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在吃这件事上,广东凭“食力”拼出了万亿级产业。
发展食品工业,正成为广东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有力抓手。
今年2月,《广东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遴选入库培育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发布,明确提出每年遴选10个左右省级食品试点县。广州黄埔区、珠海斗门区、汕头金平区等12地成为首批入选试点县(市、区)。
连日来,记者走访广东多地调研发现,推进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对于补齐县域工业短板、带动当地就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全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食品工业发展路径,壮大县域经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食品工业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引擎
数据显示,广东食品工业产业规模和营业收入位居全国第二,多项数据指标全国领先。
纵观全国,广东食品工业企业超1.6万家,居全国第二;全省有1家食品工业企业闯入“千亿俱乐部”,9家企业跻身百亿级,11家上榜中国食品工业百强榜;在饮料、保健食品、酱油、广式月饼等多个细分领域是“单项冠军”。
全省来看,食品工业向来是我省工业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发展,基本形成了“珠三角核心城市引领带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特色发展,产业园区专业化集聚”的良好态势。其中,广州、佛山、东莞食品产业集群规模均超千亿元。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县域是主阵地。
专家指出,县域是食物资源禀赋最丰富的区域,是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主战场。食品工业正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引擎。食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补齐县域工业短板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调研了解到,县域经济不强往往与县域工业不强紧密相关,大部分GDP在100亿元左右的县(市、区)二产比例偏低,不少县域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不齐、附加值不高。而食品工业既是重要民生产业、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又是复杂度较低的轻工业门类,恰可有助于补齐县域工业短板。食品工业增加值占二产比重较高的县(市),其第一产业往往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例如,潮州饶平县一产占比约25%,而食)品工业经过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占二产比例超过11%。该县以食品工业为抓手,发挥以工补农作用,延伸农业产业、拓展农业功能,盐焗鸡、海鮸、蚝等产品驰名全国。
去年8月,潮州市饶平盐焗鸡实现首次出口,广东好味来食品有限公司一批重3.1吨的盐焗鸡产品顺利出口。饶平县钱东镇素有“中国盐焗鸡之乡”之称,盐焗鸡食品工业经过多年深耕细作,已形成集养殖、加工、包装和物流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产品销量占全国80%以上市场份额。
“潮州依托1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力茶叶、畜禽、饶平水产三大产业,打造‘乡村振兴弄潮鹅’等品牌。”潮州农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加快推动形成“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
企业加速布局预制菜细分赛道
今年3月,第二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在佛山开幕。大会发布了2024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暨大单品冠军榜,广东17家企业上榜,数量居全国首位。
“榜单上,食品加工类企业是主要参与者,占一半以上,这些企业的产业基础有利于做品类的拓展甚至转型。”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分析认为,今年的一个新趋势是,大企业进入预制菜行业的速度较往年快,这是对这个行业的肯定和认可。
依托预制菜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类食品企业正发力布局预制菜细分赛道。
春节期间,盆菜是广东不少酒楼、餐馆、家庭年夜饭的必备菜。今年1月,广东品珍鲜活科技有限公司的“年菜”盆菜顺利通过海关,进入香港市场,一上架就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购买。作为广东省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企业,在“年菜经济”推动下,品珍科技和唐顺兴等公司合力开拓新西兰、美国等海外市场,盆菜等产品受到当地华人的欢迎。
壹号土鸡咸香鸡、“年年有鱼”年菜礼盒、“十三奇香”小龙虾……去年底,广东推出首批26款中国金牌“年菜”,几乎涵盖家宴餐桌所需的所有菜式。
“以节庆文化赋能产业发展,为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抓手。”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将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工业化,实现产业迭代升级。
不过,预制菜也面临范围泛化、标准不统一、产业政策扶持范围不一致、群众忧虑预制菜添加防腐剂等问题。构建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是推动预制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对预制菜范围、标准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和统筹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四个方面作出指引。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指出,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明确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切实保障预制菜产品食品安全。
