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希望看到年轻的昆曲新一代在舞台上吸引年轻的新一代观众,我很高兴,因为今晚看到了。”退休会计师、昆剧迷黄先生说。
昨前两日,上海昆剧团全本《牡丹亭》亮相第52届香港艺术节,这也是全本《牡丹亭》创排以来首次境外演出。尽管连日来香港遭遇寒潮,香江畔,1700余座的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热流涌动。2日晚的上本演出票早早售罄,不少香港观众买齐全本三场演出票,一个周末泡在剧院。开场前,不少观众提前抵达,既有结伴而来的老观众,也有年轻人举着门票与演出海报“合影”打卡。
大幕拉开,以转台设计为主的舞台,行云流水般呈现闺阁、花园、宫殿及乡村等场景变化,节奏明快且充满电影感。布景、灯光与服装皆结合昆曲典雅韵味与现代审美风格,营造出虚幻朦胧、诗意唯美的舞台氛围。
“到香港演出就像回家,香港观众看着我们成长,看着昆曲从无人喝彩到今天一票难求。”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检验一个剧种的活力,要看有没有市场、有没有观众。”
满台“青春”挑大梁
汤显祖“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亭》。上海昆剧团对《牡丹亭》的修改提高与演绎有十余次之多。2022年,上海昆剧团探本溯源,钩沉史料,沉心细磨,以忠于原著精神为宗旨,用新时代审美观首次创排全本55出《牡丹亭》,通过上、中、下连续三台大戏的体量,深入挖掘传统经典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打开“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精美艺术画卷。
倾上昆全团之力排演的全本《牡丹亭》,汇聚业内一流主创团队,郭小男担纲导演,在已故剧作家王仁杰剧本的基础上,参与全本《牡丹亭》剧本改编,特邀岳美缇、蔡正仁、张静娴、计镇华、刘异龙、张铭荣、李小平等多位国宝级昆剧表演艺术家指导。总时长近八小时的全本《牡丹亭》忠实还原汤显祖原著的主题内容与精神内涵,特别是将历来甚少演出的20出戏重新纳入,在原本的爱情主线外,铺陈社会背景,升华人物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做到“旧中见新,新中有根”,原著每出戏末的集唐诗也首次呈现于舞台之上。
满台“青春”共挑大梁。全本《牡丹亭》杜丽娘、柳梦梅由“昆四班”罗晨雪、胡维露担纲,“昆三班”梅花奖得主吴双饰演判官和完颜亮。上昆行当齐全、文武兼备的优势也得到发挥,一批优秀青年演员演绎杜夫人、春香、陈最良、石道姑、判官、完颜亮、李全、杨婆等剧中配角,增色增趣。此番赴港,上昆演职人员组成百余人团队亦是全本《牡丹亭》庞大体量的折射。
“所以你更要认真演”
“我们几乎演遍了香港的剧场。”谷好好感慨,上海昆剧团与香港文化界、香港观众一次次“双向奔赴”,缘分延续至今。1992年,上海昆剧团就曾参加香港艺术节,演出《玉簪记》等经典剧目;剧团代表剧目《长生殿》《临川四梦》等都在推出后第一时间奔赴香港演出。2019年初,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开台启用,上海昆剧团成为内地第一家在这里上演大戏的院团。
1999年,上海昆剧团推出上中下三本35折《牡丹亭》,连演三晚,创造全国第一。当时由蔡正仁、岳美缇、张静娴等9位艺术家带领昆三班年轻人,共三组主演轮流登场。2000年,上海昆剧团携三本《牡丹亭》在香港参加千禧年跨年演出,戏迷黄女士姐妹俩正是台下观众。“见过这些‘大熊猫’,谁能不为昆剧之美折服?”时隔20余年,姐妹俩依然对当年演出盛况记忆犹新。不仅看戏,她们也学戏,和上昆老艺术家结下深厚情谊,“岳美缇老师一直问我们,这次票卖得怎么样?”
“我的老师岳美缇是上昆第一位女小生,我很幸运,能有师承。”胡维露说,出发香港前收到岳老师发来的微信,“老师说,一个好消息,票卖得很好,第二句话就是‘所以你更要认真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