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深圳分行发布非法金融活动四大典型案例
2024-05-07 16:35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民生银行深圳分行发布非法金融活动四大典型案例

深圳新闻网2024年5月7日讯(记者 汤莎)近年来,不法分子借助电信、网络、短信等实施诈骗犯罪,作案手法不断翻新,案件呈高发态势,对金融消费者的资金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为提升金融消费者教育宣传工作质效,助力广大金融消费者提高金融安全意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民生银行深圳分行整理发布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四大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1:假冒客服/公检法等工作人员诈骗

案例1:黄某因账户被司法冻结联系民生银行某网点,称近期收到一条疑似来自某公安机关发送的短信,要求他提交解冻资料。经查询分析,发现短信内记载信息与客户实际司法冻结情况不相符等疑点,判断为诈骗短信。

案例2:客户杨某到民生银行某网点办理查询银行账户状态及转账业务,表示将有一笔大额贷款资金发放至该账户,需要确认账户状态是否可用,并向“客户经理”支付8800元保证金。此说法引起网点工作人员警惕,在核对“贷款”信息后,证实有犯罪分子恶意冒充银行客户经理,骗取“贷款保证金”。

案例警示:牢记陌生电话不接听、陌生短信不盲从、非官方客服不轻信、坚决不添加私人QQ或微信等聊天软件,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这些链接可能包含恶意软件或钓鱼网站。当有疑问时,可向官方求证,必要时报警处理。

典型案例2:虚假兼职/网络刷单任务诈骗陷阱

客户佟某在民生银行某网点办理账户解锁业务,经网点工作人员了解,客户在某商城上通过“出售”二手医疗器械刷单赚取差价。网点工作人员提示,该“商城”运营模式是典型诈骗手段之一,“商城”在APP内显示虚假余额,客户可以看见支付账户上有资金留存,但无法提现取出,建议客户停止转账,避免资金遭受损失。

案例警示:违法分子以提供兼职、刷单收入为幌子,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结算,再利用客户个人账户过渡资金,使客户账户变成实质的涉案账户。

典型案例3:领取购物平台大额优惠券诈骗

客户薛某到民生银行某网点办理密码重置业务,其间情绪较激动。据描述,她通过某网页界面跳出的链接,进入到“活动”界面,称绑定银行账户即可获取“某平台购物大额红包抵扣券”。绑定账户过程中,客户因输入密码次数过多导致锁定账户,此时领取该红包已在倒计时,故赶往银行重置密码。工作人员发现客户极有可能正面临电信诈骗,及时报警。

案例警示:此类诈骗通过社交媒体、短信等方式传播信息,诱骗受害人点击链接或下载不明APP进行所谓的“优惠领取”,进而要求转账或绑定账户银行账户,最终造成财产损失和个人信息泄露。“天降优惠”多是“天降陷阱”,须谨慎对待、细致求证,随时保持良好的安全意识。

典型案例4:利用老年人渴望关怀心理诈骗

91岁老人坐轮椅到民生银行某网点办理存款业务,收款人为肖某。据悉,老人于2023年添加肖某为微信好友,后续保持高频率交流。近期,肖某向其诉苦,称子女不愿赡养自己、房屋漏水无力修缮等,出于同情客户要将手中10万元现金存入肖某的民生银行账户。经网点工作人员查实,肖某经济状况与客户描述不符,与民警、家属合力劝阻客户转账,成功保住老人10万元养老金。

案例警示:违法分子通过长期陪伴年龄偏大、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老人获取信任,以诉苦等方式骗取老人同情心以骗取资金,前期铺垫严谨,令人难以防范。在社交媒体上透露个人信息需谨慎,以免掉入不法分子精心布置的骗局。

不法分子作案手法不断升级,团伙化、专业化、科技化趋势愈发明显,反风控意识不断增强,反电诈工作面临更为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民生银行深圳分行将继续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主体责任,维护稳定的金融秩序,着力构建“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工作格局,切实守住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编辑:叶梅 牛祉策] [责任编辑: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