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陆续进入信息化的时代,通信设备承载着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
然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近日以“国家安全”之名,提出无理禁令,意图永久排除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参与其无线设备认证。
此举一旦通过,或将对全球通信设备市场带来深远影响。本文旨在冷静审视「这一禁令背后的荒谬逻辑和出发动机」,探讨其对「全球市场格局」的所带来的潜在影响,以及中国企业如何面对这一挑战。
一、五花八门的制裁:
霸权思维凸显
在全球通信市场舞台上,美国的FCC认证与中国的3C标准、欧洲的CE标准等,本是各国为电子产品设立的市场准入门槛。
然而,美国却将这些标准作为推行其霸权思维的工具,频频对包括华为、中兴等在内的中国企业实施制裁,其手段之多样、理由之荒谬,令人咋舌。
美国的制裁清单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网,涉及FCC的“受管制清单”、未经核实清单(UVL)、实体清单(EL)、军事最终用户清单(MEU)和被拒绝人清单(DPL)等。
其中,尤以“实体清单”为甚,一旦企业被列入此清单,其与美国的技术贸易将受到严格审查,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美国制裁中国企业的理由更是五花八门,但归结起来,无非是「人权、热点事件和国家安全」三大借口。
以人权问题为借口,美国2022年12月制裁中国的远洋渔业企业,指责其“涉嫌非法捕鱼及侵犯员工人权”。
以热点事件为幌子,美国又多次在关键时刻对中国企业施压,2018年9月22日指责中国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违反《通过制裁应对美国对手法案》,向俄罗斯购买军事装备”,2020年12月又以“支持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破坏民主”为理由,对中国电子进出口公司等企业进行打压。
而最为常见且荒谬的,便是以“国家安全”为由,比如自2016年起,美国商务部接二连三对华为、中兴等通信巨头和电信公司所实施的制裁,理由就是“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019年6月甚至将中科曙光等科技实体纳入制裁清单,理由是它们“参与中国军事科学研究、损害美国国家安全”。
然而更令人费解的是,美国甚至将企业对本国的积极贡献作为打压的理由。如2022年12月,中芯国际、大疆等因在中国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而被列入美国制裁的实体清单,这无疑是对中国崛起的一种恐惧和敌视。
这种荒谬的逻辑凸显了美国「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心态,将中国的进步视为对其全球霸权地位的挑战。
二、为打压而打压:
技术霸权与产业围堵
在全球舞台上,美国长期以霸权姿态自居,制定了一系列符合自身利益的国际规则,享受着由此带来的发展红利,并自诩为世界文明的“灯塔”。
然而,面对中国近年来在技术领域的飞速突破,美国政府的反应并非欢迎和合作,而是充满了「恐慌与不自信」,这种心态在针对中国高科技企业们的打压与制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1、霸权下的技术围堵:TikTok的瓶颈
美国打压的焦点之一就是中国在技术领域取得飞速突破的行业。
比如,2024年3月,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迅速通过了两项针对TikTok的法案。
首先,一项所谓的“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侵害法案”的通过,其要求字节跳动在短短165天内完全剥离TikTok在美国的业务,否则将面临苹果、谷歌等APP运营商的制裁,无法继续提供下载服务。
随后,另一项更为严苛的针对抖音海外应用TikTok的制裁法案更是直接规定,字节跳动公司要么将TikTok的控制权转交给美国公司,要么彻底退出美国市场。
这两项法案的通过,「不仅展现了美国政界的惊人共识,也反映出美国政府对TikTok的打压决心。」
TikTok自2017年问世以来,迅速席卷欧美世界,其下载量迅速超越Facebook、YouTube等主流社交软件,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欢迎的视频类社交平台。
其影响力之大,从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间月活跃用户增长了45%,以及在2023年贡献的242亿美元GDP便可见一斑。
然而,正是这样一款备受欢迎的软件,却成为了美国政府打压的对象。面对美国的无端指控和制裁,TikTok一直在积极寻求与美国政府的对话,并多次强调其并未将用户数据提供给中国政府。
在多次国会听证会上,TikTok的CEO也针对“软件与中国政府关系”的质疑进行了澄清。然而,「这些努力似乎并未打动美国政府,他们依然坚持对TikTok的打压。」
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美国政府的「霸权主义行径」,也反映出其对中国技术发展的深深忧虑。
他们担心TikTok会反过来监听他们,这种担忧或许源于美国历史上利用科技软件窃取他国信息的前科。
然而,这种担忧和打压行为,不仅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世界更加清楚地看到,美国所谓的规则、秩序,实际上更多的是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利益。」
2、优势产业的打压:“产能过剩论”的无端指控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中国的光伏和新能源等产业正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然而,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却引发了美国的警惕与敌视。
美国政府在主导的霸权体系下,以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试图遏制中国优势产业的发展,但这种行为不仅短视,更是对全球产业链稳定的严重威胁。
一是在光伏领域,中国光伏企业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优势,已成为全球市场的领导者。
然而,美国却以“强迫劳动”等莫须有的理由,将新疆光伏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企图通过政治手段打压中国光伏产业的崛起。
「这种基于政治诉求而非经济理性的做法,不仅损害了光伏产业的全球合作与竞争,更暴露了美国霸权心态下的不自信与恐慌。」
二是在新能源领域,美国更是重拳出击。通过《削减通胀法案》等政策,美国限制了中国等国家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的新能源汽车获得税收减免,直接损害了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美国还宣布中国新能源企业宁德时代与美国福特汽车的合作项目违反相关规定,暂停了宁德时代的海外投资项目。
「这种基于国家政治利益而非市场规则的打压行为,不仅阻碍了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国际化步伐,更破坏了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面对中国的“新三样”,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等官员更是持续宣扬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的指控。然而,这种抱怨却显得「虚伪且短视。」
