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网观察|“课间10分钟”的安全保障不应该是“蜀道难”
2024-01-03 18:10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深网观察|“课间10分钟”的安全保障不应该是“蜀道难”

此前,深圳市教育局印发了《深圳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在“中小学生消失的课间十分钟”“消失的体育课”备受社会关注时,深圳的举措无疑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据央广网消息,2023年10月,山西晋中一名老师发视频吐槽“课间圈养”现象,称七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这样的情况,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在采访中表示,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教育部令第50号)明确,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随后各地教育局也纷纷出手发出通知,只不过,“清空教室”的行政命令初衷很好,但是落实下来恐怕还要厘清几个问题。

“寂静的课间10分钟”如何解决?其中最关键的,是孩子的安全保障。要让孩子真正在课间10分钟撒欢,要取得家长、学校、老师之间的共识。安全≠圈养,过于担心“磕磕碰碰”不利于孩子成长,家校联动要做好示范。《光明日报》发起的一项相关调查显示,32%的网友认为“家长要明白校园安全风险不可能百分百杜绝”,18%的网友认为“要建立健全保险机制,缓解家校安全顾虑”。

首先,由于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在学校出现小磕小碰是难免的,笔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某位孩子正在读小学的家长,她直言,孩子前段时间在学校摔伤了,但是老师和校医很快处理好了,孩子课间10分钟还能跑去图书馆借书。这背后其实是家长不“玻璃心”,学校对于学生在校园内的人身安全日常管理得当,老师应对及时等这一套生态系统所促成的。有些家长追求孩子的绝对安全,在得知孩子受伤之后以“闹”为主,把学校和老师搞得苦不堪言,过度保护主义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也可能是有害无益。

家长放心、学校用心、老师专心是破解孩子安全保障问题的应有之义。家长们的合理诉求也要有渠道反映,比如现在校园是高楼层居多,孩子课间10分钟下楼不方便,学校能否因地制宜创造条件,老师们有没有存在“拖堂”的情况。不少家长也提到,希望学校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缓解课间10分钟厕所尤其是女厕所排队的现象。学校加强学生安全常识教育,完善校园安全责任制度,清晰权责划分,也能把学校从无限责任的漩涡里拉出来。

只有家校联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有关部门主动作为,才能还孩子真正的课间10分钟。

评论员:梁煖

编辑:靳家兴

校审:叶青

[编辑:靳家兴 马丹] [责任编辑: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