的不负责。
今年是鲍师傅品牌走过的第19个年头,也是我做烘焙行业的第31年。至今我们也只有150余家门店,比起行业中的知名品牌,我们的发展速度是不快的,在这种增速下我们对资本的需求也是有限的。
目前,鲍师傅的经营发展主要还是以门店增长为主,这部分资金,我们可以通过现有门店经营获得,暂时并不需要过多的资本介入。
读创/深圳商报:今年以来,港人北上消费火热,鲍师傅再度成为“爆品”。鲍师傅是否会趁着这波消费热度,开启港澳市场的布局?
鲍才胜:我们暂时还没有这方面的计划。目前鲍师傅在内地60余个城市开设了150多家直营门店,很多城市存在着因为门店数量过少,消费者排队时间相对较长的情况。我们会优先进一步增加这些城市的门店数量,改善当地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从长期来看,鲍师傅一定会考虑更多市场的布局。但不一定非得在热度最高的时候急急进入。我希望鲍师傅的每一家门店都可以成为当地消费者的“口碑门店”,为了做到这点,我们要先充分准备,再稳步前进。
总有一天,我们一定会尝试着在港澳市场开店,可能那个时候鲍师傅在港澳市场的热度已经过去了,但并不影响我们“用好吃的糕点”获得当地消费者的支持与认可。
读创/深圳商报:在服务港人消费方面(如产品创新、支付方式多元化等),鲍师傅有推出哪些具体的措施吗?
鲍才胜:从产品方面来说,我们并没有做特殊的变化。我认为,大部分来鲍师傅门店的香港朋友就是想吃到原版的鲍师傅糕点。从支付方式来说,香港的朋友更喜欢使用现金支付,我们全国门店平均的现金支付比例在1%左右,而在深圳地区,今年3月之后这个比例是15%。
为了服务港澳人士在深消费,深圳市各级政府不断加强跨境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为港澳人士消费提供多门类、多品种的跨境支付方式,大幅提升其内地消费体验。目前,港澳人士可通过现金、实体卡、电子支付等多元支付方式在深圳消费。
读创/深圳商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近日公布,31条意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为一位民营企业家,“民营经济31条”最触动你的内容有哪些?
鲍才胜:《意见》指出,民营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激发了我非常强烈的使命感。我会坚持不断地做好产品质量,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有质量保障的好吃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