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洲华文媒体探秘红树林 领略绿美深圳和谐共生
2023-11-06 15:37
来源: 香港商报

五大洲华文媒体探秘红树林 领略绿美深圳和谐共生

人工智能朗读:

11月5日上午,由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五大洲的华文媒体及国内外全球商报联盟媒体高层组成的采访团,走进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品味山海相连、自然生态与城市融合的绿美深圳。采访团先后探访了红树林科普栈道、观鸟亭、浮桥、前沿滩涂等,感受深圳在生态修复、保护濒危物种,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所作的努力。这次深圳行让世界华文媒体社长总编辑们重新认识了这座城市,从鳞次栉比的都市景象中,发现了深圳的绿色之美,感受这座城市在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

探幽秘境 感受别样深圳

深圳,对于来自五大洲的华文媒体社长总编辑来说,第一印象多数是摩天高楼和车水马龙忙碌的都市。其实深圳这座国际化大都市还有不为人知的“静谧”一面。这里有始建于1984年的广东内伶仃福田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由福田红树林和内伶仃岛两个区域组成,总面积达921.64公顷。其中福田红树林位于深圳最繁忙道路之一的滨海大道南侧。

“世界华文媒体社长总编辑深圳行”活动走进福田红树林保护区。 香港商报记者 李溪 摄

当天上午,五大洲华文媒体采访团走进福田红树林区域,共同品味山海连城的绿美深圳,感受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模式。福田红树林区域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隔海相望,共同组成深圳湾(香港称后海湾)红树林湿地,是全国唯一处在城市腹地、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及水鸟。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保护区现有原生红树植物16种,其中本地自然生长的红树植物7种,如秋茄、白骨壤、桐花树、海漆、老鼠簕、木榄等;记录有鸟类约200种,其中卷羽鹈鹕、白肩雕、黑脸琵鹭、黑嘴鸥等23种为珍稀濒危物种,是全球濒危鸟类黑脸琵鹭的第二大越冬地。

五大洲华文媒体采访团走进福田红树林。香港商报记者 李溪 摄

红树林,被誉为生态屏障,是深圳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珍贵的自然遗产。来自五大洲的媒体老总们亲身领略了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叹为观止。采访团首先踏上红树林科普栈道,这是一个供游客漫步的木栈道,穿梭在红树林之间。郁郁葱葱的绿叶,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让人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栈道两旁,专业讲解员详细介绍着红树林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以及保护工作的历程。近年来,为大力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功能,深圳因地制宜开展深圳湾滨海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人工种植红树林、清理外来物种、营造鸟类栖息滩涂等措施,深圳湾滨海红树林湿地恢复本土红树植物面积近10公顷,形成人工滩涂。

美国中华商报社长苏子涵深感震撼,他把红树林比作是“市内桃源”,他表示:“没想到在深圳这么一座国际化大都市里还藏着这么美丽的自然风景,深圳这样大力地保护生态让我深感震撼,这是城市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好体现。”

采访团近距离地体验红树林生态之美。香港商报记者 李溪 摄

循迹观鸟 点赞生态保护

随后,采访团来到观鸟亭,这里是观赏鸟类的理想场所。深圳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是众多候鸟的迁徙途经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鸟类。菲律宾华商纵横传媒社长黄栋星兴奋地说:“在这里,我看到了各种美丽的水鸟,这是一次与自然亲近的绝佳机会。深圳的生态保护工作令人印象深刻。”

浮桥是红树林保护区内的一大特色。浮桥的建设是为了让游客更近距离地体验这一独特的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为了保护红树根系,以维护整个湿地生态平衡。

最后,采访团来到前沿滩涂,这里是红树林保护区的边缘地带,也是红树林与深圳城市相交融合之处。前沿滩涂上,保护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生态修复和植树造林工作,以确保这一宝贵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参观中,采访团成员与工作人员交流,了解深圳在生态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他们纷纷对深圳的可持续发展愿景表示赞赏。

深圳市一直以来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红树林保护区的开放和保护工作是深圳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也是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通过这次“世界华文媒体社长总编辑深圳行”活动,深圳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生态之美,同时也为全球生态保护事业贡献了宝贵经验,令更多人关注和投身于生态保护的事业中。(记者 蔡易成)

[编辑: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