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3年9月23日讯(记者 罗瑜 实习生 苏辛)位于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镇的红罗畲族村,既是为红军提供粮食,用草药为伤员疗伤,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村庄,也是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的实施,靠传播民族特色文化走红的网红新村。
红罗村建村历史已有三百年之久,最早的红罗老村深藏于罗裙山深处,原名为嶂背村。1928年,徐向前率领红四师在周边作战,多次在罗裙山一带宿营。村民们为红军提供粮食,用草药为伤员疗伤,红四师离开这里时,将嶂背村命名为“红罗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红罗村历经多次搬迁,一步步搬离交通不便的深山老林,迁至现址,在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红罗新村。近年来,随着深汕特别合作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红罗村成为深汕“五光十色”乡村振兴示范带重要节点和农村综合性改革的试点村之一。
至此,红罗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文化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村民广场相继落成,曾经泥泞难走的山道变成休闲的郊野径,家家户户都盖上了新房子,用上了“村村通”自来水,新买的新能源汽车在家门口广场上就有充电桩充电,村民出行“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公交”……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绘就了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正成为一个文旅特色鲜明的网红村。
老区旧貌换新颜,红色山村别样“红”,如今的红罗村已形成“旅游经济+民族特色文创经济”双轮驱动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留在本地就业创业,红罗村的成功也为深汕特别合作区其他地方提供了借鉴,通过保护传统文化、开发旅游资源,也可以实现当地的经济转型和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