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1月11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通讯员 莘组轩)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各级组织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深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这一使命任务,滚动实施组织工作三年规划,全面提升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的质量和水平,以改革创新精神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率先示范。
高举思想旗帜,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
深圳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集中教育深受洗礼,日常学习常态长效,学深悟透,走深走实。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向纵深推进,全市各级党组织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各项重点措施,第一批主题教育圆满完成既定任务、达到预期目的,第二批主题教育临近收官、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理论学习融入日常,思想教育深入人心。
2018年,率先建立党委(党组)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构建起“班子成员领学解读、中层正职参学践读、主要领导评学导读”学习机制,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逐渐内化成深圳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习惯。
实施“铸魂赋能”工程,认真组织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充分发挥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实施“四个70%”教学改革,创新开展“4个100”行动。成立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建设人才研修院“两分院三基地”,构建起“一校两院”干部人才教育培训大格局。设立“深圳干部读书节”,打造“新时代大讲堂”“知行学堂”等党员干部教育品牌,开发“深i学”干部网络培训平台,实现时时可学、处处能学。
严密组织体系,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深圳坚持面面俱到、突出重点、典型引领、目标导向,深入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抓社区党建促基层治理固本强基,抓机关党建促作风提升,抓国企党建促做强做优做大,抓学校党建促立德树人,抓医院党建促医德医风建设,抓科研机构党建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抓两新组织党建促规范健康发展,抓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促凝心聚力,统筹推进各领域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作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城市之一,如何探索党建引领超大城市的基层治理实践,深圳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做强基层力量。强化党建引领,出台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若干措施,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大部制”机构设置,推动行政执法力量向街道集中,下放18项475类行政执法权和各类编制4775名,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支3.5万人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做优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
全面推广“支部建在小区上”,旗帜鲜明将加强党的领导写入《深圳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赋予小区党组织决策参与权、人选把关权、监督评价权,让小区党支部真正“强起来”。
——做实民意速办。建立“@深圳—民意速办”民生诉求一体化服务平台,编制全市统一的18大类4377项民生诉求职责清单,民生诉求一个口子便捷反映,为民办事的流程就像收快递一样可视可查,让每个诉求事项都有人管、有人应。
从“办好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拓展延伸,推动群众诉求根源性解决。平台开通以来,累计办理群众诉求超4400万件,按时办结率99%,总体满意率达99%。
——做优群众服务。建设织密“1+11+N”党群服务中心体系,1800多个站点遍布全市社区、园区、小区、楼宇,建成并免费开放“百姓书房”,有序推进“全天不打烊”,一站式提供“党务+政务+服务”。
开发用好“深圳先锋”志愿服务小程序,推行市直部门“一对一”挂点联系街道、党员到社区报到、行走社区等做法,全面推动党员进社区联系服务群众。
——做深新兴领域。圆满完成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试点工作,成立市委互联网企业工委、快递行业党委,标准化建设“暖蜂一条街”39个、“暖蜂驿站”806个、“司机之家”61个,把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人群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实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覆盖“源头工程”,常态化开展党建引领、组织建设、引领服务“三同步”工作,深化“强园”工程、“活圈”计划、“上楼”行动。立足新的产业聚集形态开展“链上党建”,成立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各类产业链党委61个,带动上下游超6000家企业参与。开展党建引领“小个专”高质量发展行动,建立“1+11+78”党建工作体系,组建“小个专”党组织近万个,让“小个专”融入“大党建”。
坚持好干部标准,打造一支明大事、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事的特区干部队伍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全面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全力锻造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特区干部队伍,为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组织主动找干事的干部,不让干部分心找组织。创新构建“知事识人、序事辨材”干部工作体系,以“事”为主线,推动实现干部识别“由人到事”向“由事到人”的路径转变。通过“述事”“序事”,还原干部干事场景并判断干部特征能力;“按事索人”,把能谋事干事成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树立起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干部成长既靠个人努力,也靠组织培养。深入实施公务员素质培养“雏鹰计划”,以政治素质培养为主线,串联起初任训练、适岗培养、专业提升、创新锻造、领导力养成5颗“珍珠”,对全市2万余名年轻公务员实行全周期、递进式精准培养,让“雏鹰”展翅飞翔。
干部工作向服务高质量发展聚焦聚焦再聚焦。制定公务员队伍紧缺专业目录,组织开展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招录,面向全国招录紧缺专业人才,面向全球市场化选聘国企高管。构建全市组织部门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建立选派年轻干部集中攻坚机制、实施“百名干部破百题”行动、开展“干部助企行”、实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考核……一项项机制载体环环相扣,组织资源向经济战场集结,全方位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十九条”,打造“我是深圳公务员”宣传品牌,开展及时奖励,一批表现突出的干部脱颖而出。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实施支持改革创新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若干规定、不实举报澄清正名办法、受处理处分干部使用指引,让干部放开手脚、轻装上阵。
用心用情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建成拓荒牛时代馆,建立干部荣誉退休制度,鼓励引导老同志在服务高质量发展、基层治理、关心下一代等方面贡献智慧力量。
建设人才强市,塑造创新发展新引擎、新动能、新优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全市人才总量突破679万人,高层次人才超2.4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20万人;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9年、国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连续5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各类人才为何纷至沓来?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何竞相迸发?
深圳始终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全方位推进人才各项工作,形成了把好党管人才“方向盘”,引才、育才、用才、服务“四个轮子一起转”的“1+4”人才工作格局。出台《关于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修订《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迭代更新“鹏城孔雀计划”,与“鹏城英才计划”相互衔接,形成“引育并举”的人才政策体系,为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有凤来栖,枝繁叶茂。创新构建面向创新高端人才的“引凤筑巢”机制,为顶尖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构建生态,13家诺贝尔奖(图灵奖)科学家实验室先后挂牌成立,引进菲尔兹奖获得者埃菲·杰曼诺夫创设深圳国际数学中心。“筑巢引凤”持续发力,引进颜宁院士担任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加快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和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平台,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更加凸显。
人才链赋能创新链、产业链。聚焦培养交叉学科基础研究创新人才和拔尖创业人才,深圳零一学院、深圳科创学院相继揭牌,助力实现“从0到1”的科学创新和“从1到100”的产品创新。
营造人才向心、安心、归心的良好环境。以特区立法形式在全国首设“人才日”,高质量举办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建成全国首个人才主题公园,设立人才安居集团,建设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前海国际人才港,制定全国首个国际人才街区地方标准,发布深圳人才综合资讯图书《深爱你 圳等你》,开发“人才深林”服务小程序,持续打造一流人才生态,向世界讲好深圳人才故事。
步履不停,奋进不止。面向未来,深圳各级组织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以绝对忠诚之志捍卫最高原则,以服务大局之为践行根本使命,以主动担当之力推进重大任务,以高质量组织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为深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