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提“质”赢未来!广东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5-23 09:47
来源: 南方日报

向“新”提“质”赢未来!广东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朗读:

“飞行汽车”上天,未来产业潜力无限;机杼“上云”,传统产业焕发新机;在实验室中,前沿技术加速转化;AI助力,大模型应用加速赋能……在南粤大地每个生机勃勃的角落,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向“新”,提“质”,赢未来。广东正在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厚植新质生产力沃土,为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注入强劲动力。

澎湃活力

积极抢占新赛道

驶向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工厂里的“上云”设备、屏幕中栩栩如生的景象……再到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产业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广东加速涌现,迸发出澎湃活力。

这种活力来自于技术突破。

新质生产力不是由一般的科技创新推动,特别需要由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推动,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南方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一款名为变胞结构进化机器人伴着音乐起舞,而后又变成小狗、蜘蛛、螃蟹等不同形状。当研究人员将其翻倒后,机器人可根据地形和路面情况,利用变胞足式机器人躯干的可重构性自己爬起来。

这是世界首款具有多种模仿形式的变胞足式机器人。南科大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戴建生介绍,它具备算法和结构的双智能,变成了一个现代变胞机器人,突破现有机器人在结构、功能、智能化上的诸多难题,攻关智能变身的颠覆性技术。

“我们正与一家本地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目前首款无人投料水上机器人已初步成型。”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洋发展部部长唐梓力透露,这款无人船排水量约30吨,将运输、仓储、投喂等功能单元集中到该公司成熟的水上机器人平台,并通过自动巡航、智能控制等技术,自动转运物料到投喂喷枪,实现投喂。

这种活力来自于要素创新。

一朵“云”正在重塑广东传统纺织业。致景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李亚平介绍,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公司研发推出多个智慧云平台,覆盖服务布料生产、采购、服装设计、销售等纺织服装产业全产业链。“以前设计一款衣服要几个月,而现在只需要两分钟。”

这种活力更来自于对新赛道的抢占。

随着螺旋桨嗡嗡转动,无人驾驶“空中出租车”轻盈升空……“今年,亿航智能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期。”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联席首席运营官王钊表示,载人eVTOL可以应用于包括文旅场景、交通场景、应急场景等一系列场景中。

“今年我们计划在广州、深圳、合肥等地率先推出‘空中出租车’,打造低空经济的‘样板城市’。相信经过几年的发展,‘空中出租车’会在越来越多的城市飞起来。”王钊说。

向着未来,广东发布五大行动计划,超前布局6G、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在广东,当新质生产力落在产业上,带来的强大势能令人瞩目。

喜“新”念“旧”

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在广东,新质生产力既来源于“新”的突破,也来源于“旧”的积淀。喜“新”不“厌”旧的广东正借助数字化赋能、智能化提升、高端化引领,将传统产业培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肇庆市高要区金利镇,素有“中国小五金之乡”的美誉。走在街上,会发现大大小小的五金店铺琳琅满目。广东新永昌五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展豪是“厂三代”,在代际更新之间,他也见证了数字化如何“焕新”传统的五金行业。

“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金利镇的企业越来越多,配套的产品也越来越齐全,从原材料到加工再到组装的产业链逐渐成熟。”黄展豪表示,近年来,为突破传统生产、管理方式带来的发展瓶颈,他们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引进智能化机械手来生产产品,预计将投入400万元进行数字化转型。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以制造业为例,目前,广东正在全产业链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绿色制造体系,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02家、绿色设计产品1070种、绿色工业园区1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8家、绿色数据中心15个,数量居全国首位。

“我们在制造环节实现了生产洁净化、能源低碳化、废物资源化、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全力打造绿色智能工厂。”美的厨热洗碗机数字化负责人熊涛说。

熊涛介绍,园区内还建立了能源管控平台,实现工厂能耗在线化管理,目前园区的绿电使用占比达到20%,“不只是绿色制造,工厂围绕绿色产品、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绿色回收、绿色服务等,全面推动产业向‘绿’。”

在广东,产业升级的功夫,下限在工厂之内,而上限则要超越工厂,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企业的长期发展离不开向高端化迈进。我们正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以钻针为例,我们的PCB钻针直径可以做到0.01毫米级别,相当于一根头发的1/70。”广东鼎泰高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馨说,去年该公司钻针销量占全球市场份额26.5%,成为全球最大的钻针供应商。

在国家发改委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看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向。传统产业在向着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孕育着许多新质生产力的因素——既提升了制造的能力,使得产品更具竞争力,同时通过不断创新为制造能力提升蓄能。

创新“密码”

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

根据《广东新质生产力2023发展调研报告》,广东省新质生产力发展布局早、速度快、总量大、体系相对完整。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生态链正在形成、相关产业链竞争力明显、重点产业全国领先。

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集群度高,将成为广东打造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器”“储能池”。

一方面,广东在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面对堵点卡点,最关键的是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对于云天励飞副总裁郑文先来说,在深圳创业创新,只用考虑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将企业的能力展现出来。“深圳是国内最适合海归创业的一个城市。我们当时申请政府创业相关的项目,从申请到项目立项,仅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另一方面,广东也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金融等多方面的良性循环。

当前,广东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这套独特的创新“密码”,让科技、产业进一步形成合力,成为广东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一环。

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下称“佛山产研院”),为多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孵化服务。佛山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科云图”)便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之一。

在佛山产研院的培育下,中科云图凭借无人机遥感网技术迅速崭露头角,成为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徐朝朝表示:“佛山产研院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产基地,还协助争取到了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的资助,这对于我们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未来产业、颠覆性技术等‘无人区’,广东正进一步开放新场景,用好技术资源、数据资源等。”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丁明磊建议,广东还需要将有效市场、创新主体以及充满活力的营商环境结合起来,形成“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从而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量。

当新赛道、新动能和畅通的创新密码在广东碰撞交融,这片热土迸发出了更加蓬勃的活力和吸引力。

南方日报记者 许宁宁 陈薇 邵一弘

[编辑:孙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