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无际的海面上,一排排海上风电组比肩而立、随风而转……汕尾市拥有长达455公里的海岸线,滨海资源领袖南粤。这里山、海、沙、石兼备,湖、岛、湾、屿迥异,有“百岛十滩九湾”之称。近年来,作为广东省7个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区之一,汕尾市全面推进“兴海强市”,加快推动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以“蓝色引擎”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据汕尾市统计局发布,今年前三季度,汕尾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8.84亿元,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汕尾的滨海风光吸引着大量游客来逛吃逛喝赏美景,假期八天驻留汕尾旅游总人数435.13万人次,同比增长157.88%;旅游总收入20.53亿元,同比增长172.59%。这印证着,汕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海洋经济向好态势明显,经营主体信心有所提振,“蓝色经济”展现出良好韧性。
11月2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广东省委网信办主办、南方新闻网承办的“向海图强看广东”大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东线)来到汕尾进行走访调研。
去晨洲村感受“蚝情万丈”
“小鲜蚝”成就“大产业”
记者团来到了被誉为“中国蚝乡”的红草镇晨洲村,白墙蓝瓦之间,红花绿树间隔穿插,万亩蚝田间小道纵横,蚝壳墙、彩画壁都透露出这个村子过往今昔与蚝密不可分的关系。晨洲村的陆地面积只有0.45平方公里,但蚝町养殖面积却达到了1.8万亩。晨洲村有三百多年的养蚝历史,这里出产的生蚝以“肥、嫩、鲜、美”享誉四方,是红草镇“蚝情万丈”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一个重要支点。
据介绍,晨洲村充分发挥蚝产业资源优势,把壮大实体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带动蚝民增收、蚝业增效、蚝村富裕。构筑 “1+12+N”蚝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整合12家蚝产品加工厂,依托“公司+基地+股民”的产业模式,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年均加工量约1200吨,加工产值约1.08亿,产品通过长沙湾通航销往深圳、广州、香港等地。2022年晨洲村蚝产值5.78亿元,同比增长3.2%;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1万元,同比增长6.3%。
汇集三江淡水,面朝长沙湾,天然的咸淡水交融筑就最适合蚝生长的水域。自然环境越好,生蚝的品质越高;人文环境越佳,吸引游客越多,生蚝的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晨洲村党总支部书记黄智明表示,“这几年生蚝的价格平均每年都能提升10元/斤,目前生蚝的市场价能达到100元/斤”。
瞄准“海洋经济”“旅游经济”
金厢镇全力打造滨海特色旅游小镇
采访团走进汕尾陆丰的金厢镇,一幅幅气势磅礴的红色题材画卷在村居院落、村道两边的墙面上徐徐展开。金厢镇位于陆丰市东南部,依山面海,海岸线长达18.7公里,红色资源与海洋资源丰富。金厢银滩是“汕尾八景”之一,位于金厢镇内,因“神、海、沙、石”兼备而被誉为“粤东旅游黄金海岸”,是陆丰市乡村振兴滨海走廊景观示范带金厢段的重要节点景观,也是该市最新打造的网红打卡点。
金厢镇党委书记余文集表示,今年以来,金厢镇紧紧围绕市委“三六九”工程,深入实施“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坚持向海图强,瞄准“海洋经济”“旅游经济”两大核心经济增长点,全力打造滨海旅游名镇。
加快现代海洋牧场建设
“风渔融合”已集中开工
“汕尾陆丰目前正在大力推动海上经济的发展,引入中广核海洋牧场‘风渔融合’项目已经在第三季度集中开工了。”陆丰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张春鹏介绍道。
汕尾市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禀赋优势,锁定国内行业头部优质企业,以重大项目带动突破,进一步引领汕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引进中广核建设陆丰后湖风渔融合项目,打造国内首个台风无掩护海域的桩基桁架式、具备综合科研实验功能“风渔融合”海洋牧场。该项目初步投资约2亿元,建设固定式桩基网箱平台(抗风浪等级达17级),养殖水体约6万立方米,主要养殖石斑鱼、军曹鱼,平台集成网箱养殖、光伏和风力发电,推进养殖设施装备、信息技术管理现代化,实现全域资源环境的可测、应急响应和产品的全程追溯,未来将建设新能源制氢、水下储能等试验装备,打造“海上粮仓+蓝色能源”融合发展新样板。预计2024年6月建造完工,预期年产值1.5亿元。
海上风电作为驱动世界各国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和我国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全球最大的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全球最大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全球最长128米叶片都是在汕尾诞生的。“目前国内推出双50固定式塔架的海上风电产品,就是50海里以内50米深的固定式塔架,下一步计划是做适双100的漂浮式塔架海上风电产品,适用于深远海海上风电。”汕尾明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张海辉表示。(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