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做个好爸爸 深圳版“爸爸去哪儿”开启父职教育
2024-04-08 09:27
来源: 深圳晚报

学会做个好爸爸 深圳版“爸爸去哪儿”开启父职教育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新闻网2024年4月8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周怡) “我的爸爸有三个爱好!吃饭、睡觉、玩手机!”近日,在“父出行动——父职教育成长营”的小组谈心中,一道稚嫩的声音响起。小朋友对于“刷手机”的强调让在座的各位家长心里一震,原来,在孩子眼中,大人们自以为无意识的行为会给他们带来如此深刻的印象。

由深圳市妇联主办、历时五个月的“父出行动——父职教育成长营”活动告一段落,这位小朋友童言童语中传达出的信息却引人深思。

“父职教育”在深圳兴起

“一开始的招募并不容易,能够主动报名活动的父亲在观念上已经比较超前,也有很多父亲是妈妈报名或者朋友带过来的。”活动组织人李小锋回忆了招募家长的环节。

“深圳是一个很年轻的城市,平均年龄只有32岁,这座城市有很多的双职工家庭,也有很多的年轻父母,传统观念里一切育儿责任都甩给妈妈的想法是行不通的。”李小锋认为,也正因为“深圳”的“年轻”,许多人对于“父职教育”的概念能够较好地理解和吸收。

“我们不是在说教,也不会通过讲座的方式告诉一个父亲怎么去做一个好爸爸”,我们更多的是在体验和交流中,提供一个父亲和孩子平等交流的空间。精心设计的历奇游戏和户外体验鼓励父亲和孩子一起找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沟通达成“高质量陪伴”。

“我记得活动中设置了一个亲子地雷阵的游戏,需要蒙眼过障碍,有的父亲和孩子配合非常完美,孩子说往左,父亲就往左,两个人很快就通过了挑战。但是也有的父亲和孩子关系并不太和谐,两个人走得踉踉跄跄,差点摔倒,最后孩子哭了,父亲看见别的家庭完成得很好,就会反思。”

“成年人需要的不是被灌输知识,而是唤起他心中的观念……为什么别的家庭这么和谐,和他们比起来自己落后在哪儿?”对于“父职教育”的理念,机构项目团队定制了一套“理念工具卡”,卡片分为五类——亲子沟通、爱与陪伴、家庭教育、品质培养、父职成长,这些卡片作为课后补充,完成了家长和孩子对于训练过程的回溯。

看见不一样的“父亲”

在训练营中,不同的爸爸就像在照镜子,通过互相观察,可以看到不同的父亲类型。

从军十几年的胡先生,对儿子的教育很上心,也很严格,他制定了计划,要带儿子在12岁之前走遍中国的各大高校,让他从小树立目标意识。从东莞赶来的赵先生在“爸爸心里话”环节流下了眼泪,工作忙碌的他独自在东莞开办工厂,每周只有一两天的时间可以待在家里,“大宝出生的时候,我工作重心还没转移到东莞,陪伴时间较多,可以明显感到他的性格比较活泼开朗,二宝出生之后,我陪在她身边的时间少,很多时候看着她沉默的样子,我心里其实非常难受,也不知道怎么去解决……”女儿的疏远让赵先生心里充满了愧疚,在成长营中,他终于直面问题,向孩子道歉。

“好爸爸”有标准吗?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人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我想,良性的亲子关系是适应于家庭,在摸索和实践中逐渐养成的。”有家长表示。

父职教育为何如此重要?

李小锋认为,父亲和孩子沟通的黄金年龄是12岁之前,12岁之后,孩子逐渐步入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朋友和社交,同时因为上初中,在家里待的时间也会比较少。“其实孩子和父母真正相处的时间是很有限的。”李小锋感叹道:“在合适的时机,父母能够不缺位,对于孩子的整个人生来说,非常重要。”

“这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却不知从何下笔……爸爸的爱是从每天早晨的‘起床,快迟到了’开始,以‘快睡觉了,明天还要早起’结束……爸爸能想到的要求,似乎都提过,却忽略了问你‘今天你开心了吗?’”一位父亲在参加完“父职训练营”之后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在“父亲的散文诗”环节,一向内敛的爸爸们纷纷以书信的形式向孩子们传达出埋在心底里的话语。

“不一样的亲子活动,让父子间更加亲密!”“通过与小孩进行简单的小游戏,带动亲子关系的和谐,受益匪浅。”……不少家庭中的母亲对于“父职训练营”给出正向评价。有父职教育专家表示:“父亲参与抚育的过程不仅是父亲应有的基本权利,还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家庭的和谐。”父亲的陪伴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一环,无疑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极大保障。

“今后我们也会把‘父职教育’一直做下去。”李小锋和项目团队会在四月中下旬启动本年度的活动,“之前的活动我们主要从认知和实践出发,接触了很多不同的家庭,之后我们也将围绕社群打造和理念宣传,推动‘父职’这个概念在更多深圳人心中落地生根。”

名词解释——父职教育

父职教育分为两部分。

●父亲的教育:这包括父亲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以及他需要学习和提升的育儿技能和知识。

●对子女的教育:这涉及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如何与孩子交流和互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父亲在教育中作用的关注和研究开始增加,这一变化促使人们重新审视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编辑:陈占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