正如瑞士《新苏黎世报》首席经济学家彼得·菲舍尔所指出的,「与其抱怨中国“产能过剩”,不如直面竞争,推动平等市场准入,从质优价廉的产品中获益。」保护主义政策只会阻碍市场的调节作用,损害全球产供链稳定,进而阻碍新兴产业的成长和发展。
在当前新能源技术进步推动全球供应链深度调整的背景下,美国等西方国家以“产能过剩”为借口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不仅无法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反而会损害全球产供链稳定、损害新兴产业成长发展、损害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发展的共同努力。
「这种霸道霸凌行径及其在联合国安理会滥用的一票否决权,只会让国际社会更加看清美国霸权主义的本质。」
三、冷静审视后:
有限的影响与积极的应对
这次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禁令涉及的企业,包括华为、中兴通讯、海能达、海康威视以及大华股份等,都是在无线通信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中资企业。
以华为为例,其2023年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中的份额依然稳居前列,其5G设备和服务更是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中兴通讯同样不容小觑,其在全球通信设备制造商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这一禁令再次将全球科技竞争与大国关系的复杂性再次推向了前台,而对在漩涡中的这些在无线通信领域中资企业以及背后的中国制造业到底有何影响,未来又要如何应对,自然要格外关注。
1、冷静审视:禁令带来的影响着实有限
直接来看,对于华为、中兴等被禁企业而言,FCC的禁令无疑给其美国业务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美国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高地,其市场对于这些志在全球化的企业而言,无疑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然而,禁令之下,这些企业将无法在美国进行无线设备的测试和认证,这无疑给其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蒙上了一层阴影。
当然,也无需过多担心,其实美国市场早就已经对华为和中兴等企业关闭大门了。
根据2023年2月6日起实施的规定, FCC已不再接受“受管制清单”企业的相关产品认证申请,这也就意味着「本次制裁也只是美国FCC拟永久禁止华为、中兴等设备认证。」
从更广阔的市场视角来看,美国市场的封锁对于中国优质产品的影响并非那么绝对。
事实上,封锁华为、中兴等企业的美国市场,反而让美国自身承受了不小的代价。
据相关研究显示,由于不让这些企业参与美国的网络建设,「美国的5G网络发展至少多付出了200多亿美元的成本」,并延缓了3年以上的进度。
这无疑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而即便在欧洲和日韩澳加等亲美市场,实际上也并非铁板一块。
长期看来,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是实打实打出来的,不会因为美国这些蝇营狗狗的小动作发生实质性改变,剔除了中国产品,并不能让他们的企业更有竞争力,甚至替代产品都没有。
而对于现在西欧、中东、俄罗斯等地区市场,在如此有竞争力的中国产品面前,抵抗力是相对较弱的。
总的来看,「FCC这次所谓的永久不给企业达标,对这些大企业而言影响非常其实是很有限的。」
但这项禁令依然可以看作是全球科技竞争和国际关系紧张大背景下的一个重要事件,其实施仍然可能会对全球通信设备供应链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冲击,毕竟这些被禁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被彻底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必将引发持续性地一系列连锁反应。
供应链中的其他环节可能需要重新调整,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同时这也可能促使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通信设备制造商抓住机遇,迅速崛起并扩大市场份额。
2、客观展望:打铁还要自身硬
在科技日益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今天,任何一次政策的变动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市场的连锁反应。
因此未来各方需要密切关注其发展态势并做好应对准备,“打铁还需自身硬”,尤其“华为和中兴们”等中国科技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要从加强自主研发到寻求新的市场机会,要在全球范围内展现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更要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就已经考虑到国际政治经济的复杂性了,以更强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一是坚持创新引领,拓展多元市场。在全球科技竞赛的赛道上,创新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面对技术封锁和市场排斥,华为和中兴等中国科技企业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确保在关键技术领域保持领先。
同时,应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深耕欧洲、中东、非洲等地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降低市场风险。
二是深化国际合作,塑造品牌魅力。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合作不仅是企业拓展市场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品牌影响力、塑造国际形象的关键。
华为和中兴等企业应积极寻求与国际组织、政府机构以及全球企业的合作机会,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同时,应注重品牌建设和维护,通过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客户服务、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忠诚度。
三是灵活应对环境变化,把握技术趋势。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往往充满不确定性,对企业发展构成挑战。
华为和中兴等企业应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灵活调整自身战略和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同时,要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特别是5G、6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步伐,加大投入力度确保企业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保持领先地位。
作者丨张国平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深圳社科智库专报》
执行副主编 经济学博士后
编辑丨梁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