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明感受稳稳的“医”靠 光明区打造医疗卫生高地 让广大居民享受高质量卫生健康服务
2024-04-26 08:40
来源: 深圳晚报

在光明感受稳稳的“医”靠 光明区打造医疗卫生高地 让广大居民享受高质量卫生健康服务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新闻网2024年4月26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李鸿婷 艾懿德)医疗卫生,关乎民生,情系群众。近年来,光明人的“健康福利”蹭蹭上涨,目前,全区床位数达到4896张,社康中心总数达60家,每万人全科医生数达6.1名,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指标任务。

一直以来,光明区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这一中心任务,聚焦“病有良医”,联动医产学研,将卫生健康工作重心从“数量追赶”转变为“质量追赶”,从“病有所医”转变为“病有良医”,从“补短板”转变为“建高地”,让广大居民享受高质量卫生健康服务,一座深圳北部的医疗卫生高地正在崛起。

深圳光明区人民医院效果图。 受访单位供图

医疗资源

实现“量”“质”齐升

走进社康诊断室内,医生耐心地为居民进行诊疗,药房前居民正在等待开具中药品,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光明区的社康发生。在光明区长大的居民李毅成说:“现在光明看病比过去方便多了,过去看中医需要去市里,现在家门口的社康就可以,药品很全面,医生和护士都很专业,我们非常满意。”

光明正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光明区共有可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康、中医馆、中医门诊等机构133家,基本实现了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全覆盖,居民在社康中心可以便捷地享受刮痧、拔罐、艾灸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传承发展方面,深圳成立全市首家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建设光明国际中医药港。

光明区医疗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民生福祉不断提升。 受访单位供图

走进位于公明街道的光明国际中医药港,阵阵药香扑鼻而来,这是一个大型中医药产业园。光明国际中医药港探索中医药“产、学、研、用、商及战略储备”一体化发展模式,园区内有深圳市中药饮片代煎代配中心、粤港医疗机构中药院内制剂中心、深圳市中药材储备基地、深圳光照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药材跨境流通与信息化创新海关监管区域、国际中试车间、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对外宣传及培训教育基地等项目。深圳市中药饮片代煎代配中心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标准化的现代化生产方式,中药饮片代煎代配药事服务全过程来源可查、去向可追、风险可控,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中药服务。

光明区医疗资源正处在质量齐升的快速发展阶段,现有医疗卫生机构355家,其中医院6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市中医院新院区、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深圳宝田医院、深圳光照中西医结合医院),社康中心60家,总床位数达到4896张,目前正在加快建设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二期、光明区人民医院新院区等卫生健康重大项目,预计2025年总床位数将超过1万张。

“现在光明的医疗技术和服务都比以前好了很多,我们对本区的医院信心也更足了,再也不用跑到市中心找大医院了。”马田街道居民黄阿姨向记者说道。

构建全生命周期

健康服务体系

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健康管理正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光明区提出全力推进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今年,光明区制订了《光明区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2024-2026年)》,通过建成“三个一”,提供从备孕开始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保障,为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生命健康高地建设锻造坚实基础。

一是建成一个健康管理服务平台。通过组织高水平医疗机构搭建“1”个健康管理中心和心脑血管系统、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4”个重点疾病防治中心,为群众提供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及前沿科技健康服务。

二是建成一套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开展“妇幼、青少年、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四大健康行动及“全民健康体检工程”“心理健康建设工程”“脑健康工程”等10项重点工程,落实覆盖全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

三是建成一个健康管理综合服务信息系统。统筹多方数据资源,建设卫生健康大数据底座,强化信息系统智慧便民、业务协同、综合监管等建设,为群众提供智慧化一站式健康服务。

今年,光明区将推进健康管理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初步形成覆盖全民的电子健康档案,落地一批免费体检项目,力争在校学生、18岁以下人群、65岁以上老年人纳入健康管理服务人员比例达到75%以上。

医疗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光明快速成长为合成生物创业就业的沃土,变化之大之快让我叹为观止。”肖贡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一名负责深圳市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生物设计软件部分的研究人员,光明5年来的发展,让他感受最深的除了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还有合成生物行业的快速发展,让他在光明可以大展拳脚。

据介绍,光明区已布局全球首个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圳理工大学(筹)、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深圳市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等高校院所,以及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可为合成生物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强有力的基础科研支撑和技术攻关支持。

一组数据亮出了光明区医疗产业发展成绩。截至目前,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光明区已集聚规上生物医药企业29家,拥有康泰生物、卫光生物、万和制药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2023年光明区生物医药产业工业产值约30.58亿元,增加值9.34亿元。

脑科学与脑健康产业方面,光明区依托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人才团队、产业基金等要素全面集聚光明的优势,先行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科研经济新范式,建成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全国首个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联合市科创委率先开展脑科学与脑健康市区联动重点专项,落地深圳市脑科学与脑健康产业基金助力产业发展,制定出台全国首个脑科学与脑健康产业政策强化企业招引。目前,全区已集聚脑科学与脑健康领域企业近60家,总估值约60亿元,近三年研发投入超2.5亿元,同期累计获得风险融资超6.4亿元。

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方面,根据全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光明区定位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先行区,聚焦高端医学影像、体外诊断、生命监测与支持、植介入等领域,依托重点企业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构建高端医疗器械研发、转化、制造完整产业体系。目前光明区已集聚迈瑞、科曼、帝迈、锦瑞等医疗器械规上工业企业182家、专精特新企业5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2023年,光明区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集群被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光明区从“病有所医”转变为“病有良医”,从“补短板”转变为“建高地”,不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走上新台阶,晒出新成绩,一座深圳北部的医疗卫生高地正在崛起。

[编辑: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