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中的华强北步行街十分热闹。
深圳新闻网2024年1月31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李瑶娜 许娇蛟 林涛/文 陆颖 严文婷/图)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这意味着促消费将成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刚刚闭幕的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深圳在消费领域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2023年深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破万亿元大关,成为广东省第二个加入“万亿元消费城市俱乐部”的城市。
消费是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城市发展势能产生重要影响。新的一年,深圳将如何继续激发消费潜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今年的市“两会”期间,多位市政协委员重点聚焦消费升级,从商圈建设、文化赋能、深港融合、平台建设等方面积极建言,为深圳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深港融合
市政协委员林华明
■ 市政协委员林华明
打造面向青年群体的口岸“夜经济”
“建议加快推进各口岸‘常旅客’计划,特别对两地夜间巴士予以专项补贴,消费即可享受交通优惠。”
市政协委员林华明说:“对于年轻人来说,白天工作很忙,夜晚是主要的消费场景。口岸带对两地年轻人来说具有距离和交通优势,且商业聚集,希望未来能更加突出口岸带的品牌特色。”
林华明建议打造以沙头角、罗湖、福田、皇岗、蛇口为核心的口岸“夜经济”深港生活圈,在吸引更多人消费的同时,承担起深港经济文化深度交流融合的重任。“比如东门老街、沙头角中英街、皇岗、蛇口新街等沉淀有历史文化的商街,同时也汇聚着深港两地的消费形态,两地精华的结晶在此涌现,可突出它们在口岸‘夜经济’生活圈的作用,在满足青年夜消费需求的同时,让他们感受到文明的传承和历史的根脉。”
同时,他建议口岸带主打文化、饮食、娱乐、国货、潮货等特色,突出“青春经济”,打造与香港生活有差异的特色服务。
林华明还建议加快推进各口岸“常旅客”计划,特别对两地夜间巴士予以专项补贴,消费即可享受交通优惠;推出深港消费小程序,深港青年可以线上预约、线下消费;为深港青年提供参与口岸带夜市提供平台,为湾区青年提供交流、学习、经商、消费、社交的舒适性场所。
文化赋能
市政协委员赵梓琳
■ 市政协委员赵梓琳
打造属于深圳的“科技文旅融合剧”
“建议运用数字技术全景复原深圳本土历史、改革开放历程等,通过AI技术让历史人物穿越到今天的深圳,与观众一起忆古话今。”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推动文旅融合,如何结合深圳城市特色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我们深圳具有科技产业优势,我认为可以通过‘科技+文化’的方式激发文旅消费的潜力。”市政协委员赵梓琳说。
赵梓琳表示:“华为、腾讯、大疆等知名企业代表了深圳科技引领产业发展的经济特征,而利用科技既能展示产业优势,又能推广城市形象和展现文化内涵,建议由文化部门牵头,联合各相关职能部门,打造属于深圳的‘科技文旅融合剧’,由此推动文旅消费经济。”
以科技作为主题创作“深圳文旅融合剧”,赵梓琳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是变‘优势产业’为‘文旅内核’,运用数字技术全景复原深圳本土历史、改革开放历程等,通过AI技术让历史人物穿越到今天的深圳,与观众一起忆古话今,利用虚拟技术打造未来之城、科幻之城。”
此外,他还建议可以变“筑巢引凤”为“引凤筑巢”,打造文旅融合综合体,配套包括智慧出行、智慧酒店、智慧园区等服务体验。
商圈建设
市政协委员陈宁
■ 市政协委员陈宁
探索建设深圳市的“消费大模型”
“建议基于消费、交通、人口等数据,发现深圳消费客群潜在特征和喜好,塑造具有方向感且可以自进化的特色消费品牌。”
市政协委员陈宁认为,一直以来,深圳将扩内需、促消费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抓手之一,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深圳拥有一流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完备,人均可支配收入名列全国前列,但在品牌、文化、活动等软实力层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他认为,深圳应推动消费数智化转型,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AR/VR等创新技术,创建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进一步张扬深圳消费的活力,精细化运营深圳消费环境,激发深圳消费持续增长。
陈宁建议深圳建设标志性商圈,构建“一区域一特色”发展格局。“比如福田中商圈是我市目前唯一一个实现了3个购物中心同时成功入选全国示范智慧商店的商圈,其他商圈可以参照它的模式。”
陈宁建议探索建设深圳市的“消费大模型”。“在充分保障个人隐私前提下,基于消费、交通、人口等数据,发现深圳消费客群潜在特征和喜好,实现‘投消费者所好’,塑造具有方向感且可以自进化的特色消费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