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1月26日讯(记者 汤莎)一直以来,深圳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度关注金融工作,积极为深圳金融业发展献言计策,推动了深圳市金融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1月26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办理的《关于进一步支持供应链行业大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推动供应链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持续降低,被评为2023年深圳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优秀案例。
2023年,深圳金融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预计全年金融增加值占GDP比重16%,规模实力进一步增强,稳居国内“第一方阵”。截至2023年12月末,深圳市本外币存款余额13.34万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21万亿元,其中银行业资产总额、存款余额较上年末均增长超1万亿元。保险法人总资产6.8万亿元,居全国第二。证券业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居国内首位。新增上市公司3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562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423家。
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既是民心所向,也是发展所需。2023年以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共收到市人大代表建议46件,市政协委员提案41件,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主要是关注度高,反映集中的金融热点难点问题。其中,由市人大代表钟观宜、胡珊、胡春华、赵文欣、周剑明、徐浙鸿等代表领衔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支持供应链行业大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受到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高度重视。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收到建议后,会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深圳监管局、市商务局与代表沟通,充分吸纳代表建议,对建议事项逐条进行分析,细化为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并协调推进,取得实质性成效。一是形成金融支持供应链和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出台《关于促进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意见》,配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深圳市提升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支持能力的若干措施》,充分吸收代表建议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制定《深圳市关于金融支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年6月印发实施《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融资支持的工作方案》,在“满足场景化业务融资需求”章节提出:依托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动核心企业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应收账款确权、贸易订单确真等支持,实现信用赋能。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基于业务场景的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等金融产品。二是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创新供应链场景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例如中国银行推出线上融资产品“中银智链·融易信”,为产业链上游多级供应商提供纯信用、低成本的银行保理融资服务;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创新推出“辖区内跨境电商企业国内主体向国内供应商采购后出口的出口信保支持模式”,有效解决跨境电商采购链条中的信用缺口。三是建立银企对接的长效机制。以政策性金融支持供应链行业专题座谈会为契机,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指导供应链金融协会建立供应链企业与金融机构业务需求对接的长效机制,以组团金融机构走进供应链企业、举办多种形式座谈交流等方式,常态化促进金融服务供需对接,提升服务转化率。四是上线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致力打造为“平台的平台”,强化金融服务供应链的基础设施支撑,推动数字化转型,在《深圳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的任务目标,截至2025年底,落地应用场景5个以上。五是构建供应链金融标准体系。已发布《应收账款类资产真实性审核规范》《应收账款类资产评级指引》《应收账款债权转让合同文本编制指引》《供应链金融行业示范基地评价指引》《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服务风险管理规范》等标准,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六是出台供应链大企业稳定发展的支持政策。市商务局已制定《深圳市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供应链项目资助计划操作规程》,对服务制造业的供应链企业的经营性贷款利息给予贴息;已出台深圳企业进出口业务领域的贸易融资补贴扶持政策;已制定贸易型总部企业认定办法,并推出深圳购置或租用办公用房的补贴政策措施。在上述措施的推动下,深圳市2023年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3.4万户,科技贷款、普惠小微贷款规模均居国内城市首位。2023年1-11月,深圳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企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
市人大代表钟观宜表示,该建议在2023年6月得到了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单位细致全面的答复,充分体现了相关职能部门的务实高效,设身处地为行业着想。目前,供应链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持续得到降低,通过供应链降低成千上万家生产制造型企业的融资成本,可谓“一子落而满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