“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确实需要从国家层面对其定义和范围进行明确。”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分析认为,近几年,全国各地相继推出新政策、新标准,促使预制菜企业往集约化、智能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随着相关标准的制定、加工工艺的规范等,预制菜产业必将得到快速发展。
在预制菜团体标准制定方面,广东是最早出台政策支持预制菜行业发展的省份,提出一系列创新亮点措施,涉及预制菜原料、加工、成品、运输等全产业链。
一二三产融合,各县探索食品工业新路径
在广东,许多县域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受制于产业基础和交通条件等因素,农业产业链延伸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不高。
业内普遍认为,发展食品工业不仅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同时也有助于农业转型升级。各县(市、区)加大食品工业建设力度,因地制宜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径。
——佛山市顺德区发挥美食文化底蕴和制造业优势,致力于打造“全国预制菜之都”,力争未来3年内培育超20家知名预制菜企业;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海鲈产业综合产值已超百亿元,正加快推动白蕉海鲈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
——阳江市阳西县正着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园区累计引进项目139个,致力打造全球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南派酱油文化中心。
根据《工作方案》,不同地区的省级食品试点县有不同的发力点。珠三角地区的省级食品试点县,着力提升食品工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力争到2025年,推动2—4个省级食品试点县发展成为营收规模超百亿元的食品工业强县(市、区、镇)。
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省级食品试点县,则聚焦巩固提升食品工业发展基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到2025年,推动2—4个省级食品试点县发展成为营收规模超50亿元的食品工业强县(市、区、镇)。
作为劳动相对密集的产业,发展食品工业还有利于县镇村农产品、劳动力两大资源整合,把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留在县域,同时为城乡居民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近年来,广东一些荔枝主产地依托荔枝深加工,进一步提高附加值。如广药王老吉打造出龙头品牌“荔小吉”,并推出20余款荔枝深加工产品;在茂名、汕头投产两大生产基地,目前已与14家合作社达成荔枝鲜果采购合作,既吸收了当地群众就业,也对荔农收入起到托底作用。
在拓展延伸产业链方面,发展食品工业有利于推动传统优势农业向下游延伸,推动农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接二连三”的融合发展格局。
素有“中国红茶之乡”美誉的清远英德市,在打造红茶百亿产业集群的同时,逐步提升红茶加工能力,开发荔枝红茶,小青柑红茶及红茶面膜等精深加工产品,整合“茶叶世界”“英西峰林”等自然资源建成农文旅融合项目,成为英德旅游市场的一大特色。2023年,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43.29亿元。
“近年来,英德红茶升级了现代化加工生产线,实现了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的全流程优化。这样一来,不仅茶叶的品质有保障,市场表现也越来越好。”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敏怀表示,从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的发展经验看,以工业思维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专家声音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名位: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助推“百千万工程”重要切入点
“农产品加工业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名位认为,广东具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通过强化科技引领,优化结构布局,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将助力农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广东农产品加工业始终坚持以立农为农、市场导向、创新驱动、全链融合、绿色发展等理念,持续驱动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创新优势,发展基础不断厚植。
“然而,当前广东农产品加工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区域布局不够合理、产能利用率不高、主体技改升级难度大等。”张名位表示,政府部门要从调结构,统实施,重主体,强技术等多渠道共同发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如何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张名位建议,重点要在农产品主产县域完善初加工装备建设,布局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一批一流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生产线、仓储物流中心,开发一批符合新消费需求的健康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岭南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产品品牌,提升“粤字号”岭南特色食品的全球知名度。
“为了实现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建立了多个重点实验室和系列工程平台。”张名位介绍,利用这些平台,打通农产品加工业技术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升级,促进其增产增效。
谈到未来发展方向时,张名位建议,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应加强与工业信息化、科技、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的联动,同时支持省内科研院所、涉农高等院校、农业各类产业联盟,共同推动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南方+记者 彭琳 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