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遇见“再出发”的薛其坤
2024-06-24 15:55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在深圳,遇见“再出发”的薛其坤

人工智能朗读: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6月24日在京揭晓,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获得中国科技界崇高荣誉。

薛其坤是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高考成绩揭晓、考生填报志愿之际,薛其坤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重磅消息传来,很多考生直言:“这是南科大最好不过的招生广告。”

薛其坤来自深圳

他是在深圳做了什么?

和深圳有着怎样的缘分?

深圳特区报记者长期跟踪报道薛其坤

整理了相关报道

努力去发现一个

“不一样的薛其坤”

01

寄语深圳再出发

2017年开始,深圳将每年的11月1日定为”人才日“。2020年11月1日,作为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薛其坤,出现在深圳“人才日”举行的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

“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在做一个精彩的科普报告,你没听懂的那一部分,就是量子科学。”面对主持人“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跟我们讲讲量子科学到底是什么”的提问,薛其坤机智的回答,引得全场笑声和掌声一片。

演讲中,薛其坤谈到了关于在深圳创办一流大学的思考。演讲结束之后,他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专访,又重点和记者交流了这一话题。

他认为,决定时代走向的重大科学发现、重大技术发明都是由少数杰出人才创造的,深圳能否建成先行示范区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能否培养出这样的杰出人才,而要培养出这样的杰出人才,就必须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

薛其坤接受采访后给深圳写下寄语:“深圳再出发!”

当月20日,深圳特区报刊发消息:昨晚,记者从南方科技大学官网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薛其坤已出任南科大新一任校长。

至此,薛其坤的名字和深圳、和南科大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02

带领南科大再出发

2021年7月1日,薛其坤担任南科大校长已经半年多时间,他和南科大师生一起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齐声高唱国歌,激昂的歌声回荡校园。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在接受深圳特区报采访时他勉励南科人要提高站位,担负起打造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使命,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予我们的崇高历史使命,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创造一流科研成果,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深入推进基础研究,进一步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力争成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冲锋艇,为世界进步和人类的文明提供“中国力量”,作出“中国贡献”。

此后的2个月,在9月3日晚南方科技大学2021年开学典礼上,薛其坤在题为“汲取精神力量 勇担复兴大任”的致辞中公布了南科大的校训为“明德求是,日新自强”。

“明德求是,日新自强”,这八个字也正式成为南科人的精神底色和实践取向,让南科大这所从一开始就具有创新基因的大学打上了薛其坤的烙印。

2021年10月,在到任南科大近1年之际,薛其坤接受了深圳特区报记者专访。因为平时日程太满,时间被安排在了休息日。来到南科大,薛其坤认为他是“带着使命而来”。这份使命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育世界一流人才。

显然,薛其坤是不辱使命的。

2022年2月14日,南方科技大学成功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成为深圳首所跻身“双一流”的本土高校,也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双一流”高校之一。

近日,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 Quacquarelli Symonds正式发布了2025QS世界大学排名,该排名是唯一一个同时将就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纳入评价体系的排名。南方科技大学排名由2024年的301名上升为284名

03

科研创新再出发

“再出发”,这话薛其坤是写给深圳的,很可能也是写给自己的。

2020年底到深圳工作以后,薛其坤又获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国际奖项、实现了一系列重要创新突破。

2021年7月,深圳特区报刊发报道,薛其坤和清华大学副教授张定研究团队,与国内外的研究者合作,通过制备具有原子级平整界面的高质量约瑟夫森结,发现铜氧化物中s-波配对占主导地位。这个结果颠覆了铜基高温超导研究领域的主流认识。

2022年,薛其坤因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而斩获2020年度菲列兹·伦敦奖,成为自奖项设立以来,首个获此荣誉的中国科学家、第二位来自亚洲地区的科学家。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4日,美国物理学会宣布,薛其坤获得2024年的巴克利奖。这是该奖自1953年授奖以来首次颁发给中国籍物理学家。巴克利奖被公认为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旨在表彰在该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在获得巴克利奖后,深圳特区报记者在南科大的界面物理实验室找到薛其坤,他正在解答学生提出的研究难题。

“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科技实力的持续壮大和基础科学研究的长期深厚积累。因此,荣誉属于团队当中的每一位研究者,更属于国家。”薛其坤总是一如既往的谦卑。

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官网截图。

04

新身份再出发

2023年,薛其坤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全国人大代表。

当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场“代表通道”,作为来自深圳的全国人大代表,薛其坤在“代表通道”上用亲身经历讲述了对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理解,引发广泛关注。

他谈到了南科大、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他说,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事业和国家的富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面向未来,我将更加珍惜这难得的历史机遇,不断地努力前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把毕生精力献给国家的科技和教育事业,用更多的科研突破、用更大的科研突破回报我们的国家“。

薛其坤积极建言献策,多次围绕科教兴国提出一系列意见建议,相关建议也得到了有效落实。

去年9月, 位于深圳光明科学城的自由电子激光器大科学装置开工建设,这是深圳首个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窗口指导”的大科学装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顶级的第四代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为相关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研究提供世界领先的研究工具。

这个大科学设施的建设,就和薛其坤提出的建议直接相关,南科大也是该项目建设的牵头单位。

中能自由电子激光器大科学装置效果图。

自2000年启动评选以来,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的获奖者不超过两人,在此次颁奖之前,共有35位获奖人,他们获奖时的平均年龄约为83岁。

出生于1963年12月,不到61岁的薛其坤是史上最年轻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他所在的城市,也是年轻的,他所在的大学,也是年轻的!

再出发,和年轻相遇;

再出发,和未来相约!

感谢薛其坤!

祝贺薛其坤!

综合 | 央视新闻 南方科技大学

[编辑:战旗]