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福田⑮|未来机器人:扎根福田科创沃土,打造工业无人驾驶新标杆
2024-03-14 11:57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高质量发展看福田⑮|未来机器人:扎根福田科创沃土,打造工业无人驾驶新标杆

【编者按】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福田区有55.2万户市场主体,其中近96%都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小个专”,这些企业生生不息的活力与创造力是福田高质量发展重要的“动力源”。

深圳新闻网特别推出专题栏目《高质量发展看福田·民营经济篇》,聚焦福田区金融、科创、时尚三大重点产业,进一步展示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挖掘民营企业背后的故事,探索经济发展背后的“温度”与“厚度”。


高质量发展看福田|未来机器人。

深圳新闻网2024年3月14日讯(记者 倪家悦 朱佳若 肖雨)科技之光照亮全新未来,人类前行的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智能制造领域杰出的企业家代表,李陆洋将带领我们走进他的工业无人车辆世界,探索机器人技术的无限可能。

创业初心:能够改变一点世界的一个小成果

2015年,当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为机器人行业铺设崭新的跑道时,李陆洋博士刚刚从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专业毕业。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时代脉搏,毅然来到深圳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与他的老师刘云辉教授等人共同创办了未来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来机器人”)。

未来机器人由香港科学园、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孵化,是全球领先的工业无人车辆及内部物流自动化方案供应商,致力于将5G通信、人工智能、环境感知、深度学习、伺服控制等核心技术应用于工业无人驾驶领域。多场景适用的全矩阵无人叉车和无人牵引车产品,以及覆盖内部物流全栈场景的解决方案,都彰显了未来机器人在创新道路上的坚定步伐。

谈及创业初衷,李陆洋认为,当前叉车驾驶工作强度高,但往往收入与付出并不成正比。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能够代替人力进行这种重复性的高强度工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经济成本。“每年新增的人工叉车量是200万台,全球人工叉车的存量是1000万台,而全球约有2000万人从事叉车驾驶员工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规模并不小的刚需市场,也是能够改变世界一点点的一个小成果。”

入驻福田:河套合作区是不二之选

2021年,未来机器人入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河套合作区地处香港特别行政区北部和深圳市中南部跨境接壤地带,是粤港澳大湾区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国家“十四五”规划的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得天独厚的区位因素、卓越的人才集聚效应和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使得河套合作区成为了未来机器人的“不二之选”。

李陆洋回忆道,由于设备体积庞大,调试和研发工作需要像仓库和工厂般宽敞的场地。“能将仓库和实验室聚集在一块,并且还在市中心,可能北上广深也就只有河套了。”另一方面,河套合作区汇聚了香港乃至全球的优秀顶级学者。这种人才聚集不仅有利于学术交流与合作,也为未来机器人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叫‘肥水不流外人田’也好,叫‘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好,优秀的毕业生很可能会选择加入我们未来机器人。”

此外,在李陆洋眼中,河套合作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一路走来,最令他感动的就是深圳市政府和福田区政府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在创业初期,未来机器人就获得了政府的创业资助,而在最艰难的时刻,政府加快项目审批及时将资金注入公司,使得公司成功闯过了难关。

自落户河套合作区以来,未来机器人的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最初的91人,到如今已经超过500人的团队,业绩更是在短短三年内增长了十倍。李陆洋感慨地说:“河套合作区是我们的福地,未来我们也将继续扎根在这里。”

中央创新区:为民营企业提供科创沃土

2023年,福田区出台“2023年福田科创产业支持政策”,从产业空间、金融资源、研发创新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并发布建设都市型科创区“四大计划”,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全方位、多层次推动“中央创新区”建设。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福田区科创企业发展迅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家;截至2024年2月,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汇聚了7家世界500强研发中心、16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福田,已成为一片枝繁叶茂的“科创森林”。

展望未来,李陆洋表示,上市并不是未来机器人的终点,他们的最终目标是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而福田,正是实现这一梦想的“福地”。我们深信,将来会有更多如未来机器人一样的民营企业扎根于这片科创发展的沃土,共同擘画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篇章。

[编辑:唐娜 陈苏雅] [责任编辑: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